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經濟的發展使得經濟學的理論不斷拓展,但其實際的教學方法并未發生改變,仍然采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并影響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掌握。鑒于此必須充分了解當前經濟學教學現狀,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以促進經濟學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經濟學;課堂教學;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經濟學是一門社會科學,以當前經濟的發展趨勢為發展依托,要求全面反映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狀況及發展原理。[1]經濟學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社會經濟分析能力,但受傳統經濟教學模式的影響,我國高校經濟教學發展緩慢,經濟學教學效果較低,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并未達到實際的課程目標。
一、當前經濟學的教學現狀
1.教材及教學內容滯后
經濟學是一門社會學科,學科內容復雜,理論內容豐富且較抽象。經濟學是建立在一系列理論假設基礎上的,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及經濟實踐活動的延伸,經濟學教學的內容也不斷延伸,這就加大了課程的教學難度。[2]由于學生缺少相應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實踐經驗,因此造成無法理解教學內容,教學難度較大。此外,我國在經濟學教學過多注重理論教學,且相關的經濟學理論無法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時間,其推導出來的理論與實際情況不符,學生即便運用相關的經濟理論也無法實現經濟問題的解決,這導致實際的教學效果大大降低。
2.教學方法單一
當前高校經濟教學方法單一,仍然采用教師講授的傳統方式,師生之間的互動性較低,這是一種被動的教學方法。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對經濟學理論的理解是相當膚淺的,因此也就不具備獨立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最終造成學生的學習能力低下,學習興趣較低,學習缺少相應的主動性,無法實現經濟學教學目標。
3.教學內容缺少現實性及實用性
經濟學以市場經濟發展為基本依托,是對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濃縮,因此必然具有較強的系統化,具有較強的實用性。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僅介紹相應的經濟學理論,課堂上很少提及我國當前經濟發展形勢,兩者之間的關聯性較少,同時缺少相應的案例分析,教學內容單一、僵化,使得教學內容缺少實用性及現實性,最終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無法完成教學目標。
二、經濟學教學的完善措施
1.調整課程內容
首先應當做好教材的選擇工作,保證所用教材符合我國學生的閱讀習慣,對于剛剛入門的學生建議其使用具有一定趣味性、啟發性的教材,避免盲目使用經濟學原版教材。其所選用的教材應當既包括主流經濟學內容,也包括非主流經濟學內容,這樣有助于保證學生全面理解經濟學體系。其次是完善相應的課程內容,保證各層次教學的有序進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的側重點,進而實現學生經濟問題分析能力的提高。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還應當加入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容,以傳統的經濟學理論分析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情況,實現經濟學理論與中國當前市場經濟發展情況相結合,使學生全面掌握經濟學理論,充分認識當前的中國經濟發展規律。
2.改革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應當以提高學生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為基本前提,規范教學內容,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構建完善的經濟學知識學習體系。
3.增強教學內容的現實性及實用性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既講授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同時還要講授中國市場經濟的相關內容,并結合相應的案例對中國市場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不斷深化教學內容,增強教學內容的現實性及實用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經濟學課程有其自身的特點,要想學好經濟學,必須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同時借助全新的教學方法,并對相應的案例進行重點剖析。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將學生引入經濟學的殿堂,引導學生以經濟學思維思考問題,觀察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金翎.地方普通高校西方經濟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資訊,2014,5(5):108-109.
[2]李 昕.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高校經濟學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7(14):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