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偉強
【摘要】如何在思想品德課上創設有效的自主學習環境,必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每堂課都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教師必須給學生創設最大的自由思維空間和表現機會,努力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課堂永遠對學生都有一種吸引力,讓學生有學習興趣,快樂地學。在自主學習中感受到課堂生活的快樂。
【關鍵詞】自主性學習 學習環境 課堂教學
《課程改革方案》明確指出:教師要創設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境,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樹立“以生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轉變傳統的教學管理者、支配者的角色,樹立起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的觀念,從而讓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過程。
一、創建和諧課堂,讓學生敢參與
在探究式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環境和機會,采用平等的互教互學方式,把學生放在與教師平等的地位上,面向學生,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及時提出自己的見解、看法,誘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發言多一分期待的目光、鼓勵的笑意、親切的贊許。這些都會激起學生發言的勇氣和膽量。
二、實施生活化教學---讓學生愿參與
布魯納說得好:“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設各種舒暢的情境,時時引起學生的驚異、興趣、疑問、新鮮等情緒,使教學過程始終對學生有一種吸引力,吸引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主動獲取知識。在思品課上,教學生活化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導入生活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導入新課能拉近書本知識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使思想品德課改變枯燥的說教式內容,使學生在熟悉的事物中體會到思想品德的內容,從而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更充滿興趣,愿意學習這門課。
2.教學情境生活化,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
在課堂上,思想品德教師要精心創設生活情境,喚醒學生對過去美好時光的追憶和對未來的希望憧憬,激發出學生心底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要求,啟迪學生對問題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中學會生存和發展。
3.教學方式生活化,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寬松的氛圍。
許多學生平時聊天,都是滔滔不絕,可是一上思品課卻無精打采,這是因為教師過于注重理論傳授。初中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對國內外大事非常關心。因此,我讓學生利用業余時間收看“新聞聯播”,上課時運用新聞播報、時事演講、時政知識搶答等形式豐富學習內容,選取學生聽得到、看得見的社會關注的熱點新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真實思考,使教學擺脫說教和灌輸,變得真實、生動和豐富。
4.作業生活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體驗。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善于利用學業生熟知的生活素材,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出發點,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發揮學生動手動腦、實踐探索的能力,并能使學生對知識進行拓展、延伸,要知識鞏固與實踐應用有機結合。
三、分類實施教學,讓學生能參與。
很多教師都有這樣的感慨,即使是學生再感興趣的問題,也總有不動彈的學生;反之,即使是很普通的問題,也總有學生經常爭著舉手。問題在哪里呢?就像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那一個。所以,在課堂上不同的學生就有不同的表現。作為教師,在面向全體學生時,其實也是在面向不同類型的學生。學生的類型有很多,但對主動參與學習這點來說,通常分積極參與和不積極參與的兩類。面對這兩類學生教師該怎么做呢?教師要因材施教,針對這兩類學生設計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有事可干、有事愿干、有事能干,人人都動起來,人人都忙起來。
四、改變傳統模式,讓學生多參與。
“說”不是單一的教學環節,它同時要求學生動腦。這時教師如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他們就會多說。因此,我注重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給學生營造一個多說的機會。如課堂提問這一環節,由教師問學生改為學生問學生。學生問學生,他們的積極性更高,更樂于接受。同時,我發現學生提問的方式出現了多樣化、趣味性。有的學生甚至點名由誰來回答;容易答出的問題,有的學生還變個花樣,設置一些迷惑性的問題讓別人回答;更為有趣的是,有的學生還結合教材以自己為例,讓別人判斷他是一個健康的還是不健康的人。雖然課堂提問教師問學生和學生問學生最終的目的是一樣的,但效果截然不同。這種方法的使用,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高漲,甚至有的為自己沒有被叫到而感到遺憾。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發生了變化,由過去的“要我答”變成了現在的“我要答”。回答的過程中說的學生多了,說的話多了,教學效果自然就好。
五、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巧參與。
教學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我們的教學應該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教師要善于觀察生活,整合教育資源,密切結合學生實際,使學生從生活實際中檢驗和豐富所學知識。如在學習《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時我讓學生采用問卷調查、實地考察、攝影等方式調查當地存在的環境問題。組織學生組成環保小組進行環保宣傳;組織校園環保志愿者一日行動;組織學生參加清潔社區的活動,還讓學生向環保部門提出整治、保護環境的建議,為加強環保工作獻計獻策等等,提高學生履行環保義務的認識。
思想品德課上,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老師必須給學生創設最大的自由思維空間和表現機會,努力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置身其中,變抽象為形象,變無趣為有趣,使課堂永遠對學生都有一種吸引力,讓學生有滋有味地讀、興趣盎然地學。在自主學習中感受到課堂生活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