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互聯網的特點入手,分別從利用互聯網的必要性、利用互聯網的現存問題、互聯網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積極作用三個方面研究了互聯網與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關系。結果表明,合理利用互聯網可以促進學生發展,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但是需要規避互聯網本身的風險,并指導學生合理使用互聯網。
關鍵詞:高校;教育管理;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4-29
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教育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現階段,高校大學生個性十足,傳統的教育管理不能滿足其生理、心理發展需要,必須不斷完善教育手段,創新管理方法,才能做好高校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在時代不斷發展進步的今天,互聯網的影響無處不在,大學生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更是與日俱增,雖然使得傳統的教育觀念和管理模式面臨著挑戰,但同時也是機遇,這給了高校教育管理新的支撐點。高校可以通過合理使用互聯網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管理,從而讓教育工作有的放矢,提高管理效率。
一、互聯網的特點
1.豐富性
互聯網的豐富性特點主要體現在內容方面。互聯網可以為用戶提供海量的信息資源,尤其是在大數據時代下,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高校的教育管理,都能在互聯網上實現信息全覆蓋,能夠滿足人們各方面的信息資源需求。
2.快捷性
互聯網的快捷性特點主要是體現在傳播方面,尤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不僅能夠利用互聯網獲取信息,而且能通過互聯網傳播信息。時下各種社交軟件發展迅速,微博、微信、陌陌等軟件更是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發送、獲取信息速度極快,高校可以利用這一特點開展教育管理工作。
3.開放性
互聯網的開放性特點主要體現在環境方面。互聯網是一個復雜的、龐大的環境,對社會發展有絕對的益處;但也因其開放性而容易使社會出現不安定現象。因此,對互聯網開放性的利用要因勢利導,在享有互聯網的跨時間、跨空間、跨地域的開放性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大學生合理使用互聯網。
4.自由性
互聯網的自由性特點主要體現在交流方面。很多大學生利用互聯網最多的就是交流,自由性的特點使不同地域、不同國家的人可以自由交流,使地球真的成為“地球村”,人們可以更加自由地表達觀點,反饋意見,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與全世界聯動,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言論和觀點。
二、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利用互聯網的必要性
1.互聯網是重要的信息載體
互聯網受到當代大學生的青睞是因為大學生本就是一個對新生事物有著特殊好感的群體,所以一經出現就在大學生群體中被廣泛接受。而如今的大學校園更是無處不網,無時不網,無人不網,為大學生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提供了便利的條件。而高校在日常工作中也是離不開互聯網的,無論是學生選課、查成績,還是教師檢查作業、提交論文,還有校內教職工利用校內網絡發郵件、布置工作等,都需要利用互聯網。如果沒有了互聯網,那么高校的一部分工作就無法正常運轉,這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如今豐富的互聯網文化不僅使大學生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同時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產生了積極影響,是大學生學習知識、提高本領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高校在利用互聯網進行教育管理時,也要注意它的負面影響,既要發揮其對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幫助作用,也要注意其在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方面潛在的消極影響,如網絡犯罪、網絡暴力、消極頹廢思想,甚至有些言論和思想帶有反動傾向,會毒害大學生思想。
2.互聯網的新興的技術
互聯網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在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都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給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由于傳統的高校教育管理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當今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因此要改變傳統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模式和方法,做到突破和創新,才能促進學生發展,實現高校進步。在互聯網廣泛普及和應用的今天,高校管理者必須深刻地認識到,互聯網已經成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而且利用好互聯網的優勢可以徹底擺脫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傳統方法束縛,將全新的理念和視角注入教育管理,占據網絡制高點,實現對大學生的教育管理無時不有,無處不在。
三、高校利用互聯網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現存問題
1.資金問題
網絡系統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雖然目前絕大部分高校已經實現了光纖、寬帶全覆蓋,從學生宿舍樓到教師辦公室,以及一些實驗室、微機室、語音室、會議室等也配備了足夠的計算機,作為硬件基礎,對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起著基礎作用。但是如果想要實現高效的教育管理,還需要高校自身籌備網絡服務器、系統軟件、后臺數據庫軟件等,而這需要投入的資金數額極其巨大,對非商業性教育網站來講,其建設難度很大,即便有些高校已經開始運行,但會受到服務器限制,網速跟不上等問題會比較突出,給教育管理工作帶來不便,而且教職工之間的信息傳遞和工作部署也會受到一定影響,甚至使網上對話的工作無法順利開展。
2.人才問題
充分利用互聯網需要專業人才進行網絡維護,才能保證高校的互聯網暢通與安全。盡管很多高校應現實情況需求,招聘有專業背景的人才從事互聯網維護的工作,但這一要求卻很難達到,主要是因為社會急需計算機相關專業的高質量人才,商業網站給出的薪資待遇很高,而這恰恰是高校所不能相比的,所以學校的專業人員水平與實際需求之間往往還是有一定差距。但是高校為了順利開展教育管理工作,必須進行網站開發、維護,創建學生交流平臺,并定期瀏覽、查看學生言論,這些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員投入大量精力和時間,需要專職人員才能勝任。
四、互聯網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積極作用
1.為大學生提供便捷服務
在信息極速發展的時代,大學生在學習、實習、就業過程中都需要盡早獲取各種信息,才能保證學生在畢業時成功轉變社會角色。例如,畢業生在就業時的工作選擇過程中,勢必會利用到互聯網,無論頁面瀏覽,還是文件傳輸,學校必須要用最快的速度向每個畢業生傳遞就業信息。而畢業生只有及時獲取所需要的就業信息,才能在就業時搶得先機。由此可見,互聯網能夠為大學生提供便捷的服務,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
2.互聯網幫助高校實現全方位的管理
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涉及學校的每個部門,并對師生的切身利益產生重大影響,因此,要將互聯網的優勢滲透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例如,高校對師生的表彰獎勵工作、獎學金發放、助學金發放、勤工助學崗位確定、對困難生進行補助、高校院系的學風建設、專業成績評比、選調生報名、優秀學生干部選拔等信息都要通過互聯網向全校公開,實現高校工作的透明化,并且可加大高校工作的監督力度, 使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能夠更加有成效地開展。
3.互聯網覆蓋范圍廣
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環節多,步驟多,管理起來比較復雜,而且還會出現“重復建設”等問題。因此,高校應該利用交流平臺、電子意見簿、學生服務指南等,使信息可以有效傳播,并及時獲得信息反饋,從而實現點—點,點—面,面—點的自由轉換,保證互聯網擁有廣闊的覆蓋范圍,讓師生都能夠合理地利用互聯網,幫助高校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質量。
4.促進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多元化
互聯網具有虛擬性的特點,能夠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實現多元化、具體化。利用互聯網,高校的日常工作可以實現高質量、高效率,而且可以增強工作的透明性和公開性,進而使得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能夠真正地以人為本、服務到家,可以在此基礎上同時完成多項工作任務,促進工作的多元化開展,從學校發展規劃到日常工作部署,再到學生活動的開展,都可以在互聯網的幫助下順利開展。
但是需要掌握好互聯網的特性,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鑒別信息真偽,結合大學生的現實思想情況,遵循教育管理的原則,引導大學生的網絡思想、言論、行為,進而使大學生能夠實現身心健康成長,并確保高校網絡的健康、安全運行。
5.互聯網管理滿足社會發展需要
當今社會的發展是瞬息萬變的,所以傳統的教育管理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快捷性、協作性等特點,實現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高校的工作始終吸引社會、企業、家長等多方關注,而且也要依靠社會、企業、家庭和個人的努力與合作,才能夠形成強大的合力,進而取得良好的教育管理效果,而這也是適應社會發展速度的重要舉措。
6.互聯網資源共享對大學生發展有利
互聯網的資源共享性能夠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因為大學生走向社會后迅速進入工作崗位、轉變社會角色是大學教育的重點,高校工作也必須保證學生質量,高校管理工作要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系,形成良性模式,實現積極互動。
高校要搭建良好的平臺,利用互聯網加強學生與外界的聯系,并積極宣傳高校辦學理念和特色,與用人單位加強溝通。進而發揮互聯網優勢,切實為學生服務。
五、結束語
充分利用互聯網可以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工作系統,發揮現代化信息資源的有效性,為廣大學生提供切實的服務。
因此,我們應該根據時代發展需求,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以提高人才培養服務的質量,將互聯網技術融入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并進一步進行優化、完善,全面推進高素質人才培養工程。
參考文獻:
[1]鄭天煒.“微時代”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5.
[2]李 萍.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長春:吉林農業大學,2011.
[3]李 丹,李厚艷.新媒體對民辦高校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和引導——以遼寧省部分民辦高校為例[J].學理論,2015(18):135-137.
[4]黃魯粵.利用社交網絡增強大學生思想疏導與教育的實效性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52):37-38.
[5]曹 燕.網絡時代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機制創新[J].現代婦女(下旬),2014(4):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