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圖書館是一個地區文化發展的標志,是信息傳播和交流知識的中心,也是科學、教育和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貧困縣經濟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農民收入,增強了醫療保障,促進農村消費,拉動內需,減小了城鄉居民差距等。同樣,文化發展也不能滯后,要滿足農民的文化需求,圖書館必須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本文從貧困縣圖書館實際出發,闡述圖書館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解決辦法。
[關鍵詞]貧困縣;圖書館;文化扶貧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111
[中圖分類號]G252;G258.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24-0-01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幾年,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各地縣級圖書館不僅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還加大了經費投入。但是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貧困縣區由于受自然經濟條件的制約,縣級圖書館還存在人才匱乏、設備陳舊、藏書少且品種單一等問題。
1 貧困縣圖書館現狀和面臨的困難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全市面積為1 4127平方公里,市區面積為2 080平方公里。北鄰內蒙,東望河北,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大同市有陽高、渾源、廣靈、天鎮、靈丘、大同六個貧困縣。由于資金制約和多種客觀因素的影響,造成了部分貧困縣有館無址、有址無館等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圖書館人員不足,流動性強
貧困縣圖書館人才總量不足,專業技術人員缺乏,能夠規范管理、規范操作、規范服務的人基本沒有。老、中、青三代斷層。老同志熟悉圖書館專業分編系統的人很少,這幾年考進來的年輕人又專業不對口。不是被調到了別的崗位,就是離開了圖書館,人才流失嚴重。
1.2 圖書館簡陋,設備陳舊
①縣級圖書館比較簡陋,設備陳舊,藏書量少且品種也比較單一。例如:大同縣圖書館建于1975年,由于當時工作條件有限,圖書館沒有獨立出來,只能和文化館在一起。在2012年底,新館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館藏書量4萬冊,期刊報紙雜志有119種。而渾源縣圖書館沒有辦公樓,只能租賃教育局的大樓辦公。②圖書借閱方式落后。縣館還是老一套傳統借閱的方式。館內書籍堆放無序。由于缺乏專業人員指導,全館圖書管理、編排、擺放,還缺乏規范,對圖書的流通造成較大影響。
1.3 辦公自動化滯后
國家配備的電腦、筆記本、打印機、投影儀成為擺設,工作人員不會使用。2008年6月,山西省文化廳下達《關于山西省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的建設目標》。2010年8月針對大同市各縣區圖書館開始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辦公用品發放工作。當時每個圖書館都有配置20臺電腦,一臺打印機。6年過去了,有的地方電腦基本沒有使用過。由于缺乏專業的電腦人員去管理和維護,所以導致電腦成了擺設,極大地造成資源浪費。
1.4 全縣農家書屋急需加強管理
現在,農家書屋在全國范圍內已經實現了全覆蓋,農民兄弟看書借書應該說不再困難,但據了解,農家書屋發揮得作用還遠遠不夠,需要一系列的文化政策的幫助和管理措施的加強。例如:天鎮是個貧困縣,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占80%。總人口21.6萬人,有11個鄉鎮,220個行政村。其中11個文化站配有11個圖書室。每個行政村配有1個農家書屋,各有1 500冊圖書。農家書屋管理員一般由村委書記、干部兼職。鄉鎮文化站和圖書室的工作人員是正式編制人員,共同分工協作去管理。
2 加強貧困縣圖書館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2.1 加快實現總分館制實施計劃
到2016年山西省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已擁有30多個市、縣分館,統一采用Interlib集群管理系統進行業務管理。目前,在大同市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大同縣、天鎮縣、左云縣都已完成總分館系統的錄入工作,渾源縣正在進一步加工整理中。這樣做的好處是:①規范書目數據;②統一管理;③資源共享;④提高工作效率;⑤節約資源,減少浪費。
2.2 提高圖書管理員的業務水平
圖書館是實施文化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館內文獻是人類長期積累的一種智力資源。為了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作用,圖書管理員必須通過下列方式提高自身業務水平。①強化管理。②認真履行崗位職責,遵守各項規章制度;③參加培訓學習,熟練掌握圖書管理業務,按照《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做好圖書的分類編目工作;④做好館藏,保管好圖書、各類報紙、期刊、雜志,定期裝訂成冊并編目歸檔,保持資料完整無損,便于讀者查找。
2.3 改變觀念,加快圖書館建設發展
①改變觀念,打破傳統。要摒棄“圖書館就是放書的地方”這種錯誤的思維方式。“重藏輕用”片面追求藏書,忽視圖書使用率,使圖書館面臨著沒有人走近圖書館,找不到圖書館的尷尬境地。在現階段,信息服務是當下圖書館的發展趨勢,只有摒棄傳統的“坐”“靠”“等”服務觀念,改變這種落后的服務模式,才能使信息服務健康、持續發展。②加強合作,優勢互補。各縣區圖書館可以根據自己優勢加強合作。例如:大同縣圖書館利用文化館的有利資源合辦期刊《平城文苑》,增設 “平城人物”“民俗文化”“書畫攝影”“文學沃土”一系列比較接地氣的欄目,反映當代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風采、風貌。
圖書館作為文化發展的重要陣地,隨著社會的發展,早已失去了當年的位置。館內原來的讀書熱,看書熱,已被越來越多的新媒體所代替。圖書館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樣也離不開圖書管理員的不懈努力。圖書館要與時俱進,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農民綜合素質為宗旨。創新思路,改變圖書館文化服務體系單一性、片面性、局限性的局面,推動圖書館事業邁上更高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