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公共安全問題,目前已成為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考驗著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近年來,河南在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社會治安防控、網絡安全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改革,保持了社會公共安全形勢的總體平穩。但隨著河南經濟社會結構轉型走向深入,河南的公共安全問題仍面臨著諸多新的、嚴峻的考驗。只有更加重視公共安全監管,提高民眾的公共安全意識,加強制度和法治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共安全保障體系,才能維護好社會安定,從而為全省的經濟社會平穩、快速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關鍵詞:公共安全;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防控;應急管理;網絡安全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1-0052-07
公共安全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與人民群眾的利益密切相關。現今各種公共安全事件頻發,造成的損失巨大,公共安全問題,已成為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黨和政府對于新時期下的公共安全問題也高度重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指出,我國要“適應公共安全形勢變化的新特點,推動建立主動防控與應急處置相結合、傳統方法與現代手段相結合的公共安全體系”,規劃針對公共安全體系的四個構成部分——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管理、突發事件應急體系、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也做出了具體、明確的總體性安排。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頒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專門對“健全公共安全體系”開辟了1小節進行了論述和規定,并在原有四個構成部分的基礎上,新提出了“國家網絡和信息安全”,指出要“加大依法管理網絡力度,加快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確保國家網絡和信息安全。”近年來,面對復雜的全球政治經濟發展形勢和國內社會改革逐步進入深水區、各種公共安全事件頻發、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內部環境,河南省委、省政府及各級黨委、政府積極應對挑戰,克服困難,銳意進取,深化改革,在食品藥品管理、安全生產管理、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社會治安防控、網絡安全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改革,保持了社會公共安全形勢的總體平穩,為河南省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一、河南省公共安全形勢現狀分析
(一)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制度建設日趨完善
河南省各級政府注重以制度的建設和完善來推動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常態化和法治化,河南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力度不斷增強,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績。
一是深入推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建設。2013年8月,河南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簽署了共建食品藥品安全保障體系合作協議。這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成立后簽署的第一份省部合作的協議,為促進河南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走在全國前列,起到了合作共建的示范帶動作用。2013年12月省政府頒布了《河南省食品藥品安全保障體系建設規劃(2014—2016年)》,規劃提出了未來三年內河南省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的九大建設任務和七大重點任務并規范了相應的保障措施,明確提出了要將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考核體系和社會綜合治理考核體系[1]。2014年3月,河南省政府頒布了《關于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意見主要以轉變政府職能,深化體制改革為核心,實施意見的頒布,進一步推進了河南省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的體制改革,河南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建設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二是加大了對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2013年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制定頒布了《河南省餐飲類食品攤販備案辦法》,加強了對餐飲攤販經營的管理。實施了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工程,目前已經評選出了省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縣7個,為其他市縣的餐飲食品安全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頭作用。2014年,河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還積極推進食品安全監管的信息化建設,開發了全省餐飲食品安全電子監管系統,制定了《河南省餐飲食品安全電子監管系統運行工作方案》,11月份電子監管系統將在全省正式啟動運行,預計在2015年3月份將實現所有監管業務工作網上辦理并建立完整的餐飲監管業務數據庫,全省的餐飲食品安全監管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三是積極整頓食品、藥品市場,嚴厲打擊食品藥品市場的各種違法亂紀活動。2013年5—9月,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保健食品市場開展了“打四非”專項行動。針對重點企業、重點產品進行突擊檢查,全省食品藥品監管系統共出動執法人員近7萬人次,檢查保健食品生產企業228家次,經營企業近6萬家次,立案791起,查扣違法保健食品11.8萬盒,有效遏制了保健食品行業違法違規頻發的勢頭[2]。還對網絡上的制造和販賣假藥的行為進行了打擊,共查處違規網站13個。同時還主動出擊,聯合相關部門進行假藥和假醫療器械的打擊工作,2013年全省立案查處案值5萬元以上案件140起,搗毀制假售假窩點131個,移送司法機關案件366起,刑拘462人,批捕126人。
(二)安全生產監管體制不斷完善,安全生產水平逐步提高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安全生產監管,努力創新安全生產體制機制,為確保河南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提供了有力保證。
一是基層安全生產執法監管機構不斷完善。目前,全省所有縣級以上安全監管機構全部成立,并全部列入行政編制;全省18個省轄市均成立了安全生產執法監察機構。全省158個縣(市、區),其中138個縣(市、區)設置有執法機構。1 636個鄉鎮(街道辦事處)設立安管辦,所有行政村和社區都配備了專兼職安全員,全省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和執法隊伍達到4 800多人,省、市、縣、鄉、村、企六級安全生產管理網絡已粗具規模,為搞好安全生產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3]。
二是不斷加強安全生產法制制度建設。2010年10月1日,新修訂的《河南省安全生產條例》頒布施行,新條例完善了安全生產制度體系,強化了安全生產的制度體系;嚴格了法律責任,加大了安全生產監管力度。河南還先后出臺了《嚴厲打擊煤礦違法違規生產堅決遏制煤礦重特大事故的緊急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化工行業安全生產工作的若干規定》等規范性文件,構建起了一個符合河南安全生產實際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為有效開展執法監察提供了法制保障。
近年來,河南安全生產監管體制不斷完善,安全生產水平得到逐年提高,事故數、死亡人數和煤礦死亡率等指標都在逐年遞減(見表1)。2014年上半年,全省各類生產經營性傷亡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下降30.56%和25.36%;重點行業(領域)生產安全傷亡事故同比下降明顯;工礦商貿、道路交通、鐵路交通和農業機械四大行業(領域)中,傷亡事故起數同比下降都在30%以上,最多下降66.67%;死亡人數同比下降都在25%以上,最多下降80%[4]。上半年河南大部分地區生產安全形勢穩定,有5個省轄市和6個省直管縣(市)沒有發生工礦商貿傷亡事故[4]。
(三)不斷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社會治安秩序進一步穩定
河南省的社會治安工作近年來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受到民眾的好評,有效維護了全省社會大局穩定和治安形勢持續平穩。據最新數據,2014年上半年,河南省公眾安全感指數為90.83%。
一是嚴密防范妥善處理,有力維護了全省社會整體穩定。逐步完善了平安河南建設體制機制。2011年出臺了《平安河南建設(2011—2015 年)》,建立了黨政統一領導,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大平安”工作格局,全省連續多年沒有發生在全國造成重大影響的群體性事件。信訪工作方面,時時以人民的利益為根本,積極推廣“義馬經驗”和“澠池模式”,確保河南信訪環節沒有發生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在全省18個省轄市,158個縣(市、區)建立起了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構,在鄉鎮、街道一級全部建立了綜治工作重心,集中受理和調解矛盾糾紛[5]。真正致力于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把隱患消除在源頭。
二是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確保全省社會治安持續平穩。在打擊刑事犯罪活動中,始終堅持以法律為根本的遵循,依法辦案,依法審案,貫徹“打防結合、以打開路、筑牢防線、注重實效”的科學打防觀,樹立“打防犯罪是主業、命案攻堅是龍頭”的理念,注重辦案的科學化和信息化。河南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成效顯著,刑事立案數量近年來不斷下降(見下圖),命案偵破綜合成績更是實現“九連冠”,“打黑除惡”專項斗爭綜合成績、打防刑事犯罪綜合成績連續七年全國領先[6]。
(四)覆蓋全省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和防范體系初步建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能力逐步提高
近年來,河南省積極應對各種突發性公共危機事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充分動員協調各部門成功應對了各類危及公共安全的突發性事件。一是初步建立起了覆蓋全省各地、各部門、行業、單位的應急預案體系。二是覆蓋全省的應急管理體系初步建立。河南已經初步建立起了跨區域、跨領域、跨行業、全覆蓋的應急管理體系,形成了省級與地方兩個層面,上下統一、層級分明、職責明確的應急管理體系。應急管理體系分為五個層次,省政府是最高的行政領導機構,省以下各個省轄市都建立了專門的辦事機構,縣級政府也成立或明確了應急管理的相關責任機構,鄉鎮和街道辦明確應急管理責任到人,居委會和村委會等基層自治組織也將應急管理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內容進行了明確,立章建制。三是建立了一支以專業隊伍為基本力量,以公安、武警、解放軍、民兵預備役為骨干和突擊力量,以企事業單位專(兼)職隊伍和志愿者隊伍為輔助力量的應急救援隊伍體系,應急專家隊伍在參與突發事件的監測預警、處置指揮、善后工作等方面較好地發揮了決策咨詢作用[7]。四是持續進行關于突發事件應急、防范等方面的宣傳教育活動和法律制度建設。通過平面媒體、網絡、廣播電視等媒體和深入基層、學校、社區宣講、開展應急演練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的宣傳防震救災、防汛抗旱、消防安全、環境保護、交通安全、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疾病防控等等相關知識,不僅極大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意識和防范意識,而且有效提高了民眾防災避險、自救互助的能力。
(五)網絡安全日益受到重視,網絡安全監管體系逐步建立
河南作為人口大省,網民的增速也是驚人的,從2007年的517萬人增加到2013年底5 803萬人,六年間人數增加了11倍多。隨著河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和網民人數的急劇增加,網絡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河南2003年成立了互聯網應急中心,有了自己的網絡安全應急組織,但由于成立時間較晚,網絡安全管理相對滯后。2008年3月,制定了《河南省互聯網網絡安全應急預案》。之后,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和國家對網絡安全的日益重視,河南省在網絡安全文化建設、技術手段建設和網絡安全合作平臺方面都逐步有了長足的進步。河南省互聯網應急中心從2009年開始,在河南省通信管理局的網站上逐月發布《河南省互聯網網絡安全情況通報》,建立起了比較完善和全面的網絡安全監管機制。
從整體上看,河南省網絡安全狀況長期處于中級或者中下級水平,受到的惡意攻擊、新發現的安全漏洞也逐年增多。不過河南對互聯網安全的監管和監控也在實踐中日益成熟,監管水平穩步提高。從2014年已發布的1—10月份的《河南省互聯網網絡安全情況通報》來看,河南接收到的網絡安全事件報告數量都逐步有所減少,省內感染惡意代碼的主機絕對數量、被篡改網站數量、新發現信息系統安全漏洞數量、感染飛客蠕蟲病毒的主機數量等都有所減少(見表2和表3)[8]。2013年,河南共處理、關閉各類違規網站198個。
二、河南省公共安全存在的問題
(一)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屢禁不止,監管體系仍需完善
一是食品藥品安全的產業基礎比較薄弱。食品安全方面,現在很多的食品生產和加工企業都是比較小的企業甚至是小作坊,在制作和加工食品的過程中安全隱患很多,違規違法現象也比較嚴重。在藥品安全方面,醫療企業小、散、弱的局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藥品流通環節過多,經營費用偏高,導致低價藥品無利可圖,難以為繼,市場的惡性競爭頻發,企業自主創新的動力不足,藥品創新度低等問題普遍存在。二是食品藥品安全的社會環境比較薄弱。處于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很多企業的誠信意識、責任意識和法治意識還很淡?。粚徳u、審批與監督管理存在脫節現象;生產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落實還不到位。三是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的法律體系不健全。關于食品藥品安全的法律體系不健全,缺乏細化的、有針對性的、具可操作性的一系列法律法規體系;完善高效的行政監管體系和應急事件處置體系沒有建立;科學、客觀、高效的食品藥品安全預警和風險評估體系沒有建立;中立客觀具有權威性,能夠掌控輿論主動權的信息發布體系沒有建立。
(二)安全生產事故仍然多發易發,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建設任重道遠
隨著河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新一輪城市基礎建設的進行,河南的安全生產監管工作也將面臨更大挑戰。一是安全生產的理念、意識仍有不足,沒有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在實際的工作中仍然是重生產、輕安全;重進度、輕勞動保護。二是相關部門對安全生產的把關不嚴、審批不嚴,個別地區的企業只需簡陋的操作設備就可以開工,有些甚至連相關資質都不具備,安全隱患嚴重。三是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主要體現在職能交叉、權力分散方面,不利于監管效能最大化。還存在著地方安全生產監管與煤炭行業管理合署辦公的現象,導致了在基層安全生產監管實踐中均存在部門扯皮、職責不清等問題。
(三)社會治安問題依然比較突出,社會治安防控面臨新的問題
隨著河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經濟社會結構的深刻轉型,河南的社會治安面臨著一系列新的問題和挑戰。一是流動人口犯罪問題日益凸顯。隨著河南省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和工業的不斷崛起,以前大量向外省流動打工的人群開始回流,在省內進行流動打工,這使得省內的流動人口數量激增,特別是如鄭州、洛陽等一些大城市流動人口的比例更大。在這個過程中流動人口犯罪的比例也在不斷增大。這不僅是河南省一省的問題,在全國范圍內都是一個日益凸顯的問題。據調查,目前,流動人口犯罪已占各地犯罪總數70%以上,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甚至達到90%之多[9]。從發展趨勢看,流動人口犯罪逐漸出現低齡化、團伙化和暴力化的傾向。如何有效預防、控制和打擊新形勢下的流動人口犯罪,已成為公安機關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二是農村征地、城市拆遷、醫患糾紛、環境污染等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近年來增幅較大,聚眾上訪問題突出,參與群體性事件的各類人員有增多的趨勢。另一方面,一些與境內外反華勢力牽涉的案件有增多的趨勢,形勢嚴峻復雜。
(四)各類突發事件頻發,應急管理體制問題凸顯
一是政府各部門之間在應急管理工作中的分工、協調、聯動存在諸多問題。首先,職責劃分不清,比如水利部門在防洪工作方面與國土資源部門在預防地質災害方面如何分工協調規定含糊。其次,資源整合不優化,比如在面對各類突發事件時如何更快更有效率地利用社會資源、如何建立部門聯動和區域合作等。再次,應急辦的職責太過寬泛,反而影響了其履行基本的職責。二是應急教育和培訓十分缺乏。河南的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起步較晚,社會公眾缺乏應對突發事件的防范意識、防范知識和防范技能,也缺乏應對突發事件的心理準備,一旦發生突發性事件,公眾容易形成恐慌心理和恐慌行為。普通民眾的自救互助能力也較弱,使得一旦突發事件發生,不良效果和災害損失容易急速擴大。
(五)網絡安全事故頻發,網絡安全監管體系亟待完善
隨著網絡的快速普及,我國的網絡安全問題凸顯。據統計,整體上,我國信息安全環境不容樂觀,有74.1%的網民在過去半年內遇到過信息安全問題,總人數達 4.38 億;遭受安全事件的人群中,50.4%的人認為“花費時間和精力”,有28.2%的人學習或工作受到了影響,13.1%的人重要資料或聯系人信息丟失,還有 8.8%的人經濟受到了損失[10]。在遭受經濟損失的人群中,平均每人損失509.2元,過去半年全國因信息安全遭受的經濟損失達到了 196.3 億元[10]。河南省的網絡安全監管發展較遲,網絡安全問題也較為突出。河南省互聯網應急中心每個月編制的《河南省互聯網網絡安全情況通報》顯示,河南的網絡安全水平長期徘徊在中等和中等偏下水平,遭受的各類網絡安全攻擊和損失也長期居國內的前十名。
三、河南省治理公共安全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治理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的對策建議
1.進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監管機制。一是要完善法律制度。要鼓勵地方積極探索,先試先行,積累經驗,將實踐成果逐步上升為法律制度。二是要加強源頭治理。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重在源頭治理,要從農產品種植使用農藥、施加化肥等隱性環節開始抓起,不斷降低農藥獸藥殘留,并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加快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促進優質農產品生產發展。要嚴格市場準入管理,積極推進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三是要明確責任,加大執法力度,構筑好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要明確食品生產經營者是第一責任人,地方政府負總責,出了問題問責到底。此外,要充分發揮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的積極作用。
2.健全藥品安全監管機制。一是要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有關基本藥物制度的相關法律和規定。要在所有公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二是要針對制藥企業構建風險監管機制,提高應急管理能力。通過法律法規宣傳、簽訂質量承諾書、推行質量授權人制度、積極開辦培訓班等多種形式,督促企業及時排查風險安全隱患,化解風險安全因素。針對高危品種、高風險品種和重點企業,要加強產品監督抽驗。三是要強化風險預警機制。組織監管人員深入企業,系統地進行分析評估,指出存在的問題和風險,及時向企業發布藥品生產質量安全預警信號,提出消除和控制風險的方法,積極幫助企業控制風險。
(二)治理安全生產問題的對策建議
1.建立健全安全監管體制機制。要加強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建設,對安全監管體制進行調整改革,合理界定,明確安全生產綜合監管機構與行業管理部門的職能定位和職能范圍,建立統一、高效、權威的安全生產綜合監管體系。
2.切實提高安全生產執法效力。建立對執法效果的跟蹤反饋和評估制度。建立安全生產行政執法責任制度,落實分級負責、屬地監管的安全生產綜合監管職責,建立完善覆蓋全面、監管到位、監督有力的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體系,形成依法治安、齊抓共管的合力。
3.進一步理順監管職能部門的關系,加強監管隊伍的自身建設。要理順安全監管、煤礦安全監察和行業管理之間的職責關系,明確綜合監管與專項監管部門之間的職責劃分,完善當前的安全監管工作體系,將安全監管機構覆蓋城鄉。此外,要加強對監管人員的監督管理,加強對監管隊伍的培訓,強化職責,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三)治理社會治安防控問題的對策建議
1.注重搜集情報信息,建設反應靈敏、快速預警的信息和指揮調度系統。要成立高效靈敏的信息處理中心,建立信息資料的分類、整合、分析、比對、串并、反饋等處理程序,為有關辦案人員提供有參考價值的情報資料,為決策部門提供準確的決策數據和信息。同時,要加大對指揮中心的科技投入,建構110、120、119三合一平臺,實現各種警力的統一指揮,形成刑警、派出所、巡警等偵查破案和社會控制警力的聯勤互動警務模式,提高公安機關的快速反應能力。
2.加強群防群治工作,提高社會治安防控的社會多元參與水平。在具體做法上,治安管理部門可以積極引入社會化、職業化的組織、管理手段,加強平安志愿者隊伍建設,大力發展保安服務業,倡導建立居委會、警務室、流動人口管理站、調委會、物業管理站五位一體的社區治安管理和警民聯動工作機制,可以嘗試從下崗職工和低保對象中選聘人員組建巡邏隊伍,全方位加強社區和街面治安防控能力。
3.重點偵辦重特大案件,積極有力地打擊刑事犯罪。重特大案件危害大、社會影響打,應該始終作為偵辦的重中之重,始終保持對違法犯罪的高壓態勢。首先要積極偵辦大案、要案,加大對多發性犯罪的打擊力度。加強對盜竊、搶劫、搶奪等多發案件的打擊工作,多破案,努力提高破案率。其次要加強對涉黑涉惡案件的打擊力度,防止黑惡勢力滋生抬頭。
(四)治理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問題的對策建議
1.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預案體系。相關部門一方面要積極組織對應急預案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上修訂完善各預案,在制定預案的時候要注意各類預案之間的銜接,要加強對應急預案進行管理,逐步規范編制、修訂和施行工作,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另一方面應更加重視按照應急預案的內容和要求進行培訓與演練,真正達到檢驗預案效果、鍛煉應急隊伍、磨合機制和宣傳教育的目的,切實增強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實效性與可操作性。
2.加強對群眾的宣傳教育與引導。深入開展普及相關應急救援、醫療急救等方面的知識的活動。建立健全個人心理醫療服務體系,積極開展個人心理調節疏導工作,建立心理危機干預機制,防范和降低社會風險。
3.積極發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將非政府組織納入應急管理體系,爭取更廣泛的社會支持。非政府組織具有非地域化、專業化與資源化的優勢,是參與公共事務的重要力量,在突發事件應對中,能更廣泛地發動社會力量,集中專業人士參與調查研究,提供可靠的參考數據,提出有效的應急建議,在監督政府行為、宣傳教育和信息溝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河南應將非政府組織吸納到應急管理體系之中,以爭取到更廣泛的社會資源和支持。
(五)治理網絡安全問題的對策建議
1.建立健全網絡安全應急管理機制。首先,針對網絡安全多頭管理的問題,要建立跨部門的網絡安全管理聯動機制。網絡安全監管是一項跨領域、跨部門、跨行業的復雜系統工程,涉及到政府、營運企業、互聯網增值服務機構、行業組織、普通網民等等各個方面,要做好網絡安全的監管,就必須要協調各方資源,建立跨部門的聯動機制。其次,要建立一支常規的、專業化的網絡安全應急響應隊伍。網絡安全監管是專業性很強的領域,專業問題要專業化處理。網絡安全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甚至政治問題,因此建立一支專業化、多領域的網絡安全監管、應急響應隊伍就顯得十分必要且勢在必行。
2.改革網絡管理體制,構建符合省情的網絡管理模式。網絡管理的方式手段是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虛擬社會管理應多方參與,法律規范、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缺一不可。要構建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網絡管理模式;更好的規范網絡行為,建立理性、規范的網絡秩序。
3.加強網絡安全技術的研發工作,實現虛擬社會管理的高科技化。網絡安全管理涉及面廣,專業性強,要科學有效的實施管理就要直面問題,開展深入研究。首先要加強技術研發,提高網絡安全管理的技術手段;其次要積極參考和引進外省和外國先進的網絡技術和裝備,借鑒和運用外省和外國先進的網絡安全技術管理手段,以切實提高河南的網絡安全管理和網絡犯罪打擊能力。要大力推進公共信息網絡安全技防體系建設,堵塞網絡安全漏洞。
參考文獻:
[1] 楊曉娜.河南出臺食品藥品安全規劃:2016年建成信息平臺[N].鄭州晚報.2014-02-12.
[2] 馬艷梅.扎實推進食品藥品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保障飲食用藥安全[EB/OL].中國新聞網,2014-01-24.
[3] 河南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關于河南省安全生產執法監管機構建設和安全生產體制建設情況的報告[EB/OL].國家安全生產
監督管理總局網站,2011-05-19.
[4] 譚勇.全省安全生產形勢穩中轉好[N].河南日報,2014-07-31.
[5] 劉俊鋒,何永剛,焦艷.人民群眾安全感持續提升[N].河南法制報,2010-11-20.
[6] 郭洪昌.2013年河南年鑒[K].鄭州:河南年鑒出版社,2013.
[7] 李偉.河南省突發性公共危機事件的防控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8] 河南省互聯網應急中心.河南省互聯網網絡安全情況通報[EB/OL].河南省通信管理局官網,2015-05-14.
[9] 甄貞.流動人口犯罪得重視了[N].檢察日報,2012-03-12.
[10] 2013 年中國網民信息安全狀況研究報告[EB/OL].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2013-12-19.
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ecurity in Henan Province
ZHANG Kan
(He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Zhengzhou 450002,China)
Abstract:The social public security problem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which is a test for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s ability to govern.In recent years,positive explorations and reform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Henan Province in food and drug safety,production safety,social secur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emergency management as well as in network security which maintains a generally stable social public security situation.With the deepening of Henan’s economic and soc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public security construction in Henan is still facing many new challenges.Pay more attention to public safety,improve the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awareness,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and the rule of law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public security system to safeguard social stability and in this way,a solid guarantee can be provided for the steady and sound development of the province’s economy and society.
Key words:public security;food and drug safety;production safety;social secur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emergency management; network security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