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一體化辦學;工作方法;經驗;交流;集團化
【中圖分類號】 G6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0—0022—01
區域均衡“一體化辦學”是指通過整合和優化城鄉教育資源,形成城鄉教育管理體制、規劃布局、辦學標準、辦學經費、教師配置、辦學水平一體化的發展格局。從空間上講,“一體化辦學”是同一區域內不同空間位置上教育整體上的互動發展;從時間范圍來講,“一體化辦學”是漸進地、不斷縮小校際間差距,做到校際間均衡發展,并各具特色;從發展內涵上講,“一體化辦學”是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完成國家規定的教育任務,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本文通過筆者所在學校學校開展“一體化辦學”活動的實踐,就城鄉小學開展“一體化辦學”工作談幾點認識。
一、一體化辦學活動取得的基本經驗
1. 不斷更新管理理念,促進學校管理水平的提高。一體化學校領導共同交流學校的發展規劃與新學期的工作計劃,就學校教育管理、教學研究、教育科研等進行深入的探討,共商學校發展大計,確定工作重點,相互協調,制定一體化辦學實施方案,保證工作順利開展。通過結對發展,辦學理念更新了,辦學目標明確了,辦學品位提高了,教師自身業務素質提升了,為城鄉學校的進一步發展贏得了更廣闊的空間。
2. 增強教師創新意識,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實施“‘強帶弱、點帶面、城帶鄉’的區域合作城鄉一體提質工程”。重點開展“雙優送教”活動,即優秀教學管理人員和骨干教師深入結對學校送觀念、送教研、送培訓,使農村學校的教師得到更快的成長,教學質量得到逐步提高。嚴格執行城鄉學校在管理者、教師方面互派支教(頂崗)教師的相關政策。建立考核評價機制, 結對幫扶工作一年一總結。同時,通過網絡平臺發布優秀教案、教學經驗、教學反思,經常性地開展學習交流。
3. 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創建積極向上學校文化。首先,開展班主任結對活動,從班級管理、班級文化建設、班隊活動開展等方面加強互動交流,切實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其次,開展了結對學校學生之間的“手拉手”互助互學活動。鼓勵倡導一體化學校學生之間或書信往來,或情感交流,或捐款捐物,使受援學校貧困學生和學習困難生得到精神、物質和學習上的幫助。再次,利用國慶節等節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大型活動,進一步豐富城鄉學校的校園文化生活,展示師生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精神風貌,增進一體化學校之間的默契。
二、一體化辦學活動開展過程中的不足
首先,學校師資相對較少,城鄉教師均有到對方學校長期學習的欲望,可是由于課程的壓力,教學工作的延續性等,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師交流的廣度。其次,城鄉學校之間教學硬件和教育教學理念的差距使農村學校的教師在實施“一體化”辦學方案,開展教研活動等方面存在諸多困惑,有效落實還有不足。再次,城鄉學校間管理團隊的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雖然城鄉學校各自有著好的管理班子,但這支班子如何形成一個更加強大的管理團隊,形成良好的互助,還是需要研究的課題。此外,各校的“結對幫扶”工作主要隨中心學校工作同步開展,這樣做的好處是省時省力,但缺點是缺乏主動性和靈活性,工作依附性和依賴性大,容易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和束縛。最后,一體化辦學活動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和制度建設,許多活動還沒有形成長效機制。
三、促進活動深入開展的幾點做法
1. 定期互派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對方學校掛職鍛煉,促進雙方辦學理念,管理體系的融合。加強校園網站建設,以此平臺加強學校之間、教師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促進學校間的共同發展,教師間的共同進步,學生間的共同成長。
2. 進一步加強城鄉學校科研交流,以雙方學校科研骨干為核心,全方位、多層次進行學習交流,實現學??蒲型黄?,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3. 實行對農村學校教師的傾斜式培訓培養。增加農村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的機會和名額,優先支持農村學校教師進入名師工作室,帶動農村教師不斷提高教科研能力。
4. 嘗試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堅持發揮城區學校優勢,名校帶動農村學校共同發展,不斷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開展集團、核心學校和成員學校一體化。采取兩所學?!耙粋€法人,一體化管理”的模式,兩所學校變成一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即使沒有上面的要求,學校也會自己想辦法縮小分校和本部之間的差距。
5. 在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價中將城鄉進行捆綁式評價。這樣,全區中小學在教育教學領域中更容易形成了共識、共同提高,有力地促進了區域內、鄉域間、村域間的學校在教育質量提高上實現均衡。
總之,開展城鄉學校區域均衡“一體化”辦學工作是一項根本性的戰略舉措,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我們繼續堅持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的工作原則,促進城鄉學校共同提高,資源共享,實現城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