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裝備人才是裝備建設的“智能資源”,裝備人才隊伍建設是裝備建設持續、穩步發展的重要基礎。努力創新裝備人才培養機制,完善裝備人才使用機制,創新裝備人才保留機制,才能不斷激發裝備人才隊伍建設的內在動力,確保在轉型期裝備建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關鍵詞:裝備;人才培養;使用機制
中圖分類號:E2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4-14
一、當前裝備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1.裝備人才培養與裝備建設不相適應
部隊在人才培養方面長期以院校學習、崗位鍛煉、集訓比武為主要形式,但隨著我軍歷史任務的轉變和高技術裝備的大量列裝,我們的育才機制和手段與裝備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暴露出來,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裝備人才培訓形式呆板。受傳統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以及考試形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束縛,裝備教育不能完全從舊有的觀念中解放出來,不能擺脫純理論講授方式的禁錮,教學方法仍在很大程度上因循守舊,考試形式也不能真正起到檢驗實際能力的作用。
(2)裝備人才隊伍知識結構單一,更新滯后。當前,在院校和部隊培訓中,指揮培訓和技術培訓相互脫節,互不牽連,交叉教學不能相輔相成。使得在裝備建設中,嚴重匱乏指技俱精、能參善謀的指揮人才和知裝能管、懂裝會管、通裝善管的裝備技術人才。而且,每年安排進院校培訓的名額有限,而且以新裝備、新知識、新技術組織的培訓班也較少,造成了新裝備列裝部隊后,不能形成與之相適應的管理、維修保障能力。
2.裝備人才使用機制與裝備建設不相適應
由于裝備工作的保障性質和輔助地位,在基層部隊,對裝備人才隊伍建設關注程度還不是很高,建設力度還不是很大。
一方面,裝備人才的使用、訓練和管理脫節。裝備工作是指技合一的工作,裝備人才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面和合理的知識結構,并且要滿足裝備發展需求,不斷更新和完善相關技術。現在基層部隊只注重裝備人才的使用,卻忽視了裝備人才的培養訓練和管理。
另一方面,裝備人才選取受到制約。在基層部隊,裝備工作具有保障性質,由此導致廣大官兵對裝備工作產生了片面認知,認為裝備工作是服務于司政工作的,把裝備人才建設置于從屬位置。有的單位把裝備部門當成了干部轉業的中轉站,這就造成了裝備人才選取受限,懂裝備的人才不愿到裝備部門工作,到裝備部門工作的人員不懂裝備。
3.裝備人才保留機制與裝備建設不相適應
由于專業和編制的限制,裝備人才的發展道路很窄,只能在本專業內部發展。比如,作戰部隊的團級單位,只有一個行政正營編制,到了副營職基本就沒有了發展空間,因此造成裝備人才在工作中動力少、流動大的現象。
二、對裝備人才建設的幾點思考
1.努力創新裝備人才培養機制,大膽探索裝備人才培養途徑
裝備人才培養是一個標準高、周期長的工程,所以我們必須克服以前的單一、重疊式教育,走出一條與裝備建設相適應的裝備人才培養新路。
(1)立足自我,固本強基。第一,充分發揮院校培養人才的主渠道作用。按照立足實際、放眼前瞻的思想,改善裝備院校的教學科研設施,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使部隊的需要與教學緊密結合,同時緊跟軍事變革和裝備發展步伐,預見性地進行教學活動。第二,挖掘部隊的自我培養潛力。以軍、師等訓練基地為依托進行短期的強技補能培訓,通過知識傳授、經驗交流、綜合比武等手段促進裝備人才向專家性、復合性轉變。第三,加強崗位自訓。在工作中以實踐為基礎,進行總結提高,通過“理論—實踐—理論”的反復,實現裝備人才由知識型向能力型轉變。此外,還可以實施網絡模擬訓練,建立網上課堂,以貼近實戰的要求進行裝備指揮、裝備保障、故障診斷、故障排除等內容的訓練,以拓寬人才培訓渠道,提升人才建設層次。
(2)軍民結合,優勢互補。軍隊院校要實行開放辦學,在保證國防安全的前提下可與地方院校、科研單位進行資源共享,了解裝備發展動態,及時進行教學更新。邀請科研單位的專家到院校講學,以增強育才工作的前瞻性和真實感。同時,選拔一些具有專長的優秀人才充實到部隊裝備人才隊伍之中,盡快改變裝備人才知識結構,緩解裝備建設人才供需方面的矛盾。
2.完善裝備人才使用機制,發揮裝備人才隊伍的最大潛能
裝備人才的使用是裝備建設的關鍵,因此在裝備人才使用上必須謹慎地做好每個環節的工作,才能保證“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時盡其效”。
(1)選準配強、擇優祛弱。針對裝備工作指技合一的特點,在選取裝備人才時要按“德才兼備,任人唯賢”的原則進行綜合衡量,做到按崗位需要補缺,按綜合素質選拔,按專業對口使用。專業崗位要選技術強、業務精的干部、技術士官擔任,指揮崗位要選懂戰術、懂指揮、懂保障的干部擔任。為了確保在選取裝備人才過程中做到“公開、公平、公正”,部隊領導要高度重視。嚴格落實職稱能力考評、職稱評審、任期考評和獎懲淘汰制度,營造擇優用人的環境,促進人員合理流動。
(2)搭建舞臺,催化成才。第一, 針對裝備人才專業特定性和能力梯次性的特點,對裝備人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要增強崗位的針對性,盡快使能力生成效能。同時給重點人才營造特殊事業環境,使優秀人才從繁雜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并在人力、物力以及政策上給予適當的傾斜和扶持。第二,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通過壓擔子、出課題的形式,充分調動裝備人才創造的積極性。加大物力、財力、智力等保障,激發裝備人才的工作熱情,充分挖掘裝備人才的事業潛能。第三,建立激勵機制,營造人才競爭環境。通過定期考核、比武、評定等手段增強裝備人才的使命感、緊迫感和事業心。
(3)用、訓結合,用、管相輔。為確保裝備人才在裝備建設工作中做到“持續可用”,必須要做到“兩個杜絕”:一是杜絕只用不訓、重用輕訓的人才消耗性做法;二是杜絕只用不管、重用輕管的人才放任性做法。
對于裝備人才來說,他們使用是“理論—實踐—理論”這種無限反復的過程。要定期通過各種育才手段對裝備人才進行蓄電補能。同時,要加強管理工作,對裝備人員擔負的工作任務進行及時的檢查、驗收和跟蹤問效,把工作上的“放”和成果上的“收”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強裝備人員工作責任心和標準意識。
3.創新裝備人才保留機制,營造裝備人才的強力“磁場”
裝備人才的智能、技能與其工作的時間成正比,所以要保持裝備建設工作持續、穩步發展,在裝備人才保留上也要有一套與之相適應的機制。
對裝備人才在政治上愛護,在生活上關心,在工作上支持,營造“拴心留人”的環境。在轉業、提職等關系到裝備人才切身利益的方面,對關鍵崗位的專業干部和專業士官可以實行高職低配,并適當提高技術人員的待遇來穩定裝備人才隊伍結構。同時采用與技術士官簽訂合同的辦法來約束和穩定裝備人才隊伍,防止出現走、留的隨意性和人員結構的不定性。
參考文獻:
[1]戴茂華.淺談如何加強消防部隊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J].科技與企業,2012(22).
[2]盧興森,孫正金,尹曉虎.加強作戰部隊裝備人才隊伍建設[J].基層政治工作研究,2009(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