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三峽庫區旅游業是庫區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庫區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卻遠低于當今世界旅游業的平均水平。三峽庫區擁有得天獨厚的三峽文化、移民文化、紅色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蘊,應搶抓機遇,圍繞“長江三峽·生態之旅”特色旅游主題,加大區域資源整合的力度發展庫區經濟。
關鍵詞:三峽庫區;特色旅游經濟帶;生態之旅;資源整合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1-0177-01
一、構建奉節—巫山—巫溪—城口特色旅游經濟帶面臨的問題
(一)市場主題不夠鮮明
四縣雖然擁有三峽文化、移民文化、紅色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區域旅游的特色主題不夠明確,與其他區縣的旅游產業相比,沒有明顯的品牌優勢。同時,區域文化的多樣性也削弱了主題定位的特色性,導致區域旅游產業特色不“特”,市場主題不夠鮮明。
(二)發展策略不夠明晰
從總體上看,四縣的旅游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政府的強力主導。但由于政府的主導力不強,導致該區域旅游景區(點)企業化經營觀念和市場運作機制落后,民營化經營處于起步階段,投資、融資觀念與管理機制亟待創新,政府引導性投資、民間資本跟進等尚未形成態勢。
(三)區域合作不夠深入
四縣旅游景區(點)分布較為分散,大多以孤立形式經營,有“點”無“線”,景區(點)之間缺乏有效的交通物理串聯。導致區域旅游發展仍處于分散經營、惡性競爭的狀態,市場整體競爭力不強。
二、加快奉節—巫山—巫溪—城口特色旅游經濟帶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圍繞“長江三峽·生態之旅”特色旅游主題,加大區域資源整合的力度
三峽庫區要對現有旅游資源進行整合,以“長江三峽·生態之旅”為統一的主題,制定出“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品牌共創”的一體化旅游發展規劃,通過政府合作、企業合作、政企合作和社區參與,塑造統一的旅游形象,形成一個集紅色文化、移民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自然景觀和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秦巴巫武”特色山區旅游經濟帶核心區,從而實現區域旅游“主題明確、特色突出”。
(二)樹立大旅游理念,以特色旅游產業為龍頭帶動其他特色產業同步發展
樹立大旅游的理念,以旅游為支柱產業,打破行政區劃的束縛,將現代旅游理念融入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各個行業,把農村、工業及企業當作旅游景點來建設,使旅游的“引擎”效應凸顯。以旅游為名片,注意品牌塑造,展示天然、有機特色產品,推介高附加值、高經濟效益的服務和產品,把區域特色產品“賣”向全國、全世界。
(三)發揮政府前期主導作用,著力打造特色生態旅游品牌,讓利游客,擴大旅游市場規模
在特色旅游經濟帶開發前期,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加大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大力開發生態觀光、森林生態養生、游船休閑度假、直升機空中鳥瞰等生態旅游產品,用綠色旅游吸引顧客;同時,要主動開展市場營銷,采取切實措施讓利游客,擴大市場規模。待市場規模形成后,方可引入市場主體參與旅游經營發展。
(四)建立市級層面的聯席會議制度,設立常設性的機構,推動縣際之間、區域之間旅游發展的深度合作
可由市政府出面,組建有市級相關部門,定期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協調解決縣際相互協作的實際問題。建議設立常設性機構,督察具體負責規劃措施的落實情況,推動區域內各縣之間開展有效合作,從而加快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旅游客源相互輸送等目標的實現。
(五)完善旅游產業發展支撐體系,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和效益
一是加大交通體系建設。政府要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將以前的“水陸旅游”發展為“水陸空旅游”,以支撐區域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二是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加大對賓館、餐飲、停車場和城市市政等旅游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提供優質服務,變過境游為駐地游。三是抓好旅游人才培養。統一制定區域旅游人才開發規劃,重視引進高層次服務型人才。
[責任編輯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