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國偉++盛亞超
摘 要:隨著網絡化和信息化的發展,我國傳統的稅收管理理念和方式暴露出了許多弊端。所以,我國應抓住并充分利用信息時代的發展對稅收管理理念和方式進行現代化改革,形成高效的電子稅務格局,以此來提高稅收管理的效率,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本文從信息化時代下稅收管理的建設原則談起,淺析了信息化時代下稅收管理現存的一些問題,最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辦法。
關鍵詞:信息化;稅收管理;發展研究
國家稅務局在2009年的全國稅收征管與科技工作的會議上明確提出了對我國傳統的稅收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并實現稅收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但是從近幾年的實踐看來,在稅收管理信息化的改革進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例如許多企業集團對稅收信息化的認識不夠、稅收信息化發展不平衡以及缺乏完善的實施策略等。所以,及時并且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一、信息化時代下稅收管理的建設原則
(一)把握發展趨勢,兼顧現實
實現稅收管理信息化,一方面,需要國家高瞻遠矚,把握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方便快捷以及準確性高的特點,將它的功能充分運用到企業集團的稅務管理中去。但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對企業集團的財務管理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稅務管理中的同時,還要注重提高企業集團的稅務管理和財務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還需要兼顧目前信息化的發展現狀。我國的稅收信息化改革已進行多年,因此有很大一部分企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整體上還缺乏統一、長久的計劃,稅收管理的意識還比較薄弱,導致了很多矛盾的出現,例如各個企業集團間信息交流不暢通,未實現信息共享,再有就是各企業集團沒能及時進行稅務的風險監控等。所以,必須要兼顧現實,不斷地更新企業集團統一的稅務管理信息系統,在保證信息系統能在正常運作的同時實現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的信息資源。
(二)統一規劃,逐步實施
稅收管理信息化改革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需要對它進行科學的統籌規劃,并根據做出的總規劃制定相應的分步驟,再按照這些步驟進行分步實施,一步一個腳印,穩妥地推進稅收管理信息化的發展。需要說明的是,一個項目的總體規劃就是實施它的行動指南,因此在對稅收管理信息化做總體規劃的時候,必須要充分考慮大局,盡量考慮到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創造性地提出一些解決辦法,做到未雨綢繆,使統一規劃更加科學合理,這樣才能讓實施進行得更加順利。在分步實施的時候要腳踏實地,在問題中尋找答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經驗,真正實現稅收管理現代化、信息化。
二、信息化時代下稅收管理現存的問題
(一)對稅收管理信息化認識不夠
當今社會的信息技術在不斷地發展,電腦應用知識的普及程度也大大地提高了,但是一些的企業集團中的稅務管理人員的觀念卻仍然比較落后。在社會稅收管理信息化進程不斷加深的過程中,他們對稅收管理信息化的認識還不夠,因此很容易忽略國家稅務管理局頒發的相關法律法規。再者,他們沒有了解到信息技術給現代經濟帶來的巨大沖擊力,以及稅務管理對信息化改革的迫切需求,所以沒有對信息技術產生應有的重視,也沒辦法完成企業目標。對稅收管理信息化的認識不足以及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忽視讓這些稅務管理人很容易采取偷稅、漏稅和騙稅的行為,在嚴重損害企業集團的利益的同時更不利于國家稅收管理信息化改革的進行。
(二)稅收管理信息化發展不平衡
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地區差異,總體上東部較為發達,西部相對落后。經濟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稅收管理信息化的進程。稅收管理信息化進程需要現代科學技術的支撐,一般來說,現代科學技術先進程度與經濟發展水平成正比,因此,經濟水平相對較高的東部地區企業集團稅收管理信息化的推進要比西部地區更快,稅收管理信息化發展不平衡。
(三)缺乏完善實施策略
許多企業的經營業務和規模較為龐大,旗下設有諸多分公司和子公司,整體的組織結構和股權分部比較復雜,部門分支多,因此在稅務的處理方面就十分地繁雜,難以使整個公司的稅務管理系統歸集起來,所以這些較為龐大的企業在稅務方面存在的風險遠遠大于一般的小企業所存在的風險。近年來由于缺少有效的稅務風險評估和面對風險的實施手段、在經營過程中沒有重視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未將稅務風險納入企業集團管理層面等而造成集團在稅收上出現問題,并影響到旗下的子公司的集團數不勝數。這些集團中的大多數沒有建立專門的稅收風險控制團隊,因此在風險來臨時顯得措手不及,十分不利于企業集團的經營發展。由此可見,完善對稅收風險的防控策略對企業集團的發展十分重要。
三、信息化時代下稅收管理發展路徑
(一)改革稅務管理制度,創新稅收管理理念
改革稅務管理制度的首要任務就是改革我國的稅收征管法,稅收征管法又包括征管手段、工作、措施、執法這四個方面。征管手段中要重點抓的是納稅評估。納稅評估對防止偷漏稅等行為有重要的作用。我國的稅收管理工作之所以會效率低、錯誤率高以及工作內容繁雜就是因為在納稅的日常管理、稅務稽查和納稅評估方面沒有做到科學的界定。在筆者看來,要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需要提高納稅評估的科學性和可實施性,例如可以把日常工作與納稅評估進行合并,從而減少納稅審批的復雜性,提高納稅評估的效率。對納稅評估的改革還可以從建立信息共享、互通、和公開等角度進行,這些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納稅管理工作者的負擔,同時也為納稅人提供了方便。
推進稅收管理信息化還需創新稅收管理理念,我國傳統的稅收管理采取的是由稅務管理人員對納稅人進行一個盯一個的“牧羊式”戰略,這種稅收管理方式對稅收管理人員的人數要求極高,尤其是在當今我國的納稅人不斷增多的情況下,這種管理方式的弊端更是顯露無遺。因此,我們可以采用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的稅務風險管理法,這種管理方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提高稅務征收率,能極大地提高稅務征收的服務質量,減少和防范稅收風險的發生。
(二)重構業務,構建稅收管理信息化體系
我國的稅收信息化實現的主要障礙在信息化應用方面,我國目前稅收管理的特點是模式和業務經營單一化,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開展盡可能多并且種類不盡相同的業務。例如可以打造電子稅務格局,一方面是構建信息化業務平臺,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稅收工作,提高審核等業務的效率。二是構建信息化服務平臺,以客戶為中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納稅信息進行快速的錄入和審核以及批準,更好地解決納稅人的問題。
(三)合理設置稅收管理部門,構建信息化管理組織結構
我國大小不一的稅收部門由許多,很多小的部門都建立在鄉鎮。這里有兩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其一,鄉鎮招的稅務人員文化水平和專業素質比較低,導致在稅收過程中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得不到應有的保障。其二,在這些鄉鎮稅收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不規范甚至是違規操作的現象,主要表現為納稅標準由這些稅收部門自己定,或者將全力下放到當地的非稅收人員的地皮手中。要解決這兩個問題,首先要對稅收團隊進行整改,實行公開透明的招聘,引進專業性和高水平的稅收人員,提高稅收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其次要對稅收管理人員的工作行為進行規范,加強監督力度,禁止違規操作。從根源上解決稅收行為不規范的行為。
四、結束語
我國目前的稅收管理系統還存在著諸多弊端,要解決這著弊端并實現稅收管理信息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稅收管理進行信息化的改革要堅持把握發展趨勢,兼顧現實以及統一規劃,逐步實施的原則,通過改革稅務管理制度、重構稅收管理信息化體系、合理設置稅收管理部門等途徑來不斷努力。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國的稅收管理信息化就會取得長足的進步。(作者單位:云南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 樊春紅.稅收管理信息化及其路徑分析[J].信息化建設,2016(3):88-89
[2] 呂向一,王爽.稅收管理信息化及其路徑探究[J].財政金融,2015(10)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