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思想品德課;學習興趣;激發;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0—0061—01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營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的基礎。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尊重是人類較高層次的需要?!币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俯下身來,尊重和愛護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看待問題,真誠地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在情感上與學生產生共鳴,只有這樣,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逐漸形成,并日趨穩固。只有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才能營造開放、民主、融洽的教學氛圍,才能加強課堂互動,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并且不斷受到鼓勵,更加積極地去探索新知。
二、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
現在的教材純知識性的理論越來越少,越來越注重與社會、與學生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因此,教師應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改進教育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自己所熟悉的情境下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平時要多收集相關的資料,注重積累,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注意從學生身邊的事例入手,在具體的教學中善于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守護我們共有的家園”時,此節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清當前我國面臨的環境形勢,樹立環保意識,認識到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入這樣的例子:塑料袋用起來非常方便,人們已經習慣了有塑料袋的日子,但是,作為“20世紀人類最糟糕的發明”,塑料袋的弊病正日益被人們所認識,越來越多的國家制定了限制使用塑料袋的規定。我國從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由于這一事例就發生在學生身邊,學生對此非常熟悉,這樣導人新課,學生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因為事例就發生在自己身邊,所以聽起來饒有興致。如此教學,既利于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進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同時又易于學生理解此課內容,同時也能讓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培養學生養成保護環境的好習慣。
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在傳統的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是知識的“接收器”,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很少有發散思維,很少提出有創造性的、新穎的問題,是典型的“滿堂灌”、“一言堂”、“填鴨式”教育模式。在素質教育的時代大背景下,教師要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變教師的主體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應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探索的引導者。如,在講授“網絡的利與弊”這一內容時,我們就可以改變以往教師講授的教學方法,可以把課堂交給學生,由學生自愿報名組成正反兩方,其余同學作評委,采用辯論會的形式來進行課堂教學。由于課前的充分準備以及課上的積極參與,學生踴躍發言,提出了很多獨特的見解,教師再因勢利導,對正確觀點進行肯定,對不正確的觀點進行引導。實踐證明,這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興趣濃厚,對知識也理解得快,掌握得牢。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教學的必然趨勢。多媒體以圖文聲像來展現教學內容,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化無形為有形,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滿懷激情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如,在教學“不健康心理的危害”這一內容時,因不健康心理的概念及其危害比較抽象,僅憑教師平白的敘述,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但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所有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如,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一系列不健康心理事件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對不健康心理的危害有初步的認識。學生看完相關視頻后會反映強烈,并且展開激烈的討論。此時教師可抓住契機,讓學生結合實際看自己是否存在不健康心理及其產生的不良影響,并結合自己所見所聞收集發生在身邊的相關事例。通過多媒體的展示使抽象的教學內容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效果會事半功倍。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