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辨能力是當代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通過演講教學能夠有效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本文從演講目標、演示演講和演講全過程的角度出發,分析演講教學對學生思辨能力培養與發展的有效性。
關鍵詞:演講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4-13
一、演講教學的目標設置能夠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演講教學的目標設置一般為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培養及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因此,在演講教學過程中,把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演講技能與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中,通過這種教學目標的設置,能夠有效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
在演講教學中,教師在開課之初就會向學生明確培養思辨能力的教學目標,學生在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之后,會有意識地發展自己的思辨能力,學生會對自己的演講技能和思辨能力進行評估。因此,這種演講教學思辨能力培養的目標設置有益于學生自覺地發展自己的思辨能力。
二、演示演講教學能夠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
在演講教學開展初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看各種演講材料,以提高學生演講的積極性。同時,在觀看優秀演講材料的過程中,學生會對演講材料進行分析、評價,評價演講的精彩之處、演講材料的特點與個性。每一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會形成自己的認識,在學生分析思考的過程中,學生的思辨能力可以得到培養。
三、演講的過程能夠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
演講活動過程包括:演講話題的選擇、準備演講的內容及對演講活動進行評價。在整個演講過程中,學生都需要積極思考,積極探索,這對培養及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演講話題的選擇與確定能夠拓展學生的思辨能力。在演講活動中,演講話題的選擇和確定有一個原則:話題的選擇與確定需要具有一定的新意,具有較為深遠的意義,具有一定的辯論空間。在話題的選擇與確定階段,學生需要根據自己的認識,在諸多話題中選出有價值的、有意義的話題。有時,學生之間還需要對所選擇的話題進行討論,以保障所選的話題更有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辨能力能夠得到發展。
在演講內容準備階段,學生需要明確話題范圍及內容,搜集整理材料, 需要對各種材料進行篩選,最后選定自己的材料。學生需要思考分析材料是否能夠證明自己的觀點,需要為自己的觀點找到可靠的能夠令人信服的證據,需要對論點與論據之間的辯證關系進行明確,需要設置合乎邏輯的推理過程,最終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學生需要對自己的材料內容進行謀篇布局,需要設置自己話題材料的思路,使之能夠更為清晰,結構更為嚴謹。在整個演講內容的準備階段,學生的思想和觀點都在不斷發生變化,思路在逐漸明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辨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培養。
在演講后的評價階段,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的公平合作的評價氛圍,引導學生進行互評活動,這種氛圍和評價方式更有利于學生良好評價情感的形成,有益于學生思辨能力的發展。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演講者的演講內容進行全面合理的評價,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會積極地思考演講者選題是否合適,選題立意是否具有新意和探究的價值,觀點是否明確,論據是否充分,演講內容、結構安排是否合理,推理過程是否符合邏輯,思路是否清晰,語言表達準確度如何等。通過一系列嚴格思考的過程,學生在評價中不斷接受更多的觀點與意見,學生不斷進行自我探究性思考,不斷進行反思,學生的思辨能力在評價的過程中得到有效培養。
總之,演講教學既是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又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作為教師,通過明確演講教學思辨能力培養的目標,使學生意識到思辨能力在課程學習中的重要性,能夠引導學生自覺提高思辨能力的意識。在演講教學的各個環節,學生需要不斷思考,積極辨析,學生能夠在開放的教學環境中培養積極的情感,學生在演講的全過程中,能夠認識到思辨能力的重要意義,同時通過參與演講活動,學生的思辨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劉 航,金利民.英語辯論與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發展的實證研究[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5).
[2]馮秋琴.英語演講與英語思辨能力[J].成功(教育),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