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來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中出現了一種新的辦學模式——校企合作,它將校園教育與企業工作聯系在一起,直接向企業輸送人才,著重培養技能型、專業型人才,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背景,酒店管理專業課堂教學也開始進行改革,本文從校企合作模式出發,探究酒店管理專業如何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改革。
關鍵詞:校企合作;酒店管理專業;課堂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F719-4;G712.4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4-22
一、酒店管理專業課堂改革的校企合作背景
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順應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職業教育的要求,確立了以就業為主要目的教育導向,有利于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而實行校企合作的背景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學校、學生和企業的共同利益訴求
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結合了學校和用人企業、師生與實際勞動者的需要,它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使學生具備熟練的工作技能,在畢業后能迅速適應崗位需要。學生在具備足夠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校企合作對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學校、企業都有著重要意義。對于學生而言,通過校企合作,學校改變了教學模式,學生能更直接地學到專業技能并在企業中得到鍛煉,從而獲得更強的就業競爭力;通過校企合作,學生有機會在酒店實習,最直接最有效地獲得第一手酒店管理知識和技能,非常有利于學生在畢業后順利找到工作。對于學校而言,校企合作能使學校根據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和內容,人才培養方向更加明確,有利于高職院校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同時酒店為學校教育提供了最真實的訓練場地,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在酒店實習中得到鍛煉,不僅使學生的實踐技能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素質也得到了提高;對于酒店而言,直接從高職院校中招收員工,降低了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員工的學歷層次也得到了提高,與校園進行合作使企業獲得了大量的人才儲備資源。
2. 優化校企合作模式的迫切性
目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需求量大。但由于酒店管理工作繁忙、瑣碎等原因,許多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并不愿意從事這類行業;雖然是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就業對口率依然無法有效提高。同時,一些已經對口就業的學生也會離職,另謀他業,導致人才流失。根本原因就是酒店對畢業生的吸引力不夠,薪資水平、管理方式和發展前景都不符合畢業生期望。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優化發展
借鑒外國先進的校企合作經驗,我國的校企合作優化措施應從可持續發展、增強三個利益方滿意度和確保學生主體地位入手,不斷摸索改進。
1.構建可持續發展模式
企業應在每一屆的合作項目啟動之前就設計好人才培養計劃,學校應對學生定期定時開展重技能的培訓;企業在給學生提供實習崗位的同時要給予合理的報酬,定期開展實習培訓、指導學生規劃職業生涯,疏導工作壓力。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學生才是最核心的群體,不管是學校還是企業,都應重視學生的利益,學校和企業都應明晰自身的職責和義務,著眼于長遠利益,始終用道德約束自己。
2.增強三個利益方滿意度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學校的主要責任是確定清晰的辦學目標,制訂好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動員學生進行實習,監督并指導學生實習,就實習內容對學生進行培訓。酒店的主要責任是給予學生合理報酬,對實習生進行培訓,引導學生做正確的職業規劃,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評價制度,激勵實習生努力工作;并及時向學校反饋學生的實習情況。學生的主要責任是認真對待實習和培訓,開展自主學習,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和知識積累,規劃好職業生涯。
3.確保學生主體地位
只有保證了學生的利益和提高對校企合作的滿意度,校企合作才能長久發展下去,所以在校企合作中要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酒店管理專業課堂教學改革措施
1.課程目標的細化
對課程目標進行改革可以從現有的目標定位入手,以培養酒店中層管理崗位人員綜合管理技能與素質為主,以掌握酒店管理基礎知識為輔,培養學生的酒店服務管理能力、酒店功能管理能力、酒店戰略管理能力和飯店行業管理能力。而管理基礎知識具體指管理概念、管理主體、管理對象、管理環境、管理機制、管理方法和管理職能等,酒店管理基礎知識具體指酒店的含義與特征、酒店的建筑設計、酒店管理概念、酒店管理的主體、酒店管理機制和管理方法、酒店管理職能、酒店管理理念和酒店管理思維。
2.優化整合課程教學內容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改革要勇于拋棄舊有的課程內容,依據酒店經營管理的流程選擇設計課程內容,順應現代社會酒店運營變化趨勢,結合現代酒店的運營環節,優化整合課程教學內容。依據現代酒店的運營環節,可以將課程內容劃分為四個教學板塊:第一,酒店導論板塊。教學內容有酒店業概述、酒店業的發展趨勢、酒店集團、酒店管理理論基礎、酒店的組織結構與部門設置、內部顧客和外部顧客、酒店與員工的相互忠誠、酒店管理者的基本素質及能力;第二,酒店資源管理板塊,教學內容有酒店物力、人力和形象管理;第三,酒店服務質量管理板塊,教學內容包括酒店管理質量管理概述和酒店服務管理程序;第四,酒店營銷和PR管理板塊,教學內容包括酒店營銷管理、公關管理和公共關系危機處理。
3.改革教學方法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取的新型教學方法。第一,多媒體教學。目前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大部分高校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師應最大化地利用這些設備,使用網絡資源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第二,實踐教學。將上課場地設在酒店內部,通過實踐來教學;第三,講座教學。請專業酒店工作人員為學生們舉行專題講座;第四,情景教學。讓學生穿著酒店制服上課,利用多媒體在課堂上引入酒店管理情境,請同學們設身處地地感受并嘗試解決酒店管理中經常發生的問題。
4.更新考核方式
傳統的酒店管理考核是通過試卷進行,這樣既違背了酒店管理專業的實踐性,又不能真正檢測出學生的真實技能水平。因此,改革考核方式很有必要,具體做法有將考核內容擴大為考核學生在實習中的表現、實際操作技能、實習報告和職業技能考證,等等。
四、結束語
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將校園教育與企業就業直接聯系在一起,確保了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為畢業生提供了契合其專業的就業崗位,促使高職院校著重培養技能型、專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艷梅.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課堂教學改革初探[J].才智,2011(10):61.
[2]劉 敏,曹秀麗.酒店管理概論課程改革探析——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外資(月刊),2011(12):192.
[3]陳翠玲.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改革探索與實踐[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2,18(4):187-188.
[4]吳 瑩,唐大桂.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優化探索[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3,3(5):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