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業教育有利于培養創新型的學生,能夠讓學生了解到創業的理論知識、技能和實踐經驗技巧,激發學生最根本的潛能。對成功創業者經驗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從中歸納和總結出更多的經驗,幫助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揚長避短,逐漸提高創業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創業園平臺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基于創業園平臺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
關鍵詞:創業園;創業教育;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B
創業教育是對傳統教育的一種革新和創新,改變畢業生僅僅是職業的需求者這個角色,使其成為職業崗位的提供者。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我國的就業教育就要逐漸向創業教育進行改變。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已經取得的成績
1. 更加深入認識創業教育意義
創業教育經過幾年的宣傳和拓展,已經得到了部分高校的認同和許可,也從中獲益,大大緩解了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象,為國民經濟的增長貢獻出了一份力量。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創業教育就是培養創新型人才在國際競爭中拔得頭籌的關鍵所在。各高校也在從各個方面將創業教育融入素質教育的大范疇中,利用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創業教育的生命力,從意識、精神和能力的層面培養創業者應具備綜合品質,以使其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獲得成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1]
2. 初步建立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隨著創業教育理念逐漸在教育行業內普及,尤其是在2002年創業教育試點工作會議召開之后,許多年輕教師都受其啟發,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創業教育中。
年輕教師是高校的生命力所在,是高校教師的中流砥柱,在創業教育思想的傳播和手段的傳授過程中,使學生獲得了更多關于創業的知識和技能。[2]
3. 初步形成創業教育培養模式
創業教育在高校開展過程中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第一,將創業教育納入第二課堂,并與第一課堂一同納入課程考核。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并將創業理論融入學生的知識結構當中。第二,創業教育的實質就是傳授創業知識,教授創業技能,最終對其進行綜合性考核界定之后再考慮是否可以將其融入融資項目。第三,豐富創業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也就是在創業教育中突出創新,將創業知識融入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專業的創業咨詢和指導。[3]
二、大學創業園平臺存在的問題
1.創業園教育體系建設不夠完善
相較于西方國家,我國創業園教育起步較晚,并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教育體系,對于創業園的教學內容和手段并沒有制定出明確清晰的規章制度和科學體系。有些高校雖然建立起創業園教育基地,但仍然是徒有其表,并沒有完善的課程體系,只是停留在理論知識的層次上,并沒有相對應的實踐技能的課程進行銜接,導致學生的創業指導實際上是“紙上談兵”,創業園教育基地的開設沒有實現真正的意義。[4]
正是由于創業園建設一切都處于起步階段,相配套的評價機制和保障體制更是少之又少,有的也只是形式主義,并沒有實效。
2.創業園未成為創業教育的主基地
創業園成為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一個主要形式,創業園的建設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使其積累創業知識,鍛煉創業能力。但在實際操作中,創業園對于學生而言只是高高在上的擺設,高校的創業教育依舊沿用了傳統的教育方式,創業園并沒有成為創業教育的主基地。創業教育的課堂教學難以讓學生掌握創業的技巧和方法,學生無法對教學產生興趣和激情,缺乏主動性,教學結果不理想。[5]
3.大學生缺乏創業所需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
在接受創業教育之后,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掌握情況進行考核,發現大部分學生僅僅掌握了零零碎碎的基礎知識,但真正的創業技能只是空談。也就是說,即使部分學校創建了創業園基地,但其依舊沒有發揮出它應有的功效。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只是死板地接受這些知識,而沒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沒有開拓創新的勇氣,創業實踐方面經驗不足,不能巧妙地運用市場開拓自己的產業,覓得良機,才會面對一些突發情況時茫然無措。
在創業過程中面對多變市場做到隨機應變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加大創業園基地對學生創業理論知識和創業實踐技巧的訓練。
4.創業園缺乏對教育結果的評估監控
創業園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創新型的大學生,能夠讓學生了解到創業的理論知識、技能和實踐經驗,激發學生最根本的潛能,最終促進學生的自我就業,為社會和國家貢獻一份力量。而能否達到這一目的就要通過評估監控過程來衡量。
但是,當前的創業園項目并沒有建立相對應的質量評估機制,缺乏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和科學評價方法來對創業園的存在意義做出客觀、科學的評價,也沒有有針對性地對創業園的運行機制進行整改。因此,構建科學合理的評估機制來檢驗創業園有其存在價值和意義。
三、基于創業園平臺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
1.構建多元化網絡型創業教育體系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就業市場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這就對高校畢業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我創業一度成為熱潮。創業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幫助大學生樹立創業意識,掌握一系列創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能夠在實踐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創業水平。創業實踐要求學生有較好的語言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不僅能夠成功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還能夠為社會輸出更多的崗位。
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要充分針對人才培養目標,在創業園平臺基礎上有利于構建多元化的信息創業教育體系,也就是通過多媒體技術,創建一個仿真性的創業環境,根據專業、年級、個性特點的不同打造個性化、針對性較強的創業園,為全校學生提供不同階層和段位的創業教育機會。
2. 將專業教學融入創業實踐中
在創業園教育課程體系中,可以融入公共技術性強、操作要求較高、實踐水平較高的課程。在開展學生創業園的過程中,教師要將實際創業過程中所需的理論知識和必備技能向學生展示,并能對學生的技能操作提供一定的指導。
高職院校的相關領導要定期反省創業園課程的開展情況,對問題進行總結和歸納,分析研判問題產生的關鍵影響因素,及時整改。通過舉辦座談會、報告會、外出考察參觀等形式來觀察創業教育的利弊和優缺點,打造更科學的高素質人才培養方案。
高校應在創業園中融入逼真性的實訓課程,這樣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更為真實的創業環境,提供真實的設備、項目、流程,將更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提高教學效果。
3.創業導師與教學團隊協同發展
對高職院校內的教師,要構建一定的激勵機制,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給予一定的鼓勵。
鼓勵教師在外創辦自己的企業,豐富創業經驗,并能夠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訓機會。高校要為教師自主創業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對創業所要面對的權利和義務、責任和擔當進行詳細說明,并能在硬件設施和軟性條件下盡量向教師一方傾斜。
教師在創業過程中能帶動其學生一起加入項目工作,校方可以為其提供一定面積的免費的營業場所,為其爭取更多來自社會政府的支持和扶助,創造更優渥的融資環境和條件;對自主創業教職員工的職稱等級評價要更專業;對通過創業為學校帶來一定利益,為社會做出一定貢獻的教師,校方應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獎勵。
高校還要鼓勵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交流,開發出交叉、合伙創業項目,最終打造一支既有較健全的創業理論知識,又有豐富企業工作經驗的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
4. 周邊產業參與到創業基地建設中
要想高職院校的創業園能夠得到更長遠及健康發展的話,就要增強自身孵化能力;此外,還要隨著時代變遷,加強與周邊產業的交流和合作,從而為創業園的發展帶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
一方面,周邊產業的加入是學校創業園穩固發展的重要硬件和軟件來源,能夠促使更多有經驗的人力資源的參與,謀求更有前途的發展機會;另一方面,學生創業園有了成功創業項目之后能夠帶動周邊產業的協同發展,為社會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同時輸出更多的創業型、綜合性專業人才。
在觀察周邊產業的特點和所需的時候,校方創業園能夠有針對性的產業知識和方案走向,學生創業園應在教師和學生的通力協作之下提升生產經營效益。
5.構筑創業教育的質量保障體系
高職院校要積極組建建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主要由學校領導主導,各個教學管理、學生管理部門作為執行部門,加之相關政府部門、行業專家、企業等社會力量的輔佐,進行創業教育課程內容的設定、教材的編撰、發展計劃的制訂、教育質量的評價和監控。領導小組定期組織創業園相關人員召開工作會議,總結和歸納當前創業教育質量,分析周邊地區經濟產業發展的特點和需求,對當前教育體制上的不足之處及時加以整改,提出更具針對性的提升創業教育質量的具體方略。
高校應針對創業教育想要達到的預期目標制定創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從而能夠更加客觀、科學地評價創業教育的發展情況,給大學生的創業提供更大的心理支柱和動力。
大學生創業教育應更深入了解創業教育意義,初步建立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初步形成創業教育培養模式。但是當前創業園教育體系建設不夠完善,創業園未成為創業教育的主基地,大學生缺乏創業所需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創業園缺乏對教育結果的評估監控。因此,我們要構建多元化網絡型創業教育體系,將專業教學融入創業實踐中,創業導師與教學團隊協同發展,周邊產業參與到創業基地建設中,完善創業教育的評估監控體系。
參考文獻:
[1]王曉華.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園的實證研究——以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教學研究版),2009,(1).
[2]胡 珺.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
[3]劉 洋.論高校實施創業教育的方法和途徑[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
[4]張喜梅.大學生創業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李時椿,等.大學生創業與高等院校創業教育[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