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下,電影史的內容被列入高中必修三課程中。目前,教學中使用的高中歷史教材主要有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大象版等四個版本,不同的版本其內容側重點有一定的差異。對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課程標準下各版本教材的回應,并在此基礎上,以人教版和岳麓版為例,對高中歷史教材中“電影史”專題進行了分析比較。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材;電影史;專題比較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4-20
1.新課程標準下各版本教材的回應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加入了電影史的相關內容,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了解影視藝術的產生與發展,認識到影視藝術對社會生活帶來的變化和影響。目前,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所使用的教材主要有四個版本,不同版本的教材,在電影史內容方面的編寫也有一定的不同。
(1)人教版。在人教版的高中歷史教材中,電影史的內容主要是安排在高中歷史必修三第八單元“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的第24課音樂與影視藝術中,在內容編排上,人教版將音樂、電影和電視等部分安排在一起。
(2)岳麓版。岳麓版高中歷史教材,電影史的內容主要是安排在高中歷史必修三第四單元“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化”中的第19課,在內容編排上,電影與電視被安排成為一課,并沒有與音樂放在一起編排。
(3)人民版。人民版高中歷史教材,是將電影史的內容設置在高中歷史必修三專題八“19世紀以來的文學藝術”的第4課與時俱進的文學藝術中,在教學內容上,人民版教材主要是根據時間的順序來描述藝術的發展,電影史和二十世紀的文學、美術、搖滾樂等共同組成了“與時俱進的文學藝術”一課。
(4)大象版。大象版高中歷史教材,也是將電影史的內容設置在高中歷史必修三第八單元“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的第24課中,在內容編排上,將音樂、電影和電視等部分安排成一節課,大象版這部分的標題和人教版有所不同,大象版關于這部分的標題是“蓬勃發展的音樂和影視藝術”。
2.各教材中“電影史”內容微觀比較
(1)人教版中的電影史。對于人教版中的電影史,從整體上看,課文內容從電影的發明一直介紹到“二戰”結束后電視的普及運用,關于電影史課文總共分為兩個自然段,其中第一段主要是介紹電影的發明以及默片時代產生的重要影片,第二自然段主要是對有聲時代電影的發展進行介紹。人教版教材的電影史內容,是根據時間順序,對電影的產生、早期發展歷程等進行相應的描述,教材中提到的相關人物都極大的促進了電影的發展,而選擇的影片也是具有代表性意義的作品,教材選擇的史料比較恰當,在選擇史料時,考慮到了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因素,教材中提到的電影都是能夠體現與反映時代背景的,能夠促進學生認識這些新事物對社會生活的影響的理解,能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人類在社會發展進步中的獨特作用。
(2)岳麓版中的電影史。與人教版教材不同的是,岳麓版教材將電影與電視單獨設置成一課,這也就相對增加了電影史內容編排的所占比重,關于電影史的內容有四個自然段,電影部分的子目標題是“默片時代”,其主要內容是對默片時代的電影進行介紹,在岳麓版教材中,有5段小字的補充背景資料。因此,在內容上,相對于人教版更為豐富。在岳麓版教材中,以大字作為主要內容框架,以小字為資料進行補充,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但是在岳麓版高中歷史教材中,內容比重分配設置的不均勻是存在的一個問題,在岳麓版教材中,主要是對默片時代的電影發展進行了闡述,對于后期的有聲電影時代的介紹則相對較少。另外,在影片選擇方面,大部分都是美國的,影片素材的選擇相對不夠全面,可以再適當增加一些其他國家拍攝的電影。
總體看來,各版本教材的編寫都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新課改以來,文化史的比重較以往大大增加。我們應當付諸更多的精力去鉆研探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所使用的教材版本,結合學生具體情況,注重課文內容的融會貫通,從而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電影史的相關知識。
參考文獻:
[1]杜雪蓮,韓建斌,陳雪敏.新課程下岳麓版與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對比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0):1-2.
[2]黃緒華.兩種高中歷史教材的特點及使用——以人教版與岳麓版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3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