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旭紅
?
加快發展新興產業推動結構優化升級
——以桐城市為例淺談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加快新興產業發展的舉措和路徑
胡旭紅
摘要:文章以桐城市為例從發展規模、技術創新和金融環境三個方面分析大多欠發達縣域的新興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然后從五個方面提出推進新興產業發展的舉措建議,最后強調欠發達地區縣域工業戰線必須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新興產業項目建設為抓手,才能促進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關鍵詞:縣域經濟;新興產業;結構優化;轉型升級;舉措建議
一、欠發達地區縣域新興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
我國現階段將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七大領域確立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從大多縣域的政府網站上看,各個縣域近年來都在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而且從各地統計數據來看,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上或多或少都有產值和銷售收入。以筆者所在的桐城縣域來看,在節能環保、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六大領域都有企業進入,銷售收入在去年已達100多億。并且在節能環保領域有上市企業領銜,在高端裝備制造方面有全國一流的機器人制造企業落戶。筆者所在的縣,工業經濟在全省范圍來講,是處于第一梯隊。這樣的縣域的新興產業的發展狀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總體來看,大多欠發達縣域的新興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在發展規模、技術創新、外部環境等方面與發達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新興產業發展依然存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
一是產業規模較小,集聚度較低。以筆者所在的桐城市來說。2015年,全縣37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新興產業工業企業僅40多家,而且中小型企業居多,大多數企業只是新興產業的配套企業,龍頭旗艦型企業鳳毛麟角,對全縣經濟發展貢獻份額不高。據估算,筆者所在的縣級市,新興產業產值約占工業總產值約為15%左左右,對結構優化、產業升級的帶動作用不強。可以說,“高端產業、低端環節”的突出矛盾,是大多數縣域新興產業發展的通病。
二是創新能力不強,高層次人才緊缺。縣域企業,擁有專利和核心技術較少,多數產業的自主開發尚處于外圍,核心部件、器件和材料主要靠引進;企業研發投入仍然不足,承載成果轉化的能力低;產學研互動性不強,“有技術沒產業,有產業沒技術”現象仍較突出;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引進難、留住更難等,這些都成為制約新興產業發展的“瓶頸”。
三是金融創新不夠,金融環境不成熟。新興產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特征,其發展迫切需要通過金融創新來構建風險分擔機制和靈活的融資機制,實現新興產業與金融資本之間的良性互動。大多數縣域,創業投資體系目前不完整、不完善,缺乏風險投資、創業投資。
二、推進新興產業發展的舉措和建議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各地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要崛起需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強力支撐。未來幾年,欠發達地區縣域工業戰線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新興產業項目建設為抓手,凝心聚力,改革創新,促進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一)以提升改造傳統產業為基礎,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再以筆者家鄉的工業統計數據來說,2015年,包裝印刷、機械加工、家紡服裝三大傳統行業的規模企業產值達到300多億元,占全市規模企業產值的60%以上,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和難點都在于傳統產業的轉型和升級。以斑窺豹,欠發達地區縣域也是如此。必須按照“提升傳統產業、做強優勢產業、發展新興產業”的工作思路,發揮骨干企業的牽動效應和重點項目的帶動作用,加快結構調整步伐,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帶動企業轉型升級。必須快速推進重大項目,盡快使新興產業項目投產達效,以此形成發展快、實力強、結構優、效益好的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新格局。
(二)以技術進步為主攻方向,努力推進智能型增長
毋庸諱言,欠發達地區的縣域大多數企業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的現狀在短期內難以有大的改觀。因此,必須有計劃有目的的引導企業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造這條路,在某一單項領域一枝獨秀,為自己在新興產業發展中爭得一席之地。同時,要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和招賢引智工作,積極策劃總部經濟發展方案,吸引新興產業領軍人物和龍頭落戶,重點推動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新能源和高效節能、生物及新醫藥、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帶動本地相關配套產業,使更多的新興產業在鄉土大地生根發芽。以高新技術的扎堆發展促進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
(三)以創新體制機制為支撐,破解新興產業發展難題
一是尊重市場規律和產業發展的規律,放寬準入的門檻,簡化審批的程序,同時,進一步解放思想,為各種資本有序的進入和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制度的保障。二是綜合運用產業、稅收優惠、政府支持等手段,促進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有效促進技術創新和資源優化的配置。三是瞄準資本市場,全力推進公司走向上市,借助上市融資來解決發展新興產業的資金制約。
(四)以優化發展環境為保障,開辟新興產業發展綠色通道
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在項目核準備案、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認定等方面,減少、簡化審批程序。對新興產業領軍企業、重點項目申報等開辟“綠色通道”。支持發展有利于擴大市場需求的專業化服務、增值服務等新業務和新商業模式。
(五)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核心,進一步加大企業家培訓力度
繼續高度重視企業家隊伍建設,建立完善與市場經濟適應的、能夠使企業家脫穎而出、健康成長的體制機制,讓富有創業創新精神的各類企業家大量涌現。以優越的環境、優惠的政策、優厚的待遇,傾力扶持企業發展,傾情培育新型企業家,對貢獻突出的企業家予以重獎。
總之,面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優、發展方式粗放的困窘局面,欠發達地區的縣域經濟必須走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發展新興產業之路,這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機遇不容錯過,挑戰不容回避。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欠發達地區的縣域經濟必須在新型工業化道上快馬加鞭,在新興產業的發展上高奏凱歌,才能在新一輪產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作者單位:安徽省桐城市農機化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