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課程理論是戴維·彭羅斯于2008 年秋提出的一種教學理論,自誕生伊始,這種教學模式就顯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本文主要針對微課程設計在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微課程設計;內科護理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一、微課程的概念與優勢
微課程是一種符合時代教學要求且可以移動的重復性自主學習模式,在臨床教學護理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實踐顯示,微課程可以有效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近年來,微課程設計模式在很多學科的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微課程教學完成之后,還可以為學生提供練習測試、習題練習等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這一教學模式的核心就是“微”,可以將知識實現情境化、碎片化以及可視化處理,學生只要使用平板電腦或者智能手機,就可以完成學習。
二、微課程設計在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
內科護理這門課程與實踐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這門課程不像外科護理教學模式一樣直觀,也不像基礎護理課程一樣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練習機會。而在講解關于內科疾病的發病機理、檢查方式以及臨床表現時,由于不少學生的基礎水平較差,教師往往要花費大量時間為學生回顧相關的知識。雖然近年來各類新型教學模式如角色扮演法、換位教學法、案例導入法陸續出現,筆者也將其應用到了內科護理實踐活動中,但是卻一直未能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而精悍短小的微課程教育模式,則有效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現以肺氣腫患者的臨床護理教學為例來分析微課程設計模式在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
1.教學設計
對于肺氣腫患者而言,護理的關鍵因素就是要開展呼吸功能鍛煉。在未使用微課程教學模式前,需要由教師先來演示,接著讓學生模仿,沒有設置課后練習環節,一節課下來,學生的護理實踐技能根本沒能夠得到鍛煉。在應用微課程設計理念之后,筆者將肺氣腫患者的護理要點制作成為微視頻,讓學生在課后反復播放、觀看,此后,學生普遍掌握了相關的護理技術。
2.教學步驟的實施
(1)根據傳統教學模式,用多媒體播放與肺氣腫相關的知識,包括肺氣腫的概念、發病原因、臨床表現、檢查步驟等等,并結合病例進行詳細檢查,時間控制在15min。
(2)應用微課程,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之前設計好的微視頻,時間以8min左右為宜,內容為肺氣腫患者的臨床護理注意事項。
(3)應用翻轉課堂的模式,請五名學生到講臺上介紹關于肺氣腫的護理措施,包括病情觀察、飲食護理、用藥護理、心理護理、起居護理幾個方面,時間為8min。
(4)請一名學生上臺進行課堂總結,時間為4min。
(5)為學生布置課堂作業,及時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時間為10min。
(6)將課后微課程視頻放入到QQ與微信平臺分享,讓學生可以隨時進行復習和演練,每日晚上8:00~9:00是教師的上網互動時間,學生可以在群里提出疑問,由教師負責解答。
3. 教學效果
在微課程的應用過程中,微視頻的播放是其中的核心,筆者制作的微視頻時間并不長,僅有8min,但是卻將以往30min左右的視頻資料的重點集中起來,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起來,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在課后,及時鼓勵學生進行了復習和總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的護理技術。
與傳統護理模式相比,微課程的應用給內科護理教學帶來了一股清泉,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在課后分享的視頻則可以幫助學生隨時進行測試和復習,有效幫助學生鞏固了課堂所學的知識,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 娟.利用智能手機輔助內科護理教學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 2015,(8).
[2]王美芝.《內科護理技術》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社區醫師,2014, (5).
[3]鮑榮年.優選內科護理實訓項目 提高教學質量[J].衛生職業教育,2014,(2).
[4]付曉榮,陳俊芬,閆道會.優質護理在內科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4,(1).
[5]趙雪梅.試論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內科護理教學創新與改革[J].中國社區醫師,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