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研究生的不斷擴招,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人數迅猛增長。近年來,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研究生就業率呈現出下滑態勢,并出現“研不如本”的局面。化工專業是與實踐環節和市場密切聯系的專業,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是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借助更加緊密的校企合作方式,培育真正符合社會和企業需要的高層次人才。學校和企業合作辦學,可以利用雙方各自的資源與優勢實行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培養化工生產、建設、管理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校企合作;化工研究生;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一、校企合作培養化工類研究生的深遠意義
1.解決了企業的技術難題
通過校企合作,能使企業獲得發展所急需的人才。企業在與學校合作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已將對知識、技能和素質的要求融入其中。畢業生對企業的生產技術、工藝、管理和文化有所熟悉,他們到企業馬上就能頂崗,滿足企業發展需要。
2.解決了創新能力和就業率低的問題
一是通過學校、企業的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態度更加端正,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工作指向基本確定;二是通過有針對性的崗位實踐,學生對崗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要求更加了解,同時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鍛煉了操作技能;三是通過參與崗位實踐,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顯著提高,工作作風更加嚴謹,團隊意識增強,精神風貌大為改觀;四是通過參與崗位實踐,學生積累了一定的職業經驗,對工作環境基本適應,對工作要求基本了解,對工作過程基本熟悉,并且在工作中展示了自己的能力, 增強了自信心;五是通過參與崗位實踐,學生對職業生涯及今后的成長道路有了較清醒的認識。總之,通過校企合作,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職業綜合素養有了明顯提升,畢業生就業率也會明顯提高。
二、企業參與高校校企合作的現狀
校企合作是高校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式之一。國內外的職業教育實踐證明:校企合作是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養途徑和模式。
許多高校校企的合作主要形式就是企業成為學校的實習基地,而企業與高校投資辦學、共建實驗實訓室、進行訂單式人才培養等合作形式卻很少。有些企業即使成了學校的實習基地,也是簽個協議,掛名而已,特別是一些經濟類專業,由于崗位的特殊性,企業很難為學生提供真正的實習機會,只是流于形式。因此,要提高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的效果,必須提高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實現高職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
三、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策略
1. 政府介入是校企合作規范發展的推力
校企合作工作的開展首先需要建立信息、制度和交流平臺。政府是校企合作的倡導者,更是政策的制定者,還是校企合作的有力推手。政府在輿論宣傳、政策制定與執行和媒介作用等方面不可或缺。
2.校企共同投資是校企長期牢固合作的基礎
校企合作的經驗表明,企業向學校贈與實訓設備、維修工具等實驗器材,為學校節省了設備投入,降低了學校辦學成本;同時企業免費為學院培訓師資,提高了師資水平;學校為此也愿意在教學場地、設施設備、師資等方面加大投入。只有雙方都抱有長遠眼光,不輕言放棄,校企合作才能長久,其基礎才能牢固。
3.學校教學質量是校企合作穩定發展的保證
企業與學校合作的主要目的是與學校一起培養企業需要的實用人才,而人才培養的質量直接影響用人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明確的專業教學目標、先進的教學設施設備和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學校提升教學質量的根本保障。
只有堅持教育創新,加強與企業的密切聯系,充分利用校外豐富的教學資源,進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空間,才能優化高職人才培養機制和培養模式,才能使學校長遠發展,培養出真正滿足市場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桂蘭,王建力,周家名,等.在校企合作中提升研究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7).
[2]程 萍.基于校企合作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對策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