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功能障礙者是社會弱勢群體,功能障礙者福利滿足程度是評價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但長期以來,我國功能障礙者的生存狀況一直處于相對剝奪狀態。本文通過對金灣區功能障礙者的問卷調查以及與區殘聯工作人員的深度訪談,從功能障礙者醫療服務享有狀況、社會保障服務享有狀況、就業服務享有狀況及社會服務享有狀況全面考評功能障礙者的基本生存現狀。調查結果顯示,功能障礙者在物質提供、醫療康復、精神慰藉及社會服務方面仍存在較為嚴重的供需矛盾。為實現功能障礙者可持續生計,必須從功能障礙者康復體系建設、扶貧體系、就業體系建設方面進行綜合性策略選擇。
關鍵詞:功能障礙者;生存現狀;可持續生計;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D669.69 文獻標識碼:B
一、問題的提出
功能障礙者群體具有“雙重身份”: 第一重身份是指他們作為國家公民的身份,這種身份賦予他們享有和健康人群同等的權利;第二重身份是指他們由于全部或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的能力而獲得的一種區別于正常健康人群的特殊身份,即作為社會弱勢群體的功能障礙者身份。這種“雙重身份”決定功能障礙者既需要賦予與正常人群同等的“普惠”型社會福利權利,同時還要求政府必須為功能障礙者群量體裁衣,提供符合自身身體特征需要的“特惠”型社會保障。當前功能障礙者社會福利事業發展的過程中,功能障礙者群體福利需求的多元性和差異性與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單一性和同質性存在根本矛盾。以政府為單一主體的功能障礙者福利供給模式在滿足功能障礙者需求方面尚存在不足,難以滿足功能障礙者福利需求的多元化取向。
二、珠海金灣區功能障礙者基本情況調查研究
本次調查以珠海金灣區功能障礙者為對象,從個人基本情況、收入生活水平、社會地位與觀念、健康與醫療、就業狀況與需求、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入手,具體了解功能障礙者基本生活服務需求及其滿足情況,為有關功能障礙者服務政策的制定和進一步完善提供基本思路和理論依據。本次調查對金灣區下三灶鎮中的海澄村及三灶社區及紅旗鎮中廣安社區和藤山社區進行多階段隨機抽樣,以調查員入戶面訪為主并結合電話訪談方式,共發放問卷300份,問卷的有效回收率為91%(273份),并采用SPSS17.0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及相關回歸分析。珠海金灣區下轄三灶、紅旗兩個鎮。全區共有功能障礙者898人,其中,三灶鎮共有功能障礙者377人,一級功能障礙者127人,二級功能障礙者77人,三級功能障礙者106人,四級功能障礙者67人;紅旗鎮共有功能障礙者521人,一級功能障礙者191人,二級功能障礙者145人,三級功能障礙者126人,四級功能障礙者59人。
1.珠海金灣區功能障礙者醫療服務享有情況調查
本次調查并統計結果顯示,金灣區功能障礙者醫療保障的普及程度較高,參加社會基本醫療保險所占的比例達到82.2%,醫療保障有較高的覆蓋率。本次調查過程中,調查者詢問功能障礙者:“在過去的1年里,您是否因為不能承擔費用而放棄某種治療?”從回答的統計結果看,因為不能承擔醫療費用而放棄某種治療的比例共21.1%,其中家庭經濟困難的比例是15.5%,大致夠用的是5.6%。可見因經濟壓力而使得很多功能障礙者放棄治療的現象不容忽視。從功能障礙者需要的康復服務類型來看,功能障礙者需要的是多方面的綜合訓練,如家長培訓、輔助器具配置、盲人定向走、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等。
2.珠海金灣區功能障礙者社會保障服務享有情況調查
在與功能障礙者息息相關的社會保障項目中,大病醫保、最低生活保障、社會救助以及商業保險參與程度的高低往往決定著功能障礙者生活質量的優劣。通過調查并統計結果顯示,在功能障礙者需要的社會救助項目中,他們對經濟救助和醫療救助的需求往往是最大的;而對于如何解決經濟上的困難方面,他們更多地選擇找親戚朋友幫忙。被訪功能障礙者中,參加大病醫療保險、獲得最低生活保障金以及殘疾救濟金的功能障礙者所占比例均較高,說明功能障礙者在享有社會救助項目方面具有較高的參與度。
3.珠海金灣區功能障礙者就業服務享有情況調查
本次所調查的功能障礙者共273位,其中57位功能障礙者正在就業,占樣本總體20.88%;159位功能障礙者沒有工作,占樣本總體58.24%,由此可以看出,功能障礙者的就業趨勢不容樂觀,就業率較低。從功能障礙者的就業意愿來看,50%的功能障礙者有就業意愿,但正在就業的功能障礙者只占有就業意愿的一半,而另外50%的殘疾人表現為沒有就業的意愿,沒有就業意愿主要是由于年齡的限制以及身體方面原因。在被訪者中,有 78位功能障礙者表示由于身體方面原因導致不能就業,占樣本總數的28%;在用人單位方面有51位功能障礙者認為本身殘疾是不能就業的,這方面功能障礙者占樣本總數的18.68%。
4.珠海金灣區功能障礙者社會服務享有情況調查
首先,從功能障礙者對社會服務的滿意程度看,功能障礙者對社會服務表示“非常滿意”的人數占總樣本11.0%,認為“比較滿意”的一共有138位,占總樣本50.5%,63位中有人認為“不滿意”,有人認為“滿意”,占總樣本23.1%,“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各有1位,各自占總樣本1.1%,缺失樣本量占調查對象7.7%。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功能障礙者對自己所獲得的現行有關功能障礙者服務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服務還有待改進。
三、社會服務供給與功能障礙者服務需求間的供需矛盾分析
1.物質保障供需矛盾
我們通過調查與具體政策間的對比發現,當前,功能障礙者物質保障方面的供需矛盾仍較為嚴重。如,家庭經濟狀況有些困難的功能障礙者比例較大,他們的生活十分拮據,貧困狀況較為普遍,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家人、社會和政府的幫助。然而,政府對功能障礙者所提供的救助金是大多數功能障礙者生活費用的主要來源,仍不能滿足功能障礙者的需求。與社會服務相比,功能障礙者往往覺得金錢上的幫助給他們帶來的效用更大。因此,當務之急,一方面是在政府財政預算可持續的情況下加大對功能障礙者救助金的補助力度,另一方面就是樹立功能障礙者自力更生的理念,進一步通過技能培訓,使功能障礙者掌握一技之長,增加經濟收入的來源。
2.醫療康復供需矛盾
身體上的殘缺,使功能障礙者相較正常人需要更多的醫療康復及日常護理服務需求。因此,從政策上提高醫療保障能力,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幫助困難人參保及為其難以負擔的醫療費提供補助成為當務之急。當前醫療康復供需矛盾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醫療康復服務報銷比例與功能障礙者的支付能力之間的矛盾;二是醫療康復服務項目與功能障礙者需求項目之間的矛盾;三是醫療康復機構獲取的便捷性與功能障礙者行動限制之間的矛盾;四是醫療康復機構所提供的上門服務數量的不足與功能障礙者需求廣泛之間的矛盾。
3.精神慰藉供需矛盾
調查的實際狀況反映出,當前功能障礙者由于受主客觀兩方面因素的限制,其社會化程度受到嚴重阻滯。從主觀方面來看,物質上的匱乏打擊了功能障礙者社會參與的積極性;相對封閉的活動環境桎梏了功能障礙者社會參與的機會;身體上的不便又加大了功能障礙者自暴自棄的可能性。從客觀上來看,現行針對功能障礙者的經濟類政策、服務類政策等皆側重實物方面自上而下地給予,而對功能障礙者的所需所想關照不足,尤其是對功能障礙者心理上的疏導、社會關系網絡建設方面的工作更是缺乏。
4.社會服務供需矛盾
本次對現行功能障礙者服務不太滿意的原因的調查中,認為保障水平低,社會服務體系不健全,占樣本23.1%。認為服務不到位的占樣本8.8%, 功能障礙者反映很多社會服務還沒辦法切實落實到位。另外,管理不到位、缺乏服務管理條例、服務不規范也是他們覺得不滿意的地方。可見現階段所提供的功能障礙者社會服務尚且無法滿足功能障礙者的需要,因此,要從功能障礙者的醫療、飲食起居等各個方面落實社會服務。
四、維持功能障礙者生計可持續的策略選擇
首先,完善功能障礙者康復保障體系,增強功能障礙者的社會參與能力。一是要完善醫療康復機構,充分利用現有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政府給予充分補貼和引導,將功能障礙者康復項目列入其服務范圍,以保障功能障礙者能夠就近享受正規的醫療康復服務。二是開展功能障礙者專項康復項目,培養專業醫療康復人才隊伍,為功能障礙者提供專門服務,費用方面建議可由政府補貼和個人支付相結合(或依托門診統籌制度),定期組織功能障礙者進行健康查體。三是充分發揮醫療保險作用,加大功能障礙者醫療保險補貼投入,提高基本醫療保險或門診統籌補貼標準。考慮在未來的功能障礙者醫療保障制度中,將功能障礙者需求比較大的醫療康復項目、輔具適配項目等納入醫療保障報銷范疇。
其次,扶助貧困功能障礙者,引導他們早日脫貧。各級政府逐年增多對功能障礙者專項扶貧資金的投入,建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功能障礙者發展生產能力的長效機制。以家庭為單位,發放實物為主,發放現金為輔,滾動式扶持。
最后,完善功能障礙者就業促進與扶持政策,推動功能障礙者就業。就業是保障功能障礙者未來生計的根本出路,一方面,要鼓勵和興辦適合功能障礙者集中就業的企業,例如,盲人按摩機構、福利性小作坊等,并將功能障礙者列入就業困難人員范圍,充分發動社會各單位按一定比例安排功能障礙者就業。另一方面,要根據各類功能障礙者的特點和用人單位的需求,對功能障礙者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培訓,增強其就業能力;對于有能力的功能障礙者,要扶持其進行自主創業,并在稅費減免、行政審批、小額貸款等方面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促進功能障礙者就業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婁成武,李 丹.重塑政府理論對我國政府改革的啟示[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4):271-273.
[2]謝 涵.殘疾人托養機構管理標準化探析[J].中國殘疾人,2013, (11):38.
[3]卡 佳.“購買服務”政府的錢不好花[J].社區,2005,(9):28-29.
[4]魏 靜.中國地方政府購買服務——理論與實踐研究[D].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2008.
[5]王浦劬,萊斯特·M·薩拉蒙.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