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琴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人們積極、主動地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它表現為一種好學精神。學習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的動力,它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樂于學習的情緒體驗,因此學生對物理有無學習興趣至關重要?!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想學、愛學,才能學好物理。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中又該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生動風趣的教學語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 教學語言若顯得生動風趣,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能贏得學生的喜愛,從而對學習物理產生興趣。
例如,在講“勢能”時,我說,當天花板上有一根雞毛向你頭頂上落下時,你將怎樣?學生說:“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問學生,若你頭頂的電風扇落下時呢?學生下意識地用手蓋頭頂,并說:“趕快跑”;從而說明物體的勢能和質量有關。在講“勢能和相對高度有關”時,假設一個人從課桌上跳下來和從三樓上跳下來進行比較,學生就能很好理解勢能和哪些因素有關。
二、從創設情境入手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教學“沸騰”時,我問:“炒菜時,為什么水滴濺入滾燙的油中會發出爆鳴聲,而油滴滴入沸騰的水中,卻毫無動靜呢?”這樣的問題激發學生們極大的興趣和求知欲。學習“重力”時,我要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假如地球的重力突然消失,我們的生活將會怎樣呢?”學生們都能積極思維,參與討論,表達自己見解。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學生學習物理時就會產生內在的興趣和快樂。
三、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注重科學探究,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學生對物理實驗充滿興趣。因此,做好物理實驗,注重科學探究,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獲得心理上的愉悅,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
例如,在教學“液體沸點與氣壓大小變化的關系”時,在做實驗前,我讓學生通過西藏煮飯“燒不熟”的現象,猜想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然后讓學生思考,怎樣設計實驗,來驗證這個觀點,再通過實驗操作,將燒瓶中停止沸騰的水通過抽氣機抽氣后,又重新沸騰,證實了學生的猜想,學生很高興。我又將燒瓶密封后澆上冷水后瓶中的水又重新沸騰了,這一現象激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同時也產生疑問?我和學生一起解剖實驗,通過實驗現象分析,原來在燒瓶上澆冷水后,瓶內密封空氣溫度降低,壓強減小,使瓶內熱水沸點降低,水的溫度超過現在沸點而重新沸騰起來。通過這樣的探究和實驗過程,激發了學生興趣,同時學生的觀察、分析實驗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四、讓學生多動手實驗,學培養生的興趣
設法讓學生多動手做實驗,不僅可以滿足學生操作的愿望,更重要是可以讓學生不斷體會和品嘗到“發現”和“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獲得成功”后的喜悅,從而提高興趣,增強信心,增強學習的欲望,進而轉化為一種熱愛科學的素質和志向。如在講固體可以使用“土電話”通話時,有的組拿起“土電話”順利的進行通話,明白固體可以傳聲,而且傳聲效果比氣體好,但有些組由于棉線沒拉直,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不是直接告訴他們怎么去做,而是讓他們嘗試如何改變實驗方法才能聽到對方通過“土電話”的講話聲,經過幾番嘗試,終于聽到了,盡管比別的組聽的遲一些,但是經過他們自己探索的,收獲較大,體會深刻。
利用生活中的現有條件,將課本上的一些小實驗及課外有趣的實驗搬進課堂,指導學生做,引導學生觀察現象。如紙鍋燒水、瓶吞雞蛋、氣球提杯、細線割冰、能浮在水面的硬幣等,有些能用所學物理知識解釋的現象盡量讓學生練習解釋,有些不能解釋則著重觀察現象,為今后學習留下深刻印象。這樣一來,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大大地提高,學習物理的求知欲也更強了.
五、介紹物理名人和物理故事,學培養習物理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介紹有關的物理名人和物理故事,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新課程物理課堂教學中可結合科學成果和科學思想,從教材中精選一些物理學史故事及科學家的趣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對概念、規律的理解。如《能量》教學中,結合近年我國成功發射的“神舟”載人飛船按時返回指定地點,讓學生思考火箭在上升過程中“能量”是如何轉化的,同時號召學生向航天英雄學習。通過故事的穿插,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也增強了
六、運用多媒體等電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利用多媒體等電化教學的手段,能生動、形象、具體地把所要講述的內容展示給學生,由靜態變動態,從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避免了學生的機械性記憶,因而提高了教學效果。例如,在講電磁感應現象時,我利用多媒體設備制作軟件,當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感應電流的方向就可以在屏幕上顯示出來,這樣既生動又直觀,使學生對肉眼看不到感應電流通過動態顯現而產生一個清楚的認識,同時又易于“右手定則”的掌握。
七、聯系生活,學以致用,培養興趣。
物理和生活的關系可總結為:生活、物理、社會。正因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機地將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使物理貼近生活,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比如:講了光的反射后,讓學生制作潛望鏡;學了凸透鏡成像后,讓學生制作照相機;講了杠桿平衡條件,可讓學生制作簡易天平;教電動機一節后,讓學生自制小小電動機并比比誰的電動機轉得快。等等這些制作競賽活動,使學生在動手實驗活動中既學到了知識,又鍛煉了能力,延伸了學習過程,促使學生養成動手動腦學物理的習慣。并且在學生實驗時經歷由失敗到成功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及不畏艱辛、堅韌不拔的意志。讓學生感到物理有用,從而對物理學習保持興趣。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用生動風趣的教學語言,創設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教學,講解名人名事,設計趣味性實驗,讓學生多動手實驗,聯系生活實際,運用物理,讓學生想學物理、愛學物理,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