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二十一世紀的人才核心競爭力即為創新能力。我國高校教育經過數十年的改革,不斷加強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問題已經社會關注的熱點。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促進大學生就業途徑的多元化已成為我國高校教育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之一。基于這樣的背景,本文將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路徑進行探討,以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高校的就業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導。
關鍵詞: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途徑;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B
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一直是國家所倡導的高校重點教育內容之一,只有將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相結合的高校教育,才能夠真正培養出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新型復合型人才。因此,高校一定要努力為學生營造出一個適合他們提升創新能力和增長創業才干的和諧校園教育環境。本文將對高校如何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提出一定的建議和措施。
一、學校教育層面
1.加強理論指導,梳理科學創新創業價值觀
目前,我國許多在校大學生由于受到“美國夢”的影響,夢想著能夠早日進入社會,一展拳腳,大展身手,而試圖效仿比爾·蓋茨等人選擇輟學去自主創業,但是缺乏科學理論指導和完整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大學生在今后的創業過程當中必定會漏洞百出。因此,高校想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首先必須在高校開展創業指導課,以科學的理論、方法來指導學生的創業行為,幫助他們拓寬視野,理解正確創業、遵紀守法以及創造性整合資源、把握機會的重要性。只有基于科學化管理的創業培訓課程,才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起較為合理的創新性創業觀念。
2.開展創業實踐課程,實現理論聯系實踐的目的
只有理論指導課程,這對全面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是遠遠不夠的。瑞典管理學家Kaj·Mickos曾經說 過:“創業不是創新,創新也不是創業。創業可能涉及創新,或者也并不涉及;創新可能涉及創業,或者也并不涉及?!?也就是說,如果大學單單將“創新”與“創業”教育等同起來,是遠遠不足以培養出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而是應當在組織學生大量參與社會創業活動的基礎上,使學生明確當前的市場需求,了解市場發展導向,并在日常生活當中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符合自身興趣的發展趨勢,并能夠以低投入、高收益的友好環境型發展模式來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F如今,我國的產業結構較為固化,如果缺乏一定的創新思維,走出大學校門的大學畢業生的創業行為也不過是步前任的后塵,做著單一、陳舊的“自主創業”,根本不能充分發揮時代的先進性和大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優勢。所以,創新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積極組織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活動實踐,使其走出校門,觀察生活,這才是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必不可少的環節。
二、社會扶持層面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實施政策性傾斜措施
在我國,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特性,政府在整個經濟發展過程當中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對于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政府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說,政府應當加大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資金扶持,通過舉辦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對于那些有著優秀創業規劃、方案的大學生個人、團體提供一定的資金和政策性支持,以避免這些創新創業萌芽的消失。此外,政府還應當進一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風險投資機制,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解除一定的后顧之憂,讓他們能夠放心地將自己的創新性創業想法付諸實踐。
2.發揮社會創業培訓機構的能動性,全面提升其創新創業能力
與學校創業培訓不同的是,社會機構更能夠與市場經濟發展趨勢建立更為密切的聯系,也更能夠把握市場對創新性人才的需求。因此,各個社會教育培訓機構、創業服務企業都可以通過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培訓項目,以凸顯這些社會培訓機構以及社會企業在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上的優勢及作用。此外,這些社會結構、企業也可以與各高校展開人力資源優勢合作,這樣可以將大學變為一個創業園區和創新創業萌芽培育基地,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新創業機會。
參考文獻:
[1]潘 一,宋 力,楊雙春,等.關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幾點思考[J].創新與創業教育, 2015,(6).
[2]瀘州醫學院.我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再獲30項國家級立項、60項省級立項[J].瀘州醫學院學報,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