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樹立體育教學休閑價值觀成為體育教學工作者的工作重點和難點。本文對休閑價值取向體育活動的概念、休閑價值取向體育活動與傳統體育活動的不同之處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并結合如今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對如何將休閑價值取向體育活動在體育教學中加以合理應用與創新進行了簡單探討。
關鍵詞:休閑價值取向;教學模式;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B
一、什么是休閑體育
所謂休閑體育,即人們在工作學習的閑暇時間里,為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所開展的一系列具有娛樂性的體育休閑項目。現如今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在休閑層面的需求可通過旅游等休閑方式得到較好的滿足,而各種新穎的、層出不窮的娛樂性體育項目也使人們逐漸接觸并參與到了休閑體育活動當中。目前的休閑體育項目從內容上出發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包含攀巖、野營等戶外類項目,游泳、滑冰等水域類項目,以及保齡球、羽毛球等球類項目。人們可以通過在閑暇時間參與上述各項休閑體育活動,使個人的身心得到良好有效的發展。
二、休閑價值取向體育活動與競技類體育活動的不同之處
競技類體育活動,顧名思義,是將體育活動的重點放在競技之上。這就要求參與其中的學生具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和良好的相關體育技能,體育技能不過硬的學生很難享受競技類體育活動的過程并積極參與其中,學生容易出現兩極分化。而休閑價值取向的體育活動則著重于體現體育活動的休閑價值,將重點放在對體育活動與鍛煉有需求的學生身上,令學生可根據自身素質與體育技能、興趣愛好等自主參與到體育活動當中。換言之,將休閑價值取向體育活動應用到體育教學中,便是將學生作為體育教學課堂的主體,強調了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被動地位轉變為主動地位,尊重了學生的心理與生理需求。因此,近年來休閑價值取向體育活動在體育教學中的合理應用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三、休閑價值取向體育活動在體育教學中的創新性應用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強調體育教師嚴格掌握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運動量。這樣的教學模式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令學生在反復而單一的體育活動中喪失了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同時,教師在體育課堂上對活動量的統一要求,使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在完成目標任務后出現不同的生理現象。當代體育教師應該做到突破原有的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轉變自身在體育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將學生視為主體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心學生的心理感受與身體上的不同需求,對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引導式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讓學生自發、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當中,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學目的。
2.適當引進新興體育項目,對教學內容合理創新
對體育教學內容的合理創新,要求體育教師打破原有的體育教學模式,引進新興休閑體育項目,設計全新的開放式的休閑體育教學模式,在實踐應用中發現其不足并加以改進與完善。所引進的新興休閑體育項目要在滿足不同身體素質學生的活動需求的同時,兼顧學生的興趣取向。教師也可以在引進新興項目之余,對傳統體育項目加以創新改進,從而激發學生對傳統體育項目的興趣與熱情。例如,籃球、排球、足球等體育項目屬于傳統體育項目,體育教師便可在體育教學中向學生介紹街頭籃球、五人制足球以及趣味排球等創新型休閑體育項目,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情,合理引導學生自發組織并參與其中。
3.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并對教學評價體系加以完善
體育教師要通過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加大自身學習力度來提高教學水平。體育教師自身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高,才能保障體育教學有效開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才能使體育教學的質量得到提高。同時,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工作不容忽視。教師要注重學生對體育教學的心理感受和課堂體驗,傾聽學生的心聲,尊重學生的真實想法,正視學生所指出的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有效改進。
參考文獻:
[1]麥雪萍.廣東省大學生運動體閑行為及休閑的價值取向[J].體育學刊,2013,(2):73-75.
[2]李宏印.兼顧休閑價值取向的大學體育教學內容選編問題思考[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4): 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