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明良
在鄉鎮中學,音樂教師要抓好音樂教育具有一定的難度。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標準的不斷實施,基礎學科中的音樂學科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無論學校辦學水平還是教學方法,都有很多值得探討、關注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之前,在農村中學,專業的音樂教師很少,一所十多個教學班的中學只有一個音樂教師負責。課堂上,教師要先講解相關的音樂理論知識,教會學生唱簡譜,再一句一句的教會學生唱歌詞,有條件的學校,教師用手風琴伴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農村音樂教學設施的配備不到位,音樂課能夠使用的教具僅限于錄音機播放歌曲給學生聽,有些學校甚至沒有音樂器材也沒有音樂教師,其它科目的老師兼音樂課。一個錄音機、一盒錄音帶就是每年的元旦和學校運動會文藝節目排練的工具,讓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聽熟音樂,教師再把每一個動作都教會學生,無數遍練習之后,才把舞蹈動作融入音樂中。
有的學校領導認為音樂課可有可無,七八年級每周開設一節音樂課,九年級不再開設音樂課;教師則認為音樂是“副課”, 人們對音樂的認識還不夠,總認為學音樂就是學唱戲,這是沒出息的表現,可上可不上,反正不是統考科目,學生可以用音樂課時間自習或做其他作業,還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音樂教師要對自己所教班級的學生負責,有敏銳眼光,從初一年級抓起,不間斷直至初三年級,挖掘培訓具有藝術天賦的學生。每天早上6點至7點進行腿功、腰功、發聲練習和歌曲訓練;下午5點30分至6點30分進行舞蹈組合訓練。曾經被稱為“小三門”的音、體、美三個學科,為大、中專師范類學校輸送音樂藝術人才,經過二三年音樂專業知識的圓滿學習返回后, 為本市縣的音樂師資配備提供了保障。
因為現行教材大多為一些經典老歌, 許多同學一到音樂課,就感到十分痛苦,認為課本的歌曲太“老土”,他們對音樂根本沒興趣,那么如何才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呢?在少數民族地區, 每堂課用5-10分鐘讓學生唱一段民族歌曲或吹奏民族樂器或展示民族舞蹈,學生相互學習,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音樂教育可以幫助開發孩子的智力,使之變得耳聰目明心智靈,能培養孩子的時間感、韻律感、平衡感、對比感、統一感,能增強孩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各級政府應繼續加大音樂教育投入 ,面對農村中學音樂教育教學存在的弊端和困難, 加快音樂教師培訓,改善辦學條件,使其具備:讀譜和樂理的知識與技能;樂器演奏的基本技能;有關音樂史的知識和音樂鑒賞學的基本知識;指揮合唱團和樂隊的基本技能和知識。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類學校,各位教師各位家長及社會各屆要從提高中華民族素質,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高度來認識、宣傳音樂教育及其它美育,把音樂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之后,學校現有三十個教學班,專職音樂教師三人。教育行政部門為學校配備了音樂舞蹈室和音樂器材室 ,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利用資源,開發“具有地區、民族和學校特色的音樂教育課程資源”,并形成特色。每位音樂教師按時完成教學工作,課余時間開展音樂興趣小組活動,如:歌曲輔導、鋼琴輔導、舞蹈訓練等。在學校廣播室經常播放健康向上的校園音樂;利用學校舞蹈教室進行舞蹈訓練,可邊觀看視頻邊學習舞蹈動作;在音樂室分時段進行學生的架子鼓、電子琴、鋼琴和歌曲輔導。音樂器材設施有了保障,鄉鎮學校就可以在元旦舉行歌詠比賽、學校運動會期間舉行文藝節目表演、音樂知識講座等。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得到拓寬,音樂興趣小組的持續開展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農村學校的音樂器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從而培養學生欣賞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的興趣。音樂教育環境同時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優化,學生的音樂素養必將得到大面積的提高。
新課程理念下的開放式教學,要求激活教材,善于取舍,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易被學生理解,易產生情感共鳴。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教學內容組合,難易程度組合,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陜西民歌《黃河船夫曲》時,從中找出民歌的特點,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能夠用自然、豪放的聲音演唱,這首歌曲旋律跳躍性較強,演唱時應注意音準,用多媒體播放視頻錄音,讓學生唱好句末的下滑音,如: |1 - - \ 0|┃ 。這首民歌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聲音高亢嘹亮,一般用陜西方言演唱,那么我們也可以用我們本地方言來演唱這首民歌。這種方法激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要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為學生提供開放式的活動,加強同學之間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促進各個層次學生的發展。改變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主體的多樣化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學生對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比較厭煩,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課形式應該靈活多樣。 有些學生喜歡聽流行音樂,就在多媒體教室播放一至二首視頻音樂給學生欣賞。能從視覺、聽覺方面給學生直觀感受,使音樂變的更形象,更生動,從而提高學生審美觀念。通過這一環節教學,進一步鞏固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激發學生再學習興趣。
改變當前落后的狀況,營造一個好的學習音樂環境,培養和提高青少年的音樂素質,為社會輸送優秀的人才。推進素質教育、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音樂教育要義不容辭的擔當重任,社會、學校、家長、老師等要統一思想,高度認識音樂學科,發揮音樂學科在實施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