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英語課程是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必修基礎課,為了讓此課程的教學能更有效地開展,可以將提倡“在任務中學,在應用中學”的任務型教學法引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此教學模式不僅能讓大學英語的教學氛圍更加活躍,還能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讓他們更積極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之中。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大學英語;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7-02
一、引言
教育部于2007年公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課程是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必修基礎課程,其教學目標一方面旨在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是英語聽、說能力,以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社交中能進行有效的英語交際;另一方面旨在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提高他們的綜合文化素養。
為實現《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所提出的教學目標,我國眾多專家、學者進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實踐意義的教學理念與方法。
孔德亮、欒述文指出,通過在大學英語課堂中構建跨文化教學模式,能實現對大學生跨文化敏感性和寬容性的培養。
王哲、夏紀梅指出,應采用網絡與課堂相結合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在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也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盧海燕在對大學英語教師特征、大學生學習特點、現行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環境分析后提出:“微課”和“翻轉課堂”的模式是可行性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劉曉民認為大學英語教學不僅要注重對學生英語技能的培養,還要注重對大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著力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促使大學生全面發展。
毋庸置疑,這些教學實踐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本文將以這些教學實踐為基礎,將任務型教學法引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以期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教育部于2007年公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以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進行有效交際。
但實際上,多數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并未實現《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所規定的教學目標,學生往往難以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進行有效的英語交際。
筆者認為,這種局面的出現主要歸因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出現了三個主要問題。
首先,多數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仍以教師精講為主。絕大部分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都處于中等偏低水平,教師常會擔心學生過低的英語水平難以跟上教學進度。為了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學時,教師往往采取以教師精講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如此一來,學生成了被動的知識接受者,教學效果往往不太理想。
其次,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程度不高。由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的參與程度較低,于是,很多大學英語課堂上會出現老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則或面無表情地被動接受知識,或心不在焉地開小差、玩手機,這是造成《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里所規定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不能實現的又一原因。
最后,教師忽視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多數大學英語教學課堂的教學重點是對課文的闡釋,教師往往忽視了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這種重精讀輕聽、說的教學模式勢必造成學生聽、說能力的低下,使他們難以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有效的英語交流。
基于此,為順利實現《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里所規定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筆者擬將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的任務型教學法引入大學英語教學。
三、任務型教學法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
任務型教學法倡導“在任務中學,在應用中學”,是一種有效的語言教學方法。
此教學法的教學模式以Willis的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為代表。根據Willis的觀點,任務型語言課堂教學應分為三個階段,即任務前階段、任務環階段和語言焦點階段。在每個教學階段,學生都有其任務。
此教學法下,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中心,他們僅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而學生則成了課堂的主人,他們需要積極發揮自己的學習主動性,以順利完成課堂任務。
為更好地展現Willis的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效用性,筆者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3》(第二版)的第9單元Premarital Agreement為案例進行教學設計,具體如下。
1.任務前階段
Premarital Agreement是一篇議論文,其主題是探討“婚前協議”。為了能讓學生順利進入此主題的討論,教師可設計一些導入性問題,例如:“什么是婚前協議?”“如何處理婚前協議帶來的問題?”通過讓學生對這些導入性問題進行探討,在激活學生記憶中有關“婚前協議”知識結構的同時,引發其對課文學習的興趣,為下一階段——任務環階段的開展做好鋪墊。
任務前階段完成以后,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推出具體的任務,即把學生分成5個討論組,每一組負責對課文中某個部分的講解。其講解的內容可包含詞、句的解釋翻譯,也可涉及文化、背景的介紹。
2.任務環階段
此階段又包含任務、計劃和報告三個環節。在任務環節,各討論組需根據自己的任務內容進行資料收集。此階段里,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確保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任務之中。
此外,對那些遇到困難的討論組,教師需給予他們一定的幫助,讓他們能順利地完成任務。
在計劃環節,各討論組要將其在任務環節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并找到各自的講解要點。以第一小組為例,其任務是解釋課文第一部分的知識要點,即解釋什么是“婚前協議”。對此,教師可鼓勵此討論組找到一些典型的事例,以對術語“婚前協議”進行具體而形象的詮釋。
在報告環節,每個討論組要推選出代表進行課堂演示。此環節不僅能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也能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
例如,第五討論組在探討人們對婚前協議的態度時,就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觀點,如:“We are in love, we trust each other, we will never get divorced. Who needs a prenup? It will just spoil our relationship.”“As people become more affluent and divorce rates rise,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ouples are signing premarital agreements on division of property in case of divorce.”“Nobody wants to talk about divorce before marriage. It sounds ridiculous. It is like talking about a funeral at a newborn’s birthday.”
這些觀點極大地啟發了學生對婚前協議的思考。此環節除了要有學生的演示,還需要教師的點評。在各討論組的課堂演示結束以后,教師要對學生演示的優缺點進行及時而中肯的點評,讓學生找到自己學習中的不足,發現自己和他人的閃光點。
3.語言焦點階段
語言焦點階段是Willis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的最后一個階段,此階段旨在對前一階段所學的語言知識進行鞏固。此階段里,教師可讓學生完成課文后的練習,如選詞填空、改寫句子、翻譯段落等。
此外,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鞏固性的練習,如寫作練習,讓學生寫一篇課文摘要或是以課文話題為中心寫作文:“Are premarital agreements necessary to people Today?”或是:“Will a premarital agreement save a terrible marriage or take the romance out of marriage? Why?”
四、結語
通過在此單元實施任務型教學法,學生能更主動地對課文中的知識難點進行思考,課堂氣氛不再沉悶。可見,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法是可行的。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此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也有助于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氣氛也變得更加活躍。
參考文獻:
[1]孔德亮,欒述文.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的模式構建——研究現狀與理論思考[J].外語界,2012(2): 17-26.
[2]王 哲,夏紀梅.網絡與課堂相結合的可持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踐及其成效[J].外語電化教學,2010(3):13-20.
[3]盧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4(4):33-36.
[4]劉曉民.論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J].外語界,2013(5):59-66.
[5]蕭好章,王莉梅.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2).
[6]袁平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以學科內容為依托的語言教學模式[J].外語界,2010(3).
[7]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3(第二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