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垚
對于擁有前所未有的經濟體量和國際影響力的中國來說,其影響世界,為世界提供公共產品的根本之道,恰恰在于修煉好自身“內功”
2016年4月21日,包括天津自貿區在內的中國第二批自貿區掛牌運行一周年。這距離中國首個自貿區——上海自貿區正式掛牌成立不過兩年半時間。
在兩年半的時間里,中國自貿區已經從一個擴容到四個,并迅速總結出一套能夠復制推廣的經驗。
與第一個吃螃蟹的上海自貿區相比,包括天津自貿區在內的第二批自貿區關注度似乎稍顯遜色。
不過,隨著自貿區的擴容,并在幾個地區相繼升級,自貿區對中國的影響,日漸清晰。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30多年。其間,中國從一個貧窮落后的農業國,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如今,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改革步入深水區,中國亟需全面深化改革,為轉型升級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與此同時,當下全球貿易和投資正在發生顯著變化,隨著服務貿易迅速發展,服務已經成為重要的貿易產品。與此同時,投資規則而不僅僅是貿易規則,構成全球經貿規則的重要內容。
在這一重要的轉變時期,建立自貿區,其意義尤為重大。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是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爭取全球經濟治理制度性權力的重要平臺,我們不能當旁觀者、跟隨者,而是要做參與者、引領者。”
隨著包括天津自貿區在內的第二批自貿區的啟航,輿論對于中國如何成為國際經貿規則參與者、引領者,逐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值得注意的是,在回溯過去一年的改革歷程時,天津自貿區將行政體制改革作為重中之重。
中國第二批自貿區把投資管理模式的創新放在第一位。當前,新一輪世界貿易投資規則演變的趨勢就是貿易投資便利化,這意味著政府相關審批程序要更加簡化,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要更流暢,企業對未來更可預期。這些,無一不指向政府部門改革。
對于中國而言,單純“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時期正在過去,中國越來越需要趟出自己的路。而對于擁有前所未有的經濟體量和國際影響力的中國來說,其影響世界,為世界提供公共產品的根本之道,恰恰在于修煉好自身“內功”。
另一點需要提及的是,與上海自貿區相比,天津自貿區的探索意義,不僅在于經貿規則的改革探索,其與中國制造業的緊密銜接,更是為未來中國夯實產業基礎的良方。這一點,也是中國經濟發展不可忽視的“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