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發展步伐的日益加快,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觀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必然給高校在開展相關工作方面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只有不斷改革與創新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之所需。“生活化”教育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有效開展,可大大增強高校辦學特色,提升高校教學質量,為高校的發展注入新鮮的活力。基于此,現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4-2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學生思想道德素養以及人文素養的提升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思想工作的有效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得以全面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有效實施一方面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另一方面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關,從而使學生樂于接受知識。當前怎樣才能有效地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增強教育的成效性,這是每所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值得關注的地方。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1.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的改革
當前,我國各大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都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教師在進行教學中對理論知識的講解較為透徹,教學效果卻不是很好。有的教師在上課中往往照本宣科,不知變通,教學內容過于陳舊,教學方式單一化,這使得很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嚴重下降。此外還存在部分教師思想過于保守,在教學中不能將知識與實際生活融會貫通,使得學生所學的知識過于死板,這不能幫助大學生有效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難題。這種單調乏味的內容很容易讓大學生產生厭倦心理,長此以往,教學成效性可想而知,所以改革教學內容、創新教育理念很重要。
2.增強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
眾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研究的是思想政治方面的相關知識以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等內容,這些內容都是人們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而總結出來的內容,本身就是一種單調、枯燥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若照本宣科,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則不僅會使學生產生反感心理,而且會影響教學的實際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策略
1.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
近些年來,各大高校在招生方面都降低要求,招生規模也在不斷加大,若采取傳統的管理機制,則很難適應高校發展之所需。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應構建有效的管理機制,提高管理的科學化水平。首先,各院系總負責領導應起好表率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嚴于律己,恪守職業道德。其次,作為班主任,應在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學生,規范學生的一言一行,并制定切實可行的班級管理制度,使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最后,引導學生在日常行為中嚴格要求自己,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這些行為的不斷約束,學生也在此過程中能得到鍛煉,對塑造其良好性格方面也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2.開展多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豐富學生們的思想。比如,可定期邀請業界知名人士到校為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專題講座,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或者開展交流會讓學生將各自對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解與同伴進行交流,在交流中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
3.創設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有效實施一方面與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另一方面也與學生參與的熱情度息息相關,只有這樣才能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使思想政治真正融入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開展是一個系統而持續的發展階段,高校應改革教學方式,創新教育理念,優化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從而有效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
參考文獻:
[1]鄒艷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實效析論[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4(5):51-54.
[2]袁奮光,趙 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新路徑探尋[J].社科縱橫,2013(1):162-164.
[3]韓志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實現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3):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