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專利權作為一種典型的無形財產應物盡其用,為企業提供有效的融資渠道。但是我國企業運用專利權進行質押融資的現狀與制度設立之初的期望之間存在一定差距。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在企業專利權質押融資領域具有先進經驗,結合我國專利權質押制度的發展現狀,可以從加強立法、擴大政府財政支持、建立風險控制體系、完善專利評估制度等方面進行參考借鑒,促進我國專利權質押制度更趨完善,助力企業發掘專利權質押融資的最大效用。
關鍵詞:企業融資;專利權質押;無形財產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1-0077-02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企業數量與日俱增,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們已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力量,其中一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更是逐漸成為市場的主力軍。這些企業往往具備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等特點,擁有較高的研發組織管理水平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要促進這一類型企業的發展壯大,除了政策上的引導和扶持,還必須關注其融資困難的問題。而隨著我國專利申請量的逐年遞增,專利保護意識已滲透到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作為財產權的價值正被人們認識和接受。專利質押權的實質,即是在專利權中的財產權之上創設一個絕對權,由質權人“控制”該財產權。就專利權質押的情形而言,這種“控制”多為法律上的控制,通過質權人辦理質押登記的方式實現。專利質押權以出質登記為生效要件,出質登記一旦被涂銷,專利質押權即應歸于消滅[1]。通過專利權質押形式本應為企業開拓新的融資渠道,然而實踐中專利權質押成功的案例還是非常有限,與政策制定者預期的目標也相去甚遠。
二、專利權質押的國際發展現狀
(一)美國模式
美國的專利權質押制度興起的時間較早,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托馬斯·愛迪生在19世紀80年代后期,就利用白熾燈的專利作為借款擔保,創辦了愛迪生電燈公司。在政府管制和市場機制的共同運作下,美國的金融產業已高度發達,對于利用專利權主體,或是基于專利權所產生的收益作為質押擔保的融資案件,金融機構也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美國,企業如需辦理專利權或專利實施權的設質,只要該設質契約沒有特殊的條件,一般情況下只需按照無形資產設質的規定,向各州州務處申請呈交融資聲明即可辦理,不需要向專利商標局申請登記[2]。辦理了權利質押之后,只要不違約,企業可以將該知識產權用于商業經營,并繼續研究開發該技術,建立和擴大投資組合無須征得擔保人的同意。
如今美國的高科技企業已經將企業無形資產的權利擔保作為重要的融資渠道,不僅涉及專利領域,還包括版權、商標等其他知識產權,而且影響到美國境內的如生物制藥、銀行、通訊技術和能源等各個行業。
(二)日本模式
日本的專利權質押融資制度于20世紀90年代開始建立,一直處于探索當中,在亞洲金融風暴之后進入快速發展期。
日本利用專利權辦理融資擔保的模式,主要是由政策投資銀行直接給企業提供長期低息的貸款資金,并由信用保證協會對融資者提供信用加強或是信用保證。該協會于1955年成立,是依1953年8月日本頒布的《信用保證協會法》設立的特殊法人,以科技中小企業為基本對象實施公共信用保證的政策性金融機構。信用保證協會的宗旨不是以盈利為目的,而是通過信用保證提高科技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貫徹國家支持科技中小企業發展的產業政策,促使科技中小企業健康發展[3]。
三、給予我國的借鑒和啟示
在我國,最早規定專利權可以用于質押的法律是1995年10月1日施行的《擔保法》,走過了近二十年的發展歷程。在具體實踐中,隨著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如同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它們通過質押專利權獲得貸款也需要更為迅捷的服務。具體結合我國企業運用專利權融資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借鑒完善專利權質押制度的思路。
(一)立法先行,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規范
由于專利權融資涉及民法、專利法、金融法、擔保法等多個領域,而我國現階段關于專利權質押的法律法規僅限于《擔保法》《專利法》等部門法,涉及專利權質押的具體操作規則主要是《專利權質押登記辦法》等一些部門規章。這些管理辦法存在的普遍問題就是僅有大體的操作框架即程序性的規定,而很少涉及實質的關于如何保障專利權質押的規定。其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現有法律沒有明確出質人與質權人之間權利義務的具體分配。在實踐中,盡管一些專利技術的經濟價值極為可觀,甚至比質押融資所獲得的資本還高出許多,但由于其具有地域性和時間性等特殊屬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其價值存在的波動是無法預測的,不能保證被其他專利取代而喪失其現有的價值。質權利能否轉讓,直接決定著質權的實現與否[4]。故無論是銀行還是企業,在不能準確獲知某一法律行為所帶來的權利和義務的時候是不會主動去建立該種法律關系的。所以立法部門應考慮加強相關法規建設,增設出質人的義務條款,例如針對善意保管、出質期間的收益提存等問題,將出質人與質權人之間的具體權利義務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加以確定,提高專利權質押的可操作性,同時也應注意避免相關法律之間相互沖突或脫節,確保彼此銜接和協調。
(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為專利權融資制度運行創造條件
政府現正大力提倡推行企業運用專利權進行質押融資,但是對于償債能力有限,信用等級不高的中小企業,投資者也會望而卻步。此時政府仍應適當介入,繼續加大財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各地政府應適時建立合理的補償機制,如利用財政撥款設立專項資金,為中小企業專利權融資提供貸款貼息。
除此之外,還應注意支持政策應具有全面性,既包括對企業的政策扶持,也包括對銀行等融資機構和中介機構的政策支持,表現在為融資中介機構提供一定額度的擔保評估費用補貼等,以減輕它們的融資負擔。以廣州為例,廣州市知識產權局多次與市工信委、市財政局等部門協商,利用市中小企業發展資金、市知識產權專項資金等出臺專利權質押融資貼息政策和扶持專利權評估費用政策;多數區、縣級市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如黃埔區出臺了《黃埔區扶持中小企業融資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給予評估費補貼和貸款貼息,貸款貼息標準為中國人民銀行當期貸款基準利率的50%。番禺區區政府制定下發了相應的專利權質押貸款貼息管理辦法,明確了30%的貼息標準和每家企業每年貼息額度不超過50萬元的限額規定。這些舉措都是政府通過制度建設來推動知專利權質押融資的常態化進程,也是政府支持企業自主創新、促進國家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職能。
(三)因地制宜,建立合理的風險控制體系
為了有效緩解和轉移質權人所承擔的壓力,筆者認為,可以考慮通過政府擔保風險、引入商業擔保公司等方式,將專利權價值判斷上的部分風險轉移給保險人、融資方等融資參與人,以此來化解有可能出現的專利權融資損失。
例如,成都市在開展中小企業專利權質押貸款過程中,引入成都市生產力促進中心負責具體實施專利權質押貸款擔保。該中心是一個具有政府背景的服務機構,負責成都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孵化培育,同時該中心還成立了一家具有創業投資功能的公司。對處于初創期和成長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和公司管理服務。成都市政府每年從科技三項經費中拿出專項資金,用于對成都市銀行機構發放的專利權質押貸款提供擔保支持,如果企業方出現貸款違約,科技局所屬的生產力促進中心承擔損失的90%[5]。成都市的做法類似美國的小企業管理局,政府機構本身不直接向企業投資和提供信貸,而是由政府提供信用擔保,緩解質押風險,鼓勵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融資。如此在不干擾市場機制運行的情況下,通過政府的間接介入,可以達到更好的經濟效果。
(四)重視完善專利價值評估制度,為融資機制增加活力
專利權作為一種典型的知識產權,具有無形性、時間性、地域性、法定性等特征[6]。這些特征導致了專利權作為融資質押標的是很不穩定的,而專利權能否通過質押獲得融資,關鍵要看該專利技術是否具有相應的價值。所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評估體制尤為重要。所以,專利權的價值評估應該由提供資金的金融機構來實施,如前文所述的日本政策投資銀行采取的專利權融資評估就是由該政策投資銀行本身來實施。如果融資機構缺乏相關經驗,那么也可以由融資方委托有資歷的專業中介機構來深度參與。以余姚市的專利大戶浙江億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擁有一項名為“陶瓷慢燉鍋的制作方法”的專利技術,據相關負責人介紹,一般的陶瓷鍋經持續加熱后,不能立即浸入冷水中,也不能立即放在明火中加熱,否則會因溫度驟變而出現鍋體開裂。而使用這項專利技術制作的陶瓷慢燉鍋,則沒有這些顧慮。億達集團公司因為企業融資需要與興業銀行進行了接洽,經興業銀行委托,由專業的評估機構對這項技術進行了評估,綜合分析后確認了該專利技術截至2007年10月28日的價值為8 502萬元,目前利用該項專利生產的產品主要出口美國,一年產值達7億元,具有很大的商業價值和市場潛力。2011年10月,億達集團公司與興業銀行正式簽訂了2 000多萬元的專利權質押貸款協議,雙方對此結果都表示滿意。
參考文獻:
[1] 齊愛民.知識產權法總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469.
[2] 徐林.專利權質押過程中的若干法律問題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3] 劉運華.專利權質押貸款的困境與出路[J].中南大學學報,2010,(6).
[4] 胡開忠.權利質權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55.
[5] 吳凡.從政府到銀行,從銀行到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正起航[J].華東科技大學學報,2010,(10).
[6] 曹新明.知識產權法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134-166.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