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課以教學內容集中、時間碎片化等特點被廣泛適用于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目前微課教學模式正在逐步形成,本文根據課程類型分析了理論課、理實一體課程、實踐類課程及實習類課程等類別的課程微課制作中可視化技術。
關鍵詞:微課;可視化技術;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4-25
一、講授型理論課程的微課制作
純理論課程一般為專業基礎課程,是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先修課程,也是學習其他學科課程的基礎。純理論課程地位明確,但在教與學兩方面存在很多沖突。首先,“教”的方面,純理論課程因其教學內容具有理論性、專業性、邏輯性及系統性強等特點,授課老師教學方法以講授為主。其次,“學”的方面,由于課程重難點主要集中在理論、定律的推導、演算或計算方面,因此這類純理論課程對于學生而言就是最枯燥、需要記憶的知識點最多的課程,即學生眼中“死記硬背”的課程。
將可視化技術引入到教學內容中,挖掘教學內容中可以技術化表達的部分,通過制作Flash,以圖、文、聲相結合的方式顯示,使教學內容豐富、形象。如C語言程序設計基礎課程,該課程是計算機專業和軟件設計專業學生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主要介紹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讓學生了解程序設計的基本語法,需要一定的程序設計邏輯思維能力,是后續專業課程的基礎。該課程老師通常通過PPT演示的方式講解程序的結構、數據類型及程序舉例,學生感覺課程教學抽象晦澀,如在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選取生動有趣且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的例子,將每個程序的設計、調試及運行制作成微課,讓學生先通過程序案例來導入相關知識點,學生就會產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欲望。比如在講到隨機函數時,可以制作一個隨機抽獎的案例,通過Flash將程序的運行效果演示出來。通過隨機函數編寫程序,在全班同學中隨機抽取幾位同學作為幸運同學,如此讓學生有自主參與意識,該課程可視化技術制作的多媒體教學資源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對課程的關注度,讓學生在充滿活力的教學過程中獲取課程內容且記憶深刻。
二、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的課程
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的課程教學過程通常有先理論、后實操或邊理論、邊實操等方式。先理論、后實操的教學方式即講解演練模式,教師先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解,再提出實踐任務、分析任務并通過教學廣播軟件進行示范操作,最后再由學生模仿教師的操作進行自主練習。邊理論、邊實操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在實操教學場地,將理論與實操相結合,教師邊講解邊演示,然后由學生現場實際操作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后能及時操作,及時反饋教學效果。但是該方式往往會導致學習者所學教學內容前后脫節,且因為學生的操作能力不一,導致課程教學進程緩慢。與此同時,一位老師與多名學生的一對多的課堂也很難做到對學生所提問題“有問必答”,老師只能針對共性問題來集中解答。要解決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可引入微課設計,通過可視化技術將理論教學內容重難點制作成動畫或視頻,對實踐操作采取現場錄制進行示范,通過引導學生將課堂的理論學習與實操觀看效果相結合的微課視頻,使學生快速掌握教學設計技能。這類課程通常使用錄屏的方式來進行微課的設計。
三、純實踐類課程
以專業能力培養目標為主線,實踐類課程主要分為專業操作技能、綜合素質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等層次。實踐類課程是培養學生專業綜合技能及綜合素質的教學環節,通常實踐教學環節教學效果不僅僅受教師和教學內容的影響,實踐課程會更多地受制于實踐教學場地或環境,部分實踐教學環節不能正常開展而導致教學內容的缺失。除此之外,實踐環節還會受到實踐教學器具不足的影響,部分學生不能根據實踐教學內容進行很好的實際操作或反復操作直至達到熟練。如計算機課程中安裝計算機操作系統這個實踐任務,不可能讓學生或每個學生實際操作重裝計算機的操作系統,教師通常會采取給出一至兩臺計算機讓一小部分學生實際操作,其他學生觀摩,由此大多數學生只有在課外自行創造條件來進行實踐操作。
建立內容相對獨立,學生能自主學習,易理解、易操作的微課資源庫,使在實踐環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增強,且打破實踐環節受環境因素影響的瓶頸。減少對學校實踐器具的依賴,使實踐環節不再局限于課堂,實踐場地由課堂延伸到課外,由實驗室、機房擴展到寢室;實踐環節操作時間也突破課堂內的有限時間,學生能通過微課教學資源且結合自身的學習合理規劃學習進度,甚至反復學習。
實踐環節的微課程資源以課程目標為主線,通過可視化技術中的Flash制作、錄屏、會聲會影等視頻制作手段,結合軟件操作或媒體演示,將復雜的實操內容更具體地編排到實驗步驟的微課。將教學內容按實踐任務分割成獨立的知識點,以知識點為單元進行微課設計,尤其對實踐中的細節部分或主要問題點采用可視化技術強調,以“PPT文稿+標準操作演示”的方式呈現給學生。針對因受實踐環境影響而達不到完整實踐全過程的,以“視頻記錄方式,實踐場景再現”將實踐中的缺乏部分補充完整;針對實踐場地或實驗器具達不到實踐分組要求的,以實際教學場地、器具錄制“教學視頻+問題討論專區”,使學生在實踐操作之前對實踐內容及注意事項能有全面的認識,以提升實踐教學效率及效果。由于學生接受信息能力有差異,學習能力也各不相同,統一的教學進度很難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可將每個知識點制作成不同難度和層次的微課,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來學習。
四、實習類課程
實習通常分為專業見習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幾種類型。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是學生實際參與到企事業單位的生產勞動一線,畢業實習更是學生崗前專業實習,通常稱之為“頂崗實習”。在這類實習中企事業單位的崗位員工就成為學生的實習指導老師,這些指導老師可能是崗位能手,但他們對如何“教”學生并不了解,學生對于不明白的問題也羞于提問或干脆不問,久而久之,學生只能通過觀察、摸索、實操環節在反復操作中自學,這樣的學習效率低。用攝像機將實習環節中企事業員工實際工作的場景以記錄方式拍攝,以5~10分鐘為一個工作流程,讓學生反復觀看產生共鳴。可視化技術中的視頻是最為真實、直觀的表現手法,實習環節以視頻再現的方式進行微課設計,可幫助學生在有限的實習周期了解崗位要求及崗位工作過程。
微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無論在教學形式、教學內容、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等各部分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將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可視化技術的運用為微課在學生自主學習方面提供了資源。
參考文獻:
[1]吳 迪.論世界一流高校對本科跨學科專業課程的踐行——普林斯頓大學的“綜合科學”課程計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10): 66-68.
[2]張雙祥,李 妍.完全學分制下的選課工作探析[J].教育前沿(綜合版),2009(16).
[3]鄭文軍.新興本科專業建設中實施跨專業標桿管理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