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萬科危局更嚴重的,是王石曾經代表的中國企業家精神,正崩塌于旦夕之間。
萬科鬧劇并沒有止戈的跡象,而且每天不停暴出的猛料,正讓公眾對萬科這家曾經被譽為中國標桿的企業及其掌舵者王石紛紛“粉轉路人”,這是短短數月時間里發生的。
此時此刻討論一家企業的存亡已經沒有太多意義,因為有遠比萬科這家地產龍頭更重要的東西正在被顛覆。所謂的萬科式價值,不是因為其多偉大或者說模式多么卓越,而是曾經以王石為首的管理層所開創的治理結構和企業文化。然而,當野蠻的敲門者揭開幾層窗戶紙,將萬科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幕”揭開之時,王石自己所營造的萬科或榮耀就已經不復存在了。
拋開王石個人婚戀抉擇這樣的私事不談,萬科合伙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式地增持股票,創新地設計合伙人制度和管理架構,既不合制度也不合情理。于是,公眾批判的槍口頓時調轉,王石偉岸形象大打折扣。
當管理層覬覦股權、薪酬、分紅時,所謂的科學治理就成了不足為外人道的合伙人制度,暴露出了其貪婪的一面和與生俱來的BUG。而王石數十年所構建的企業家精神也正變得示微。
何為企業家精神?管理人士將創新、冒險、合作等視為這種精神的基因。但歸根結底,企業家精神強調的是責任和價值,是一種積極的能量,它自誕生伊始就與那種蠅營狗茍式的鉆營劃清了界限。
王石作為伴隨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企業家代表,他所代表的企業家精神也一直被效法和學習,某種程度上稱其為商業界的全民偶像也不為過。但當有一天這種偶像形象崩塌之后,那些模仿與跟隨者如何自處就成了擺在面前的難題。
也許誰都想不到,一場看似平常的萬科股權之爭,最后卻演變為一場“扒糞運動”。偶像王石變成了人人唾棄之王石,風風光光的萬科掌舵者,被冠之為唯利是圖的管理者,是什么導致了今天這種結局?其深層次的原因值得深入思考。決定企業家精神含金量的,是企業家的努力方向是朝著公域努力,還是向著私欲發展。遺憾的是,當下我們看到的片面證據,卻不足以支撐王石屬于前者。如今他的進退失據和病急亂投醫,或許短期內對于一家大企業而言不會帶來什么太壞的影響,但是和他前數十年所積淀的形象相比,無疑是大相徑庭的。
我們沒法用道德去衡量王石所主導的這一切行為,但面對萬科當下的處境和帶來的消極影響,卻不得不站在更高的維度,去擔憂曾經是多么欣欣向榮的中國企業家精神。這超越了單個企業家的層次,關乎的是一個階層的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