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中國進入經濟建設發展的新常態時期,作為產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農業面臨發展方式的轉變。青島市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重點城市和西海岸經濟新區建設的重要區域,在推進都市現代農業的發展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分析青島市農業發展的現狀和出現的相關問題,提出青島市建設都市現代農業和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舉措,以期推動青島市經濟新常態發展。
關鍵詞:新常態;都市現代農業;青島市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1-0040-02
引言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若干意見要求,提出改變傳統農業的發展方式,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青島市在山東省的經濟地位突出,協調產業結構發展和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有利于提高經濟發展的穩健性。青島市根據自身發展特點和農業經濟發展現狀,提出建設“都市現代農業”的目標(2015年2月青島市一號文件《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意見》),破解青島市農業發展的困境和面臨的問題,將會激發青島市經濟發展的潛力,協調產業布局,推進經濟健康發展。
一、青島市農業發展現狀
根據2014年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相關內容,從中可以看出,現代農業十大重點工程順利推進,糧食生產穩定在較高水平。2014年青島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4%,增速明顯(2014年青島市市長張新起在青島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所做的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2014年青島市農業生產總值達到了360.21億元。糧食生產的總量維持在較高的水平的同時,總產量出現下降趨勢,2009—2014年的青島市糧食總產量逐漸減少,由2009年的353.91萬噸減少到2014年的323萬噸。目前,青島市在農業科技投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農村城鎮化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二、青島市現代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都市農業發展規劃存在片面性,缺乏長期性
青島市出臺2015年一號文件關于建設“都市現代農業”的目標,但是,主要是在農業發展的定位上進行確認,在具體的發展措施、發展規劃、發展短期長期目標上仍然缺乏具體的實施方案。在新常態背景下,如何保證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規劃落到實處是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
(二)都市農業投入機制尚不完善
在關系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政府與市場調節等方面的關系尚未理順。目前,青島市對于都市現代農業的投入主要是直接的資金投入和支持,如何通過發揮企業和個人的自主性來發展都市現代農業是迫切和緊急的。通過發展都市現代農業來吸引民間資本和個人資本的投入便可大大提高農業發展的競爭力。
(三)都市農業尚未形成規模化經營
雖然在青島市的部分地區已經有特色農業發展的集聚效應和規模化發展趨勢,但是在尚未進行土地流轉的時期,個人型的農業生產發展不具有規模化趨勢。土地流轉和農業合作社給規模化生產、建設提供了條件。在新常態下的都市現代農業的發展只有通過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才能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青島市在都市農業的規模化發展方面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三、青島市建設都市現代農業應采取的戰略措施
(一)發展特色都市現代農業
根據不同地區目前農業發展的現狀,打造青島市農業發展的品牌。目前,青島市已有膠州大白菜、馬家溝芹菜、大澤山葡萄等10個名特優農產品品牌和30個青島市名特優農產品。以品牌建設為依托,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生態條件和產業基礎條件。
(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力度
在新常態下的青島市都是現代農業發展更應該強調科技創新的作用,積極對農產品進行培育研發,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做好水利灌溉工程,倡導無土栽培、滴灌技術等新型農業發展手段。同時,加大資金對于先進農業生產科技轉化的投入力度,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勞動生產力。
(三)推進生態農業建設
青島市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重要試點城市,海洋特色鮮明,通過生態農業建設,大力發展特色農村旅游、海島旅游、農家樂等農業發展新方式,提高農業發展的整體能力和綠色農業產業的發展水平。做好農業生態的保護力度,使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參考文獻:
[1] 韓長賦.關于新形勢下發展都市現代農業[J].新農業,2014,(11).
[2] 王麗彬,孫瑞艷,黃國清.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其趨勢[J].天津農業科學,2013,(5).
[3] 王祥峰,李文剛,安靜,等.山東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山東農業科學,2011,(12).
[4] 詹慧龍.中國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戰略研究[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10,(5).
[5] 王英姿.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要重視舒爾茨模式[J].農業經濟問題,2014,(2).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