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政

【摘要】 目的 對比胺碘酮和索他洛爾治療心律失常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心律失常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0例。對照組給予索他洛爾治療, 觀察組給予胺碘酮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轉復率及轉復時間, 并統計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轉復時間為(30.4±7.1)d, 明顯短于對照組的(44.9±7.2)d(P<0.05);不同時間點兩組患者的轉復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4.0%)顯著低于對照組(20.0%)(P<0.05)。結論 胺碘酮用于心律失常治療效果更優于索他洛爾, 且不良反應較少, 值得應用。
【關鍵詞】 心律失常;胺碘酮;索他洛爾;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122
心律失常屬于心內科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 其包括病竇綜合征、心動過速以及心動過緩等多種疾病。發病初期患者臨床癥狀表現不典型, 因此容易被忽視。一旦患者出現心悸、胸悶、低血壓以及頭暈, 則提示疾病進展至嚴重程度, 臨床若未及時治療或治療失當則會導致暈厥以及阿-斯綜合征, 或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臨床多以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本病, 療效滿意且不會對心臟造成器質性損傷[1, 2]。本文就此觀察對比胺碘酮和索他洛爾治療心律失常的療效及安全性, 旨在為臨床提供一定指導和幫助。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本院100例心律失常患者為研究對象, 入組患者發病次數均≥3次, 單次發作時間均<1 h;均表現出心悸、頭暈、胸悶以及低血壓等癥狀;經心電圖檢查并結合臨床癥狀確診屬心律失常;無肝腎功能障礙以及嚴重內科疾病。排除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絞痛、房室傳導阻滯、藥物過敏以及急性心肌梗死者。根據抽簽法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50例。對照組中男28例, 女22例;年齡44~69歲, 平均年齡(51.9±5.2)歲;病程5~21個月, 平均病程(9.3±2.5)個月;其中30例為心房顫動, 20例為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觀察組中男27例, 女23例;年齡40~68歲, 平均年齡(52.4±5.4)歲;病程4~22個月, 平均病程(9.4±2.7)個月;其中29例為心房顫動, 21例為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索他洛爾, 藥品規格為80 mg/片, 0.5片/次, 2次/d, 結合患者病情輕重程度適當調整用藥劑量, 最大不得超過2片/次。觀察組給予胺碘酮治療, 藥品規格為0.2 g/片, 1片/次, 3次/d。持續治療1~2周評估患者病情, 穩定者則可降低藥物劑量為1片/次, 1次/d。
1. 3 觀察指標 分別在治療前、治療后3、9、18個月時觀察兩組轉復率、轉復時間以及不良反應情況, 療效評價內容包括轉復率以及轉復時間, 并以心電圖檢測結果作為療效評價的主要依據[3]。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轉復時間與轉復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轉復時間為(30.4±7.1)d, 明顯短于對照組的(44.9±7.2)d(P<0.05)。不同時間點兩組患者的轉復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發熱1例, 乏力1例, 不良反應率為4.0%(2/50);對照組患者發熱4例, 乏力3例, 低血壓2例, 心率下降1例, 不良反應率為20.0%(10/50),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在心內科臨床各類疾病中, 心律失常是較為常見的一種, 其發病率相對較高, 患者病程普遍較長, 有較大幾率引起并發癥, 情況嚴重者或導致休克[4], 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現階段臨床上應用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 如胺碘酮以及索他洛爾等,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心律失常臨床治療效果。相比于Ⅰ、Ⅱ類藥物, 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范圍廣, 效果滿意, 且具有較高的用藥安全性[5], 因此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
鹽酸胺碘酮對于3相K+外流現象可予以有效抑制, 同時還可阻滯Na+通道、非競爭性β受體以及Ca2+通道, 多重功效使得藥物治療范圍擴大, 臨床療效得到強化。同時胺碘酮對于心臟并無器質性影響, 所以其用藥安全性較Ⅰ、Ⅱ類抗心律失常藥物更為優秀[6]。索他洛爾同屬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中的一種。通過藥理研究分析發現, 索他洛爾包括兩種同分異構體, 即左旋(1)與右旋(d), 能夠對非選擇性β受體產生阻滯作用, 并延遲K+外流。但研究證實該藥物具有較高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特別是腎功能不全患者難以耐受, 所以應用范圍較為狹窄[7]。
通過本次研究發現, 患者隨著用藥時間逐漸延長, 其轉復率也隨之增高, 同時觀察組轉復率略高于對照組,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低血壓、發熱、乏力、心率下降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0%(P<0.05), 說明胺碘酮用于心律失常治療效果確切, 且不良反應較少, 用藥安全性較索他洛爾更優。此結果與黃潔等[8]報道相比,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轉復率、不良反應情況以及轉復時間有所差異, 其中隨訪18個月時轉復率更高, 轉復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更優, 與其他研究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作者分析這一差異的原因如下:①本次入組病例均無肝腎功能障礙以及嚴重內科疾病, 同時排除藥物過敏、心絞痛以及心肌梗死患者, 所以不良反應情況得到有效控制。②入組對象年齡相對較小, 病種較為單一, 且病程較短, 所以療效確切。③治療期間對兩組患者生命體征、病情以及肝腎功能展開密切監測, 并對藥物劑量予以及時調整, 有效降低了不良反應發生率, 鞏固療效。
綜上所述, 胺碘酮用于心律失常治療效果更優于索他洛爾, 用藥安全性得到保障, 值得臨床予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江偉芬, 黃錦林, 王擴, 等.穩心顆粒聯合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療效觀察.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 2012, 19(1):48-49.
[2] 敖勇.胺碘酮治療急診快速型心律失常臨床療效與安全性分析. 醫學綜述, 2014, 20(16):3024-3026.
[3] 莫顯漢.胺碘酮治療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觀察.當代醫學, 2012, 18(1):138-139.
[4] 袁瑞亭.胺碘酮治療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2, 20(4):587-588.
[5] 周平, 郭國寧.抗心律失常藥及心律失常持續時間對心房撲動、心動轉復效果的影響.中國基層醫藥, 2012, 19(15):2262-2264.
[6] 邢麗霞, 崔金忠.參松養心膠囊和胺碘酮治療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療效對比.中外醫學研究, 2012, 10(17):68-69.
[7] 祖蓮, 劉罡, 朱珺, 等.兩種用藥方案治療心律失常的臨床藥效-成本分析.當代醫學, 2012, 18(17):138-139.
[8] 黃潔, 彭瀟, 邱勇, 等. 296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靜脈應用胺碘酮的療效分析.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 2014, 9(10): 967-968.
[收稿日期:201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