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實驗應力分析課程教學效果,探討新的教學模式,修訂教學大綱,針對原有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進行總結,設計全新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應用水平,強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有限元分析;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進行了多次教學評估,材料工程學院針對實驗應力分析課程存在的問題展開了探討。我們發現,原有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能動性差,系統性、應用性不強。這是因為課程內容多,信息量大,很難在32學時內讓學生充分掌握。原有教學模式中,低年級學生基礎知識不牢,課堂講授的實驗內容比較枯燥。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修訂了新的教學大綱,選定應用性較強的教材,制訂全新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學有所用,達到本課程的培養目標。

一、課程的性質和任務
實驗應力分析是用各種不同的實驗方法和手段測定受力構件的應力和變形的一門學科。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固體力學分析的基本方法,為解決工程實際中的結構強度問題和進行固體力學及相關學科的科學研究打下基礎。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在設計過程中,分析模型中的應力和變形,根據測定結果選擇構件最合理的尺寸和結構形式。
二、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
通過學習該課程,要求學生掌握有限元基本原理,掌握結構靜力學分析方法,初步掌握特殊結構件力學模型及應力場分析過程。
三、對學生能力培養的要求
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在實際工程實踐中研究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良好的工程素質,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增強創新意識。
本課程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力學理論知識,與材料力學、材料成型原理、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等有密切的聯系。
重點在于了解并掌握有限元理論在特殊結構部件受力分析中的應用過程,難點在于根據不同的結構建立各種理論及有限元分析模型,將實際工程載荷等效簡化成實用力學模型。
參考文獻:
[1]翟建廣,廖秋慧,董萬鵬.強化理論基礎 拓展實踐能力——淺析《實驗應力分析》課程教學[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14, (3):52-54.
[2]吳文云.《壓鑄模設計》課程教學探索[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