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羽毛球是一項普及程度十分高的體育運動,在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一般都開設有羽毛球教學。羽毛球運動具有易于開展、娛樂性高和健身性強等優點,深得眾多大學生的喜愛與青睞,并成為他們養成終身體育習慣的體育項目。本文主要針對大學生羽毛球教學與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作探討,并制訂一些有效的教學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羽毛球教學;終身體育
中圖分類號:G84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4-11
一、大學生羽毛球教學與終身體育習慣養成存在的矛盾
首先,落后的教育模式影響大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部分高校在羽毛球教學中,過于強調學生對羽毛球技能的掌握,教學重點是提升成績,并沒有將終身體育習慣理念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影響學生的鍛煉興趣。其次,理論研究不足,傳統的大學羽毛球教學比較注重運動技術與技巧,而對于理論知識的研究,往往停留在表層,照搬教材,導致大學生對羽毛球運動的理論知識包括運動價值與規律、人體科學以及人文體育精神等了解較少。最后,師資力量不強,大學體育教師的羽毛球教學水平與知識儲備對學生的學習影響較大,不少高校都缺乏高水平的羽毛球教師,教學形式單一,思想落后,難以真正展示羽毛球運動的魅力與價值,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
二、大學生羽毛球教學與終身體育習慣養成的有效對策
1.羽毛球教學與體育意識的培養
在高校羽毛球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應從他們的自身需求出發,讓學生根據個人愛好與興趣,自覺參與羽毛球訓練。羽毛球教學作為高校體育教學的基本項目之一,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參與這項課程,通過對羽毛球知識的學習,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術和技巧以及鍛煉身體的方法,對羽毛球運動產生熱愛之情。同時,高校羽毛球教師在選擇和使用教學方法時,應科學恰當,難易適中,從具體的教學項目、技術要求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讓他們逐步適應羽毛球訓練,由易到難地學習與掌握羽毛球技術。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大學生在心中能對羽毛球訓練產生積極體驗,對羽毛球技術與知識產生濃郁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學習需求,并逐步形成正確的體育態度,培養他們的體育意識。
2.羽毛球教學與體育興趣的培養
高校體育教師在羽毛球教學活動中,應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與方法,組織學生之間進行對抗,發揮羽毛球運動的競技性屬性,以此活躍學習氛圍與課堂氣氛,并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學習效果。同時,在大學生羽毛球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是幫助他們養成終身體育習慣的基礎。而且教師在羽毛球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羽毛球運動的魅力與樂趣,并從中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進而產生輕松愉快的情緒,對體育運動充滿興趣。
3.羽毛球教學與體育習慣的培養
體育習慣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 在日常體育活動中逐漸形成,并不是改變個人行為習慣,而是養成新的習慣,養成新習慣的關鍵在于長時間的積累與堅持。在大學生羽毛球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明確認識到羽毛球運動的價值、作用與健身功能,使其掌握通過參與羽毛球訓練達到強身壯體與增強體質的技巧與方法,讓他們懂得鍛煉身體需要持之以恒。只有長期堅持羽毛球訓練,才能促使學生鍛煉意志、娛樂身心、調節情緒和增強體質。比如,大學體育教師可每天為學生安排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進行羽毛球訓練,學習羽毛球的運動技巧與技術,學生之間相互競爭、比賽。久而久之,學生能夠養成羽毛球訓練的習慣,從而促進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
4.羽毛球教學與體育能力的培養
培養大學生的體育能力是高校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體育能力指的是學生完成體育活動所需的能力,是獲得與使用體育技能、體育技術和體育知識的關鍵。通過高校羽毛球教學活動,教師能夠幫助學生掌握鍛煉身體的技巧、知識與方法,增強他們的體質;教會學生采用羽毛球鍛煉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監督能力;提高他們對羽毛球運動的欣賞能力以及培養大學生的競爭對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等。高校體育教師為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可組織他們觀看一些高水平羽毛球賽事的比賽視頻;或者觀看著名羽毛球運動員的比賽視頻,讓學生感受羽毛球運動的魅力,并學習運動技巧,提升體育能力。
參考文獻:
[1]王 海,黃 鍔.高校羽毛球教學現狀與發展對策探究[J].運動, 2013(2).
[2]符洪崧.高職羽毛球教學與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J].當代體育科技, 2014(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