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正蘭
課堂是化學教學的主陣地,如何設計一堂生動有趣而又科學合理的化學課是當前一線化學教師的首要任務。學生面對的是期望值很高的化學課,當上課鈴聲一響,便是整個奇妙的化學課堂的呈現與互動過程。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也是一樣的道理,課堂導入是課堂的初始環節,雖然所占的時間較短,但卻起著重要作用有經驗的教師常會在課堂開始抓住學生眼球,激發學生的興趣特級教師于漪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導入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成功的新課導入猶如優美樂曲中的前奏,精彩戲曲中的序幕,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導入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初中化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就要設置精彩的導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那么,化學課堂里有哪些導入方法呢?本文主要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就初中化學課堂導入方法談談自己的看法與體會
一、實驗導入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很多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得出的因此化學教學中,實驗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實驗能更好的掌握基礎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其智力水平初中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他們對新事物充滿著興趣,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化學學科的特點,設計富有趣味性、探究型的實驗,以生動有趣的實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化學教學中的演示實驗,不能是教師自己表演,學生只是觀看,引入新課時可以提出一些代表性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再通過實驗加以演示與驗證這樣不僅能自然導入,還能加深學生對實驗的印象如教學“二氧化碳”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演示二氧化碳熄滅蠟燭的實驗,實驗前讓學生討論:是上層的蠟燭先熄滅,還是下層的蠟燭先熄滅等問題,然后讓學生給出結論,接著教師進行演示實驗進行驗證,先實驗制作二氧化碳,然后用集氣瓶收集二氧化碳,再慢慢倒入燒杯中,燒杯點燃著高低兩個蠟燭集氣瓶的瓶口大,在倒入二氧化碳的過程中,會有下面的蠟燭熄滅上面的蠟燭還在燃燒的現象發生學生通過觀看實驗,得到直觀的答案,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迫切的想知道是怎么回事,自然的進入新課學習
二、復習導入法
心理學家巴甫洛夫曾說:任何一個新問題的解決都是利用主體經驗中已有的舊工具實現的這指出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新課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復習舊知識的方式引入,也就是俗話所說的“溫故而知新”初中化學知識系統性、連貫性強,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導入新課,這也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導入方法這種導入方法承上啟下,以復習舊知識為基礎,逐步引入下文,能消除學生的緊張與焦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助于降低新課難度,提高教學效率如教學“堿的通性”時,教學導入時可以借助已學的酸的通性教師提出問題:酸有哪些通性?為什么會具有這些通性?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開始回憶所學的知識,然后給出答案,教師隨提出下一個問題:那么堿的通性又是什么呢?學生自然的思考新知識,并與酸的性質做對比這樣復習導入,能使學生更為系統的掌握知識,在腦海中構建知識網,從而鞏固所學知識
三、故事導入法
用講故事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能為人們所接受初中化學教學中會有一些內容比較平淡,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導入新課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小故事作為引子,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化學有著悠久的歷史,每一個真理的背后都有一個故事,教師要注重搜集這些趣味故事,使抽象的化學知識趣味化、形象化,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如教學“二氧化碳性質”時,教師可以用故事導入:阿爾卑斯山脈有一個很奇怪的溶洞,當地人給它取名“屠狗洞”,為什么起這樣的名字呢?這是因為人和狗同時進入溶洞中,狗很快就會窒息死亡,而人卻安然無恙怎么會這樣呢?為了找到原因,一位探險家進入洞中,看到洞中有很多鐘乳石、石筍,比較潮濕,其他的沒有什么異常,這是怎么回事呢?同學們要想知道答案,就要認真學習接下來所要講的新知識這樣將枯燥的知識與趣味故事相結合,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自覺的探究知識
四、懸念導入法
課堂導入不僅要起開場白作用,還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期待通過設置懸念導入新課,能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提高教學質量如課堂演示實驗中,一些學生不注重實驗操作流程,不按要求做實驗,不思考實驗現象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可以采用懸念導入法,激發學生興趣如進行“濃硫酸的稀釋”演示實驗時,教師可以問學生:稀釋鹽水時我們會加水,那么稀釋濃硫酸時是不是也應該加水啊?很多學生都認為應該加水這時教師進行演示實驗:將少量的濃硫酸倒入燒杯,并在燒杯口放一個漏斗,用膠頭滴管吸水慢慢滴入燒杯內,這時候可以看到燒杯中的水立即沸騰,硫酸四處飛濺,好像炸開的油鍋然后教師用紗布裹住燒杯,讓學生摸一摸燒杯的外壁,會發現外壁發熱教師問:這個實驗危險不危險?學生認識到了危險性那么,如何正確的稀釋濃硫酸呢?學生迫切的想知道答案,教師開始進行正確的實驗操作,學生很容易就會得出結論:正確的方法是將硫酸倒入水中
五、活動導入法
教育家皮亞杰指出:知識來源于動作這指出了動手操作的重要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同時,初中生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手腦并用,在做中學如教學“物質構成的奧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宏觀世界進入神奇的微觀世界,內容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一些微觀概念,如何引導學生認識抽象的微觀知識呢?可以采用活動導入法,課前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張紙,進行撕紙片比賽,看誰把紙片撕的最小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教師提出問題:撕下的小紙片還能不能再撕,能小到什么程度?學生思考后說能,還有的學生說如果采用高科技手段,我能把紙片撕到很小,用肉眼看不到這時教師就可以趁機導入新課:我們看到的宏觀世界中的物質都是由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構成的這樣通過簡單而有趣的活動,不僅能易化所學知識,還能激活學生的思維
總之,初中化學課堂導入方法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如多媒體導入法、詩詞導入法、謎語導入法等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采用合適的導入方法,以達到最短時間內激活學生思維,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