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平

【摘要】 目的 對序貫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Hp)感染性淺表性胃炎的療效進行分析。方法 200例幽門螺桿菌感染性淺表性胃炎患者, 隨機分為常規組和研究組, 各100例。常規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 研究組患者應用序貫療法進行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滿意度、幽門螺桿菌感染根除率均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兩組患者均未因用藥治療導致重癥不良反應發生。結論 對于幽門螺桿菌感染性淺表性胃炎患者應用序貫療法臨床療效較高, 不良反應少, 安全性較高, 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增加機體免疫力, 減輕臨床癥狀, 值得推廣。
【關鍵詞】 幽門螺桿菌;淺表性胃炎;臨床效果
幽門螺桿菌感染性淺表性胃炎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 同時也是較難以根治的疾病[1]。本文對在本院進行幽門螺桿菌感染性淺表性胃炎治療的200例患者, 分別進行常規藥物治療和序貫療法治療, 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性淺表性胃炎患者200例, 隨機分為常規組和研究組, 各100例。常規組患者中男61例, 女39例, 年齡41~69歲, 平均年齡(52.50±9.33)歲, 病程5個月~3年, 平均病程(1.50±0.50)年;研究組患者中男60例, 女40例, 年齡42~67歲, 平均年齡(52.00±8.33)歲, 病程5個月~3年, 平均病程(1.00±0.70)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排除消化系統惡性疾病、重癥肝腎功能障礙、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和重癥精神障礙等情況。
1. 2 方法 常規組依據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給予消化系彩超或者胃鏡檢查、14C-尿素呼氣試驗, 給予常規的四聯用藥法進行臨床治療, 美洛西林1 g+泮托拉唑40 mg+枸櫞酸鉍鉀0.3 g+甲硝唑0.4 g, 口服, 2次/d, 連續應用15 d。治療過程中對患者進行適宜的飲食干預[2]。
研究組患者應用序貫療法進行治療, 同樣進行相關臨床檢查明確臨床診斷, 對患者實施嚴格的飲食干預, 嚴禁進行辛辣、生冷的飲食, 嚴格遵循作息時間和就餐時間, 配合臨床治療。藥物治療主要是首先口服使用美洛西林膠囊1 g+泮托拉唑膠囊40 mg, 口服, 2次/d, 連續口服5 d, 第6天開始口服泮托拉唑40 mg+克拉霉素膠囊0.5 g+枸櫞酸鉍鉀0.3 g+甲硝唑片0.4 g, 2次/d, 連續治療10 d[3]。
1. 3 評價標準
1. 3. 1 Hp根除率測定 患者進行治療后4周進行14C-尿素呼氣試驗, 結果提示(-)證明 Hp根除成功, 結果(+)則提示失敗。在計算Hp根除率的過程中, 需采用ITT分析法(意向性治療原則)與PP分析法(符合方案完成分析)。其中ITT包括所有納入研究的患者, 而PP只針對按時完成整個治療過程及隨訪的患者[4]。
1. 3. 2 療效評估標準 記錄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胃腸道癥狀改善情況, 顯效:治療結束后所有胃腸道反應均消失;有效:患者治療結束后所有胃腸道反應均顯著緩解但未完全消失;無效:患者癥狀無任何改善甚至加重[5]。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3. 3 滿意度 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滿意度=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研究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均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根除率對比 研究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根除率均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對比 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顯著優于常規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兩組患者均未因用藥治療導致重癥不良后果發生。
2. 4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患者治療滿意度顯著優于常規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幽門螺桿菌感染性淺表性胃炎為臨床上比較進行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 主要致病因素是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和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 長期接觸化學用品和嚴重精神壓力的增加, 可導致幽門螺桿菌感染性淺表型胃炎的發病, 主要臨床治療方法是進行藥物口服治療, 但根治率較低, 復發比例較高[6]。近些年來, 抗生素藥物的不合理使用, 導致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抗生素的耐藥性顯著增加, 因此對于幽門螺桿菌感染性淺表性胃炎的治療過程中, 本院為更好的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對患者常規飲食生活干預的基礎上應用序貫療法進行治療。
美洛西林能直接對細菌的細胞壁發揮作用, 在治療的第一階段, 美洛西林能直接破壞Hp的細胞壁, 提高了后期使用克拉霉素的治療效果[7, 8]。而泮托拉唑屬于不可逆質子泵抑制劑, 在酸性環境下被激活為環次磺胺, 與質子泵上的巰基共價鍵結合之后, 使其喪失泌酸功能。枸櫞酸鉍鉀屬于胃黏膜保護劑, 通過形成彌散性的保護層覆蓋于潰瘍面上, 從而阻止了胃酸對潰瘍的侵襲, 此外對幽門螺桿菌的殺滅作用, 更加促進了胃炎的愈合。
本文中對在本院進行幽門螺桿菌感染性淺表性胃炎治療的200例患者, 分別進行常規藥物治療和序貫療法治療, 結果顯示, 應用序貫療法的研究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患者滿意度、幽門螺桿菌感染根除率均顯著優越于常規治療的常規組(P<0.05)。兩組患者均沒有因用藥治療導致重癥不良后果發生。
綜上所述, 對于幽門螺桿菌感染性淺表性胃炎應用序貫療法臨床療效較高, 治療不良反應少, 安全性較高, 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改善消化功能, 增加機體免疫力, 減輕臨床癥狀,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戚紅霞, 楊占鳳, 張李娜, 等.序貫療法在幽門螺桿菌感染性淺表型胃炎患者中的臨床效果觀察.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4, 19(6):392-394.
[2] 磨慶福, 李岳桓. HP感染性淺表型胃炎應用10天序貫療法療效觀察.中國現代醫藥雜志, 2014, 16(2):57-59.
[3] 李會霞.慢性淺表性胃炎中醫證候規律研究.北京中醫藥大學, 2008.
[4] 張永晨.清熱化濕、益氣活血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十二指腸病的療效觀察.南京中醫藥大學, 2008.
[5] 劉娜.質子泵抑制劑應用后對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的影響.河北醫科大學, 2011.
[6] 劉文波.健脾清熱化濕湯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脾胃濕熱證的臨床研究.安徽中醫藥大學, 2014.
[7] 楊俊.清幽胃泰湯治療脾虛沙土鼠感染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的實驗研究.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 2003.
[8] 鮑峻峻.抗幽門螺桿菌抗菌藥左氧氟沙星經胃和膽汁轉運、分布特點的研究.安徽醫科大學, 2009.
[收稿日期:201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