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2歲已滿,3歲未達
成立:2013年9月29日
技能牌:“第一個吃螃蟹”、國家戰略
占地28.78平方公里的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2014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授權國務院擴展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區域,將面積擴展到120.72平方公里,涵蓋四大片區。
新增陸家嘴金融片區以金融業為主;
金橋開發區片區是上海重要的先進制造業核心功能區、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先行區和生態工業示范區;
張江高科技片區是上海貫徹落實創新型國家戰略的核心基地。
成績單:2015年擴區以來,上海自貿試驗區以上海五十分之一的面積,創造了全市四分之一的生產總值,加快了地區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2015年自貿區新設企業數1.8萬家,同比增長20%,一年新設企業數量相當于浦東開發開放25年來新設企業總數的十分之一。其中,有稅收記錄的新設企業占比在七成左右。
外商投資方面,2015年新設外資企業數量相當于2014年的1.5倍。新設外資企業數量占比,從掛牌初期的5%上升到目前的20%,戶均注冊資本(約1500萬美元)相當于內資企業(約5000萬元)的兩倍。
由于上海自貿試驗區在國內率先實施境外投資備案制,2015年自貿區共辦結境外投資項目636個,其中中方投資額229億美元,相當于2014年的5.5倍,境外實際投資額約占全國的7%。
上海自貿試驗區還對上海“四個中心”建設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尤其是金融中心。在自貿區金改的帶動下,2015年上海市金融市場交易額達到1463萬億元,相當于5年前的3.5倍。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9%,占上海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6%,其中浦東新區的比重更是達到26%。
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1周歲
成立:2015年4月21日
技能牌:依托港澳,深度開放
由廣州南沙新區片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珠海橫琴新區片區組成,總面積116.2平方公里。
依托港澳、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將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粵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和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地,是其戰略定位。
經過三至五年改革試驗,營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現粵港澳深度合作,形成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力爭建成符合國際高標準的法制環境規范、投資貿易便利、輻射帶動功能突出、監管安全高效的自由貿易園區,是其發展目標。
成績單:2015年注冊企業有5 .6萬家,包括2萬多家金融類企業,注冊資本在10億元以上的超過220家,還有31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廣東自貿區興辦50多個項目。
跨境電商、融資租賃、航運交易、金融資產交易平臺等的建設初具規模,中鐵建、TCL、中糧等央企也在自貿區成立總部,廣東自貿區在制度創新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2015年12月,廣東省政府公布了自貿區27條改革創新經驗,其中23項在全省范圍內復制推廣。
國務院第二次部際聯席會議曾對自貿區建設經驗作總結,有一半以上的經驗源于廣東自貿區。
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1周歲
成立:2015年4月21日
技能牌:深化兩岸經濟合作
總面積118.04平方公里,包括平潭片區43平方公里、廈門片區43.78平方公里、福州片區31.26平方公里。
定位于圍繞立足兩岸、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戰略要求,充分發揮改革先行優勢,營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把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改革創新試驗田;充分發揮對臺優勢,率先推進與臺灣地區投資貿易自由化進程,把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示范區;充分發揮對外開放前沿優勢,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打造面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放合作新高地。
成績單:截至2016年3月底,自貿試驗區共新增企業2.6萬多戶,注冊資本4000多億元人民幣。
186項重點試驗任務已實施145項,正在推進41項;已落地實施創新舉措160項,經國際著名評估咨詢機構評估63項屬全國首創;研究出臺支持自貿試驗區建設規范性文件101項、操作規程71項。
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1周歲 成立:2015年4月21日 技能牌:京津冀協同發展對外開放新引擎 總面積為119.9平方公里,主要涵蓋3個功能區,天津港片區、天津機場片區、以及濱海新區中心商務片區。 定位于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任務,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努力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全國改革開放先行區和制度創新試驗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貿易園區。 經過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將自貿區建設成為貿易自由、投資便利、高端產業集聚、金融服務完善、法制環境規范、監管高效便捷、輻射帶動效應明顯的國際一流自由貿易園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我國經濟轉型發展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成績單:已經完成了90項改革任務中的49項,175項自主創新制度清單已經完成了超過70%。 實施了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整體通關物流成本減少近30%。 作為保稅展示進口平臺的歐洲貿易中心已輻射華北、東北更多區域。 正醞釀擴圍至曹妃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