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育保險作為基本社會保障對維護社會穩定有著重要的意義,生育保險是對婦女生育價值的認可。它為生育女職工提供了基本保障,也是減少人口缺陷,實行優生優育的需要。然而,我國當前的生育保險制度存在繳費比例高、保險范圍狹窄、報銷比例低等問題,這些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迫切需要進一步予以解決與完善。
關鍵詞:生育保險;存在問題;完善
中圖分類號:F8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1-0094-02
生育保險是指通過國家立法規定在勞動者因生育子女而導致勞動力暫時中斷時由國家和社會及時給予物質幫助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按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職工應當參加生育保險,由用人單位按照國家規定繳納生育保險,職工不繳納生育保險費。生育保險是為了維護女職工的基本權益,減少和解決女職工在孕產期以及流產期間因生理特點造成的特殊困難,得到必要的經濟收入和醫療照顧[1]。近年來生育保險制度已經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其中受益對象不斷得到擴大。除在職職工外,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對參保人員的生育都給予一定的醫療報銷。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參保男職工未就業配偶也可以享受醫保待遇。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生育保險制度對體現婦女生育的社會價值,有效化解企業生育成本,促進婦女公平就業、保障婦女的平等就業權等有著直接的現實意義[2]。
一、我國現有生育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繳納的保險費率偏高,支付水平低
沒有切實減輕企業的負擔。生育保險規定參保企業不論男女,年齡只要是在職職工就要繳納生育保險,保費由用人單位繳納,個人不須繳費。這就勢必給企業帶來負擔,有些單位一年也沒有職工享受這種待遇卻依然按照規定繳納生育保險。這就導致參保的積極性降低,保費征繳阻力很大,很多男職工多的企業甚至拒交生育保險。而生育保險中的節余部分沒有得到合理利用,加上基金管理沒有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多余基金有被挪用的風險。
(二)各地生育保險的標準和待遇不統一
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各地制定政策也不一樣,享受的待遇也不一樣,全國缺少統一的管理。有些經濟發達省份生育保險的覆蓋率較高,享受的待遇多。女職工除了能得到住院補貼還能得到休假補貼。以廣州為例,最高可享受達6 000元的住院補貼,還可以有1 600元的產前檢查。一些男職工的配偶沒有工作,配偶在生育期間也可以享受生育補貼。而在邊遠地區最高只能報到2 500元的住院補貼,產前檢查也是不能報銷的。男職工雖然繳納生育保險配偶沒工作的卻享受不到補貼。
(三)生育保險保險范圍狹窄
目前只是對生育子女的職工可以得到補貼,而一些不孕患者卻不在保險范圍內。不孕不育也是一種疾病,但醫療保險把其列為自費項目,而生育保險也沒有將其列在報銷范圍。由于各種原因,不孕不育患者逐年增加,根據《中國不孕不育現狀調研報告》顯示,中國不孕不育患者超過4 000萬,平均每8對夫妻就有一對遭遇生育困境。一個不能生育的人每年卻繳納生育保險,有失公平。而且一個不孕患者在懷孕前要定期做檢查,男性不育要做10步排查,女性不孕要做11步排查。這一系列的檢查花費給很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如果進行人工授精,試管嬰兒的費用則要幾萬甚至十幾萬元,這部分費用參保人卻找不到報銷之地。有關懷孕后要做的檢查很多地區同樣未列入報銷范圍,導致很多孕婦達不到產前檢查的標準。懷孕后的保胎也不再報銷范圍,先兆流產病人要請假在家臥床,定期檢查、吃藥。這部分人的權益得不到保障。
(四)生育保險報銷比例低
生育保險大部分地區都是按地方政策報銷一定的數額,這樣不管花多少錢都只能報銷定額數量。而生產過程中一些復雜情況花費較多費用就得不到報銷,生育過程中的合并婦科手術也無法報銷。生育報銷的手續比較煩瑣,大多出院后要準備很多資料拿到單位,由單位上交到人社部門,再由社保經辦機構回撥給企業,職工由企業領取的支付方式不盡合理,不利于對職工利益的保護。
(五)生育保險待遇的享受受參保時間長短限制
大部分地區都是在繳費一年后才享受報銷。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是生育的重要群體,她們很可能因繳費時間短而不能享受其待遇。另外,流動人員的生育保險不能轉移續接,就有可能造成在甲地交了數年的生育保險沒享受到補貼,工作調動去乙地后繳費不到一年也享受不了生育保險待遇的不公平現象。
(六)未婚先孕的職工得不到保障
生育保險待遇的享受不應將是否符合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規定為前提,生育保險待遇是每個生育女職工應該享有的最基本權利,不應因任何原因而剝奪,生育保險待遇享受的門檻不易過高,這達不到社會保障的初衷[3]。
二、完善生育保險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全國統一的生育保險法律制度,強化執法與監督[4]
目前,生育保險在我國整個社會保險制度的政策制定與法制建設中較為滯后,并且立法層次比較低,法律效力低。因此加強生育保險立法出臺全國統一的生育保險制度。規范生育保險管理的職責權限。通過立法加強對生育保險節余的管理,對企業的繳費情況進行監督,對故意拖欠和拒絕繳納的單位進行懲罰。制度出適合我國國情的生育保障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增強法律的強制性。切實使婦女權益的保護落到實處,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擴大生育保險待遇支付范圍
擴大支付范圍將不孕不育作為新的報銷范圍逐步開展。隨著不孕癥患者的增多,要通過醫療手段才能生育,但不孕不育的治療沒有納入醫保。協調生育保險和醫療保險報銷范圍給不孕患者予以關愛,減輕患者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給其人性化的關懷。對終身沒有生育的參保人員在退休后給予一定的生活補貼。優生優育做好產前檢查應該納入生育保險的范圍中,通過早期規范化檢查能及時發現高危因素,有效降低產婦和新生兒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對于提高人口質量減少人口缺陷有著重要的意義。為子孫后代良性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對先兆流產的患者給予一定的假期。并對治療期間的醫藥費用,檢查費用給予一定的補償。對參保男職工未就業配偶生育保險問題予以解決,充分保障男性生育保險的權利。
(三)提高支付標準,切實減輕參保人員的負擔
提高支付比例,將生育保險合并到醫療保險中。國外大多數國家將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合并管理。首先,這兩份保險都是由人社部門管理。將其合并更加方便管理。其次,合并后繳納醫療保險的同時也就繳納了生育保險。保險對象擴大到所有參保人員,繳納保險費用的就應該享受其待遇。再次,生育活動本身就涉及到檢查、手術、住院等醫療活動兩者合并既能節省并充分利用公共資源,又能避免生育并發癥等方面發生的費用承擔上的分歧。合并后生育費用按比例報銷,更能進一步減輕參保職工的負擔[5]。
(四)建立合理的基金收繳比例,切實減輕繳費單位的負擔
生育保險本著“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則管理基金。對繳費比例進行適時調整,確立合理的比例。對于年終節余通過獎勵或其他合理形式返還企業。對于連續多年繳費,支付生育保險基金少的單位實行浮動繳費制度,適當降低繳費比例,提高企業繳費的積極性。生育保險的征繳也可合并醫療保險中,不但解決了生育保險基金征繳難的問題,而且節省了單獨征收生育基金的成本。
(五)解除生育保險待遇享受的參保時間限制,流動人員作為生育保險的重要擴展對象
現實中,流動人員生育保險參保率比較低,管理起來困難。因流動而發生的斷保現象比較嚴重。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使流動就業人員走到哪里生育關系轉移到哪里。
總之,完善生育保險政策對有效解決婦女就業,減輕企業負擔有著重要的意義。只有婦女的權益得到充分的保障,人口質量上去了,社會才會均衡發展,才能更好地營造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促進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劉德智.經濟理論與實務[M].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2] 劉英.我國生育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1).
[3] 楊小艷.未婚生育的女職工應當享受生育保險待遇[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4,(5).
[4] 張彥麗.我國生育保險制度亟須完善[J].中國保險,2010,(2).
[5] 鄒艷輝.國外生育保險制度對我國的啟示[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