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醫學生是醫藥衛生事業的建設者,醫學生素質水平的高低影響著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為了培養醫學生的創新性學習能力,我們分別采用LBL教學法(即授課式教學法)、PBL教學法(即問題式教學法)、CBL教學法(即案例式教學法)、TBL教學法(即團隊式教學法)對病原生物學課程的部分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改革嘗試,經過長期的試驗分析結果發現,采用這些教學法有利于促進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性學習能力。
關鍵詞:病原生物學;教學法;創新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7-11
21世紀是創新的世紀,而創新在于擁有高素質的人才,國際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爭奪日益激烈,最終各國都把關注焦點聚集在教育上,促使教育不斷變革。
現階段,我國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發展階段,也遇到了中等收入陷阱問題,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要優先變革教育,要培養創新性人才。
我國傳統教育多采用授課教學法,即把已有的知識灌輸到學生頭腦中,然后應付考試。這種學習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影響我國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因此,以創新為核心要義的素質教育就顯得特別重要,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發展的高級形式。在創新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掌握創新性學習方法。
對大學生創新性學習能力培養的影響因素一般分顯性和隱性兩種。課堂教學是最主要的顯性因素,包括課程內容改革、教學環境塑造、教學方法改革等。隱性因素是指課外科技活動、校園文化等。本文就顯性因素中的教學法改革進行探索。
一、傳統教學法對大學生創新性學習能力培養的局限性
傳統教學法即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是指老師根據教學大綱,選定合適的教材,按教學計劃分章節備好課,然后把課程內容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地講授給學生。學生通過課堂聽講,理解記憶課堂知識。
這種方法有利于老師系統地傳授課本知識,一次性傳授知識量大,教學速度快,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掌握基礎知識。
例如,在“病原生物學”課程教學中,我們安排章節中最基礎的理論知識部分進行LBL教學,特別是細菌學和病毒學部分的基礎理論知識部分、真菌和人體寄生蟲學的總論部分。這種安排可以讓學生快速掌握這門課程的基礎知識,節約學習時間,加快教學進度,提高教學效率。
但LBL教學法主要是老師主動地講授,學生在臺下被動地聽講,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能有效發揮,不利于對學生的創新性學習能力培養。
二、與大學生創新性學習能力培養相關的教學法
1.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對大學生創新性學習能力的培養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1969年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創造的一種教學法,目前在國際上被廣泛采用。這種方法以問題為中心,以病例為先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是一種啟發式教育,在醫學教育中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核心目標。
PBL教學法的精髓在于發揮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權。
有研究表明,PBL教學法能提高醫學類課程的教學效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學能力,并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有研究表明,在“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采用PBL教學法,能培養和提高學生各種能力,提升他們綜合素質。
例如,我們在細菌學各論的腸道桿菌部分的教學中嘗試采用了PBL教學法。全班學生分為五組,每組十個學生左右,每組選擇一至兩個問題。
其中一問題如下:某男,35歲,因腹痛、膿血便3天來醫院就診。病前患者有幾次室外小攤飲食,3天后突然發熱,體溫38.2℃,畏冷,伴腹瀉,下腹部陣發性疼痛,大便每天多次,有時每小時幾次,少量膿血便并且以膿為主,伴里急后重,無惡心和嘔吐,小便正常。既往體健,無慢性腹痛、腹瀉史。問此男性可能感染了什么腸道桿菌?此腸道桿菌的致病機制怎樣?談談它與其他幾種常見腸道致病菌的區別。
留給學生兩周時間熟悉教材和查閱資料,制作PPT,再安排一定時間進行專題交流討論。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最后老師解答問題并對知識要點進行總結。
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利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學習能力。因此PBL教學法是一種培養學生創新性學習和探索性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
2.案例教學法對大學生創新性學習能力培養的影響
案例教學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是起源于哈佛大學的案例教學法,授課老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典型案例,引導學生分析解決案例,從案例中學習相關的基礎知識,從而提高學生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意識。
案例來自真實事例,是對發生事件的綜合描述,是學生通過真實案例能得到啟示的例證。李巖等在中醫藥院校“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教學中,采用大量案例進行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運用案例教學的過程就是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也是創新性、探索性地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我們在厭氧性細菌部分的教學中引入以下案例:某建筑工人幾天前在工地勞動不小心被一銹鐵釘刺入左腳底,當時簡單包扎止血,幾日后傷口愈合。近日出現右腿麻木、疼痛,同時出現咀嚼不便,吞咽困難,最后出現牙關緊咬、角弓曲張、全身抽搐等癥狀。請分析:該患者可能感染了什么病原菌?該病原菌結構有什么特殊之處?其致病性和免疫性有何特點?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感染?
這樣引入日常案例,學生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認真扎實學習基礎知識,并用其創新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3.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法對大學生創新性學習能力的培養
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法(Team Based Learning,TBL)是Larry K.Michaelsen于2002年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習者的團隊協作精神 。
發生醫療事件后,往往需要不同專業醫師團結協作來共同挽救患者的生命。因此,TBL教學自創立以來就在醫學教學中得到快速應用與發展。
川北醫學院在2008級、2009級、2010級的270名學生的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教學中采用了TBL教學法,經考核后發現TBL組考試成績得分明顯高于傳統組,證明TBL教學是進行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教學的有效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和綜合能力,值得推廣。
吳瑩等利用TBL教學法進行醫學微生物學教學,證明該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學習能力。
我們在皰疹病毒的教學中嘗試運用TBL教學法,把學生分為4個不同的團隊,依次分配學習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EB病毒,先小組討論,再小組間討論,最后老師作歸納指導。
運用這種教學法,學生肯鉆研、肯動腦、討論熱烈,對一些問題的認識也逐漸清晰。
最后與傳統教學法的平行班比較,TBL教學班成績明顯突出,特別是解決創新性問題的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可見此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新性學習能力。
三、結語
《回答未來的挑戰——羅馬俱樂部的研究報告<學無止境>》一書中指出:“為了要長期地生存下去,尤其是為了要在動亂、變化或不連續的時代中長期生存下去,另一種形式的學習是更為必要的學習。這是一種可以帶來變化、更新、重建和重新系統地闡述問題的學習——我們將稱它為“創新性學習”。
這是就整個人類而言的創新性學習方式。大學生的創新性學習是整個人類創新性學習的最重要組成部分,而大學生的創新性學習大多是指基于課程的學習。
我們就“病原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采用不同的教學法,發現這些方法的采用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鞏固課程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有利于運用課程基礎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總之,它有利于培養醫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
下一步我們計劃嘗試對幾種教學法進行多樣化的組合式教學,探索最有利于提升學生創造性學習能力的教學法。
參考文獻:
[1]樂伶俐.論高校的創新性學習[J]. 現代大學教育,2012(1):57-59.
[2]Hmelo-Silver C.E.Problem-based learning: What and how do learnres learn?[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4,16 (3): 235-266.
[3]馬玉龍,趙林靜,楊保勝.PBL教學法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8):108-109.
[4]夏安周,彭 冰,邢淑華.案例教學法在《藥理學》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6):73-74.
[5]李 巖,李 明,鄺棗園,等.中醫藥專業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教學改革探索[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3).
[6]胡兆華,艾文兵,簡道林.TBL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及其在我國醫學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和前景[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8):105.
[7]李雪璐.TBL教學法在醫學微生物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12(18).
[8]吳 瑩,王旭丹,賈 翎.TBL與PBL教學法相結合在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5(13):56-57.
[9](美國)詹姆斯·博特金,(摩洛哥)馬迪·埃爾曼杰拉,(羅馬尼亞)米爾洽·馬利察.回答未來的挑戰——羅馬俱樂部的研究報告《學無止境》[M].林 鈞,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