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又平
【摘要】 目的 探討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肺心病)并發心律失常的臨床治療措施。方法 120例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律失常患者, 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60例。兩組均給予常規治療, 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同時服用地高辛和酚妥拉明治療,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美托洛爾治療。比較兩組療效。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33%,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91.6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美托洛爾治療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律失常效果明顯。
【關鍵詞】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律失常;美托洛爾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128
慢性肺心病屬于臨床上發病率比較高的一個疾病類型, 其具有較高的致殘率、死亡率, 而且并發癥較高, 會誘發多器官出現功能衰竭。此外, 慢性肺心病發展到一定程度還會并發心律失常, 其發病率已經達到了45%~95%。對于該類疾病的治療, 最好對其誘發因素進行分析[1], 并為其提供針對性的治療方法, 才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病情, 降低患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本文選取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律失常患者進行分組研究,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20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律失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的檢查結果均符合全國呼吸病會議提出的診斷標準, 并且血壓值>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 同時伴隨有乏力氣短、頭暈、心悸等癥狀, 未服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藥物。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60例。對照組中男38例, 女22例, 年齡54~77歲, 平均年齡 (65.5±4.6)歲, 病程5個月~5年, 平均病程(2.2±0.8)年;實驗組中男39例, 女21例, 年齡55~78歲, 平均年齡 (65.8±4.9)歲, 病程5個月~6年, 平均病程(2.4±1.1)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進行血脂、血糖、血壓、血氣分析、心臟超聲、心電圖、血液檢查及X線檢查, 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還需要進行心電監護。此外, 醫護人員還要為患者提供抗心律失常、利尿、抗凝、擴血管、消炎、吸氧等治療, 對誘發患者出現心律失常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 根據分析結果制定一套有效的治療方法, 積極通暢呼吸道, 控制感染, 改善呼吸功能, 并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給予糾正。隨后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 即維持酸堿平衡、口服硝酸甘油片、持續低流量吸氧、止咳祛痰、解痙平喘、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治療, 同時服用地高辛和酚妥拉明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美托洛爾片治療, 前3 d, 6.25 mg/次, 每隔12 h服用1次, 3 d后12.5 mg/次, 每隔12 h服用1次。8 d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和記錄。
1. 3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 痊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或完全消失, 心功能分級下降≥2級;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出現了明顯的好轉, 心功能分級僅下降了1級;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心功能分級未見改善, 甚至病情出現加重的趨勢。總有效率=(痊愈+顯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痊愈34例, 顯效25例, 無效1例, 總有效率為98.33%;對照組痊愈20例, 顯效35例, 無效5例, 總有效率為91.67%。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慢性肺心病屬于臨床常見病, 而且容易并發心律失常, 具有暫時性、多樣性及陣發性的特點, 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如果能夠為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律失常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治療, 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并達到康復的目的。臨床研究發現, 誘發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律失常的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大部分慢性肺心病患者一般會合并低氧血癥, 導致細胞內鉀濃度降低, 腎上腺-內源性交感神經系統興奮, 而且增強心肌細胞的自律性和興奮性, 誘發心律失常。②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③慢性肺心病患者心臟負荷加重, 提高肺循環阻力, 導致心肌細胞損傷, 從而誘發心律失常。④心肌細胞乏氧導致相關功能出現障礙, 并加重病情惡化, 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心力衰竭, 誘發致室性心律失常。⑤提高房及心室的興奮性, 極易誘發房顫及早搏等心律失常[2]。對于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律失常的治療, 臨床上一般給予抗感染治療, 同時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失衡、改善患者通氣狀況及低氧血癥, 然后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身體特點為其提供科學、合理的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 從而為患者的治療及康復奠定良好的基礎。
老年肺心病患者易合并心律失常, 其預后差, 死亡率高。失代償期肺功能差者容易并發心律失常, 其發生與年齡、病情、電解質紊亂等因素密切相關[3]。及時、反復、多次行心電圖檢查, 查清心律失常的原因, 采取積極有效的綜合治療, 是減少死亡率的重要措施[4]。對于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律失常的治療需要兼顧多種病因, 同時對于心律失常的治療需要采取措施控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以達到治療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律失常的目的, 此外其還可以有效的預防疾病的復發。臨床上所使用的大量治療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律失常藥物均會加重心力衰竭的程度, 抑制心肌收縮力, 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一系列的并發癥。
綜上所述, 對于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律失常的臨床治療, 需要做好并發癥的預防和解決工作, 從根本上避免加重心功能不全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田茂瓊.老年慢性肺心病伴發冠心病60例臨床分析.河北醫學, 2012, 5(2):154-155.
[2] 萬小蘞.慢性肺心病并發心律失常38例臨床分析.醫藥前沿, 2014, 6(27):23-24.
[3] 李民.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105例原因分析.中外醫學研究, 2012, 10(23):18-19.
[4] 涂愛蘭, 趙惠莉, 鄒月娥, 等.并發心律失常的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臨床分析.中國現代醫生, 2011, 49(13):138-139.
[收稿日期:201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