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相對于其他課程來說,體育課上課時間更自由,形式豐富,按理來說會受到所有學生的歡迎。但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經常有學生對體育課熱情不高,對運動缺乏興趣,歸根結底是因為這部分學生心理自卑,認為自己不擅長體育活動,擔心受到老師或同學的嘲笑。本文闡述了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信心的影響以及怎樣消除負面影響,幫助學生建立健康自信的心理。
關鍵詞:高職體育教學;學生自信心;影響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一、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自信心的影響現狀
首先,在我國各大院校中,學校及老師重視的都是學生的學習能力,特別是高職院校,重視的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對體育教學不夠重視。其次,許多學生長期保持一種觀念,認為體育課就是用來娛樂的課程,認為在體育課上并不能真正學到東西。[1]同時,他們對體育課的價值也不甚了解,缺乏學習積極性。部分學生平時缺乏體育鍛煉,身體素質不高,體育運動量稍微大一些就會超出承受范圍,難以達到綜合教育的目標。最后,由于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意識缺失,依據新課程標準,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只是起輔助作用。因此,在高職院校的體育課堂上,教師應重新開始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表達意見的權利,積極開展師生間的互動,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得到提高,從而進一步提升自信心。
二、如何消除學生自卑心理
1.熱愛和鼓勵學生
也就是教師通過愛學生讓學生在教學中獲得自信,學生才能“在學校里抬起頭來走路”。因此,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教師若想讓學生感受到愛,就決不能羞辱、冷落學生。
在教學中學生的動作不規范或不愿聽從教師指令時,老師應尊重并關心學生,積極了解情況。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多鼓勵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信。高職高專的學生大多學習成績不太理想,在我國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常常被認為是沒有找到正確學習方法或者不聰明,很少能在校園環境里找到自己的價值,導致他們心理自卑而消沉,但正因如此,教師的表揚和鼓勵才會在這些學生身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2.采用多種教學方式
依上文所說,部分高職高專學生不愿意上體育課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如別人,自卑心強,不敢參加體育活動。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除了尊重、熱愛學生和多鼓勵學生,教師還可以通過豐富教學內容、開發多種體育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種體育教學形式和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3.在比賽中培養學生不服輸的精神
自信心對一個人非常重要,對于缺乏自信的人來說,在比賽遇到挫折時受到的打擊比一般人更大。因此,培養高職高專學生不怕挫折,在比賽失敗時不灰心、不喪氣、不服輸的精神非常重要。例如,當一場足球比賽結束后,失敗的一組學生萎靡不振、郁郁寡歡,失去了信心,老師可以鼓勵學生:“你們剛才真的很努力,同學們也都看在眼里,大家都覺得你們很棒,很值得大家學習。”在教學中,不僅培養學生有追求勝利的自信心,也有不服輸的驕傲。
4.因材施教
幾千年前的教育大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這句話在今天依然適用,但是傳統體育教學采用的方式是集體教學,用同一個標準衡量一個班甚至是一個學校的學生,這種辦法顯然是非常不科學的。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身體素質和運動基礎來實施教學,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習慣有重要影響。[2]在一個班級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把男生與女生劃分開來并分為三種層次來制訂不同的體育標準,比如跑步訓練,鍛煉學生的跑步速度、耐力和爆發力,男生的米數要求可以分為2000米、1500米和1200米,女生可以分為1200米、800米和400米。
高職體育教學中存在的許多問題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效率低,教師要從各方面解決此等問題,培養學生對體育課堂的興趣,提升自信心。因此,解決高職體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升學生自信是教學中應重點關注的。雖任重而道遠,但實現這一目標,卻意義非凡。
參考文獻:
[1]何敬愚,李巧俊.怎樣在體育教學中培養高職高專學生的自信心[J]. 神州,2013,(31):29.
[2]何占奇.賞識教育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