正面養育(Positive Parenting)興起于20世紀末的美國,隨著積極心理學在家庭教育中的應用,人們開始關注如何將家庭關系建立在理性和尊重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沉著冷靜的態度。
2016年3月11日,第三屆“正面教育”研討會在巴黎舉行,主題為“懲罰的替代方式”。會議采取了實際練習、角色扮演等形式的交流,希望父母能夠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同時不通過體罰或恐嚇就能夠讓孩子聽從。
研討會組織者之一黛布拉(Genoveva Desplas)特別指出,聯合國和歐洲委員會將體罰判定為日常的教育暴力,“必須避免讓孩子感到自卑或受到羞辱。我們接受他們的情緒,并幫助他們管理情緒,同時我們要讓他們確立責任感,以便幫助他們確立自尊心和自主性”。
《為了幸福的童年》作者羅伯特·拉封(Robert Laffon)向法新社記者解釋,“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腦非常幼稚、脆弱,同時具有可塑性。即使很小的孩子也會有情緒的爆發。成人需要避免一切貶低孩子、奚落孩子,以及可能讓孩子感到羞恥和侮辱的言行,這樣也只能讓孩子更為惱怒。壓力和重復的語言侮辱可能會導致孩子在言行、品格及自我身份認同上的嚴重障礙。”
參會人員安東尼(Anthony)分享了自己對做事磨蹭的兒子所做的努力,在早上出門的時候,安東尼會非常小心地注意到不使用“我不等你了”、“我不跟你一起走了”這些假裝生氣的話,而是平等地對待兒子,向他解釋爸爸要去工作,所以需要他的配合。雖然剛開始的時候效果并不明顯,但沒有多久孩子就會自己坐下來穿鞋子了。
教先從家始。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關系到孩子整體素質的發展,個體以及家庭的幸福,關系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摘自:《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