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璧
進入2016年,全球資產配置成為我“朋友圈”里的熱門詞匯。一些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尋找海外優質投資標的“買買買”的同時,富裕起來的國內高凈值人士正越來越多地以移民、海外投資等方式下一盤海外資產配置的“大棋”。
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中國買家已成為美國地產的最大外國買主,貢獻銷售額超過286億美元,占總銷售額1040億美元的近三成。我有朋友2016年春節后在東京購置了兩三套公寓,打算經營民宿。看上去,國內高凈值人群越來越意識到,在不同國家配置不同資產,是分散風險、大幅提升資產收益率的最佳選擇。
其實作個橫向比較,就會發現中國人海外資產配置的比例并不高。有數據表明,發達國家家庭海外資產配置目前約為15%左右,有些國家甚至更高,比如新加坡人,坐在家里進行全球資產配置,比例高達37%。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與旺盛的人氣和超高的期待值相比,海外資產配置對資金實力和投資專業知識的要求都很高。建議投資者要充分了解被投資國的法律、稅收、經濟狀況等,尤其是對海外投資的相關法律規定。另外,各個國家的房地產市場差異都很大,在投資之前要充分評估項目風險。必要的時候要遵從專業人士指導,比如如何最大限度規避資金欺詐、發展商破產、產權糾紛等風險;還應跳出以往國內投資的慣性思維和方法,比如追求短平快的投資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