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蹈是藝術之母,它融合了音樂、美術、戲劇、文學,作為藝術教育的組成部分,起著不可替代的美育作用。在新時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音樂美術教育進行了新課程改革,但是舞蹈教育卻始終沒有得到相關各方的重視。筆者作為四川地區一名中學舞蹈老師,針對當前的舞蹈教育現狀進行分析,就舞蹈課在中小學開設的意義進行分析。
關鍵詞:美育;現狀;作用;教育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識碼:A
一、中小學舞蹈教育的現狀
1.舞蹈教學在學科地位中被忽視
目前四川成都很多中小學都沒有開設專門的舞蹈科目,只有少數私立學校開設了舞蹈形體課,部分有條件的公立學校開設了興趣課。筆者通過與部分學校音樂老師和學生進行交談發現,其中的大致原因有以下幾點:①學校領導人或者老師只重視考試科目,一切以考試為重,忽視了對學生的素質教育。②大多數學校沒有練功房,沒有舞蹈老師,只有比賽的時候才會組織舞蹈團隊,請專業舞蹈老師來排練。③教育資源缺乏,導致學生對舞蹈缺乏最基本的認識和正確的審美觀念,這樣必然會阻礙素質教育的實施和普及。
2.缺乏一套完整規范的教育體系
自古以來音樂舞蹈就是姊妹藝術,音樂與舞蹈本是一家。但舞蹈在中小學中卻不受重視,原因大概有:①教育工作者對舞蹈的忽視;②教學設備短缺;③缺乏專業的舞蹈老師和科學的教科書。
3.忽視舞蹈教育在民族舞蹈傳承中的重要性
筆者根據調查發現,70%的學生喜歡拉丁、爵士、街舞之類的舞蹈;但有60%的學生連最基本的民族文化知識也不了解;有10%的學生完全排斥民族舞蹈。部分老師一味迎合學生的潮流觀念,不加以改變,只是學習并且教學生跳現代舞,使得民族舞蹈的傳承越來越困難。
二、對中小學舞蹈教育的思考
1.完善教育體制與教育基礎設施
筆者對學校部分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大多數農村孩子對學習舞蹈有興趣,但因為多方面原因,實施起來很難。如他們缺乏對舞蹈最基本的認識,憧憬學習舞蹈,但卻沒有學習的機會。舞蹈教育的普及以及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對改善目前的農村素質教育和縮小城鄉學生素質差距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2.引進專業的舞蹈教師輔以專業的教科書
目前還有一些農村學校都是其他學科老師兼職上藝術課。為了貫徹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根據《四川省普通高中課程設置方案(試行)》,按照《四川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音樂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的內容和要求,結合成都市的具體情況, 制定了教學實施意見,同時選用了《小學舞蹈課領先教材》,該教材具有系統性和邏輯性,以舞蹈學習為依托,以趣味手段開發學生對身體語言的認知,是對舞蹈教育普及的一次重要探索。
3.制定考核標準,舉行教學研討和培訓學習
對教師的教學情況定期進行考核,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定期進行抽查,并且定期舉行討論總結,不斷發現和解決問題,這樣有助于舞蹈教育質量的提升,更能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
4.改進教育教學方式
第一,以情感教育為主。實施素質教育的首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對大部分學生而言,我們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第二,根據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男女生對舞蹈課的不同興趣來安排教學。創編一些簡單有趣的民族舞蹈組合,再適時加入一些現代舞元素,使得舞蹈課堂生動活潑。第三,根據各階段舞蹈教育培養目標來安排教學內容,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身姿習慣,形成愛美的情趣和正確的審美觀念,并具有初步的審美能力。中學階段在人的成長、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生中的一個轉折期,也是全面提高素質水平的關鍵時期,主要是培養學生熱愛民族文化,并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
在新時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美育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有著重要作用,而舞蹈學科因為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在中小學生教育中發揮著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但是從目前現狀來看,不容樂觀。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改革背景下,要更加重視舞蹈在中小學的積極作用,打造一條適合中小學生學習的舞蹈教育之路。
參考文獻:
[1]于景春.舞蹈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
[2]梁記安.農村中小學舞蹈教育與對策研究[J].大舞臺,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