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宇鳴?陳靜?李文華

【摘要】 目的 觀察麝香保心丸治療心肌梗死后心絞痛(PIA)的臨床療效。方法 106例PIA患者, 隨機分為治療組(54例)及對照組(52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 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用藥期間心絞痛癥狀改善、檢驗指標及心電圖變化情況。結果 治療后治療組心絞痛癥狀改善總有效率96.3%, 心電圖改善總有效率83.3%, 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4.6%, 53.8%(P<0.05)。治療組患者C-反應蛋白(CRP)、纖維蛋白原(FIB)及D-二聚體(D-D)水平降低明顯, 亦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麝香保心丸的應用可有效控制PIA發作, 并且顯著改善心絞痛癥狀, 值得廣泛應用。
【關鍵詞】 麝香保心丸;心肌梗死后心絞痛;臨床觀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004
心肌梗死后心絞痛(post-infarction angina, PIA)是指在急性心肌梗死發病后24 h~1個月內發作的心絞痛[1], 此病發病率較高, 占全部急性心肌梗死的20%~60%。PIA往往是再梗死的先兆癥狀, 需高度警惕, 其臨床治療非常重要。麝香保心丸由于其促進血管新生、抑制炎癥反應、穩定易損斑塊及對血管內皮的保護作用[2, 3], 在臨床上廣泛用于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 但在PIA應用中報道較少, 本研究對54例PIA患者應用麝香保心丸進行了觀察,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心內科住院的PIA患者106例, 診斷符合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臟病命名及診斷標準”, 排除合并肝腎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54例)及對照組(52例)。治療組中男32例, 女22例, 年齡42~79歲, 平均年齡(65.3±7.8)歲;對照組中男33例, 女19例, 年齡45~81歲, 平均年齡(67.6±7.5)歲。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酸酯類、他汀類、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等常規藥物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應用麝香保心丸每次2丸, 3次/d, 連用8周。患者入院24 h內檢查CRP、FIB、D-D水平及心電圖, 并常規檢測血尿常規、血糖、血脂、肝腎功能等指標。治療期間監測心絞痛發作次數、持續時間及硝酸甘油消耗量, 于第4周及第8周門診隨訪心電圖及CRP、FIB、D-D變化情況。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在心絞痛癥狀改善(包括發作頻次、硝酸甘油用量等)、心電圖改變及CRP、FIB、D-D水平。
1. 4 療效評定標準 療效評定參照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現衛計委)制定的《心血管系統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
1. 4. 1 心絞痛癥狀改善評定標準 顯效:同等勞累程度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80%以上或不引起心絞痛, 硝酸甘油消耗量減少80%以上;有效:心絞痛發作次數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減少50%~80%;無效:硝酸甘油消耗量及心絞痛發作次數均減少不到50%。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4. 2 心電圖評定標準 顯效:缺血性ST段改變恢復0.1 mV以上;有效:缺血性ST段改變恢復0.05~0.1 mV或主導聯T波變淺50%以上;無效:靜息心電圖與治療前相似。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心絞痛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的心絞痛癥狀改善總有效率為84.6%, 麝香保心丸治療組為96.3%,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心電圖改變情況比較 麝香保心丸治療組患者心電圖改善的總有效率為83.3%, 而對照組為53.8%,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治療前后CRP、FIB、D-D水平變化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在經過藥物治療后CRP、FIB、D-D均較同組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 且治療組降低更顯著,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PIA屬于不穩定型心絞痛, 其發生機制仍然與不穩定的粥樣斑塊有關, 且其臨床發生率高達20%以上, 極易發生新的心肌梗死或使原有心肌梗死范圍擴大, 它是再發心肌梗死的先兆癥狀, 病死率高, 預后差, 預防PIA的發生需要引起臨床的重視。常規治療PIA的藥物主要包括硝酸酯類、鈣離子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抗凝劑、他汀等, 其效果已被廣泛認可, 但臨床癥狀緩解率仍有待提高。
目前中藥作為西藥的輔助性藥物越來越多的加入到防治心絞痛的行列當中, 其中麝香保心丸是中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代表性藥物。研究表明, 麝香保心丸作為急救藥物, 其起效時間最快可達30 s, 有效率高達80.95%, 兩者均優于日本“救心丸”[2], 已被批準為第一批全國中醫院急救必備藥物。且有研究表明, 麝香保心丸不僅可作為急救藥物, 長期預防性應用麝香保心丸, 可有效提高血管對擴血管藥物的反應性, 抑制冠心病的病理進展, 預防心絞痛的發生, 達到改善遠期預后的目的[4]。麝香保心丸的藥理機制較多, 改善心絞痛的癥狀主要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①擴張冠狀動脈、減少心肌耗氧;②抑制氧化應激反應[5];③抑制動脈壁的炎癥反應, 保護內皮細胞, 改善心肌細胞能力代謝[6-8];④促進缺血心肌釋放血管生長因子, 促進新生血管形成, 形成“自身搭橋”[9, 10];⑤通過降低基質金屬蛋白酶, 穩定易損斑塊[11]。除此之外, 楊廣龍等[12]研究表明麝香保心丸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周榮輝等[13]研究亦表明麝香保心丸能提高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率變異性, 可減少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幾率。
本研究表明, 在常規應用抗心絞痛藥物的基礎上, 使用麝香保心丸可顯著改善心肌血供, 減少心絞痛發作次數, 縮短心絞痛的發作時間等, 且血漿CRP、FIB、D-D水平較對照組顯著下降。故認為麝香保心丸是預防及治療PIA的有效措施, 值得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紀林, 寧田海, 朱文玲.不穩定性心絞痛的診斷和治療建議.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0, 28(6):409-412.
[2] 戴瑞鴻.我與麝香保心丸.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0, 20(3): 243-244.
[3] 羅心平, 施海明, 范維琥, 等.麝香保心丸的基礎與臨床.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2, 22(9):718-720.
[4] 王新彥, 宋小麗.麝香保心丸對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心血管并發癥的治療研究.中國醫藥科學, 2011, 1(1):38.
[5] Zhang YQ. Influence of Shexiang Baoxin Pills on oxidative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2013(10):95.
[6] Jiang P, Dai W, Yan S, et al. Potential biomarkers in the urin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rats: a metabolomic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Molecular Biosystems, 2011, 7(3):824-831.
[7] Xiang L, Jiang P, Zhan C, et al. The serum metabolomic study of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xiang Baoxin Pill and a multi-component medicine polypill in the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rats. Molecular Biosystems, 2012, 8(9):2434-2442.
[8] 范維琥. 麝香保心丸抑制炎癥反應在冠心病治療中的作用.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08, 6(5):565-566.
[9] 汪姍姍, 李勇, 范維琥, 等. 麝香保心丸對實驗性心肌梗塞大鼠心臟的促血管生成作用. 中成藥, 2002, 24(6):446-449.
[10] 王大英, 李勇, 范維琥, 等.麝香保心丸對心肌梗死大鼠梗死面積和血管新生的作用.中成藥, 2004, 26(11):912-915.
[11] 馮培芳, 劉艷, 馮久賢. 麝香保心丸防治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臨床與實驗研究. 中成藥, 2004, 26(B12):23-26.
[12] 楊廣龍, 萬書平, 周會霞, 等. 麝香保心丸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響.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3, 11(3): 288-289.
[13] 周榮輝, 葉鳳朝. 麝香保心丸對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率變異性的影響.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3, 11(3):308.
[收稿日期:201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