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數學教學;存在;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0—0083—01
數學是一門很重要的基礎學科,學習數學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著很大的幫助。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目前,教師對數學教學給予了很多的關注,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也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是我國數學的教學質量還是不很理想。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談些自己的看法。
一、存在的問題
1.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沒有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新標準提出:在上課的時候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使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把教師講的東西學會,并且遇到問題學生能自己獨立去解決。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味地講課,忽視了學生的反應,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
2. 忽略了學生的創新。只有不斷地去創新,才可以不斷向前發展。數學這一門學科跟其他的學科不同的是,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方面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總是忽視這一點。教學知識點,沒有引導學生拓展延伸;掌握解題方法,沒有引導學生開拓思路,舉一反三;滲透思想方法,沒有引導學生靈活應用,內化為自己的東西。
3. 忽略了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互動與交流是教學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總是習慣一直講課,忽視與學生的有效互動。這樣的做法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因為和學生多進行一些互動,可以使學生緩解緊張的情緒,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促使學生提升思維的敏捷性。
二、解決對策
1. 更新觀念,積極進行新課改。 首先,教師要更新觀念,要認真領會新課改的理念,了解課程改革的目的。這樣,才不會在改革當中迷失方向,才能夠真正落實、貫徹新課改;其次,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積累,要掌握豐厚的專業知識,所謂“給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師除了看專業書籍,也要借助于網絡媒體這一先進的手段進行學習,要多和其他教師交流、溝通,提高合作意識,取長補短。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組織者,要充分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了解不同學生的智力差別,做到因材施教;最后,教師還要多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思維空間、活動空間,給他們展示自我的空間和舞臺,活躍學生的思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真正實現預期的教學目的。
2. 以學生為主,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要以學生為主體,不要上課只是自己一直在講課而忽略學生。注意學生上課的聽講情況,并及時進行調整。當講到重點問題的時候,要向學生進行提問。這樣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的掌握情況,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一些調整,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45分鐘的課堂時間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3. 重視師生互動。教育構建學認為,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的雙邊活動,離不開師生之間、學生個體之間的有效交流、溝通。因此,教師必須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如,“數列章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抓住高中生對現實問題“親切”的主動認知特點,創設出貼近生活實際,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化教學情境,激起學生的積極學習情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師生共同探知互動活動。
4. 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新課改要求高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學生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也是非常關鍵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開闊,并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生分析、解決數學問題和難題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將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作為教學任務之一。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