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芳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從中學生生理、心理、運動技術等方面進行分析,提出一些提高中學生短跑訓練的有效方法和改進措施,促進中學生運動成績的提高,從而增強學生訓練的積極性,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
【關鍵詞】中學生 體育測試 短跑
1 引言
隨著中學生體育測試的不斷改革與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體育。而短跑是測定學生的速度素質,是延續到今天的體測項目之一,短跑在體育測試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見。然而對于中學生來說,短跑既是一個達標項目,又是競技體育中富有競爭性的項目。它在體測項目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短跑運動是體育運動中最基本的項目,是一切體育運動的基礎,這個項目運動成績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田徑水平的提高。短跑的綜合素質要求比較高,這是中學生測試的基礎項目更是重點項目。在這里,我就如何提高短跑成績提出一些方法與建議和大家共同探討。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網上查詢,訂閱資料等方法,為本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論依據和研究基礎。
2.2 邏輯分析法
對所查詢的各項資料數據,進行收集整理歸納
3 影響中學生短跑成績因素分析
中學生正處在快速生長發育期,如果訓練方法不科學就會對他們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如何在短時期內提高成績,尤其是對一些有較好運動天賦和身體條件的中學生運動員來說,應該對他們進行科學系統的訓練。這樣做,既有助于他們身心健康發展,也有利于他們運動水平的提高。針對中學生運動員在短時期內短跑訓練應注意的環節,本文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
3.1 生理因素
中學生的年齡一般為13—16歲屬于青春發育期,骨骼、身高正在生長,關節、韌帶的伸展性大,關節周圍的肌肉細長。收縮機能較弱,耐力差,易疲勞。隨年齡的增長,有機物的增多,水份減少。肌力也相應增強。隨著肌肉的發展,無氧代謝能力逐漸提高,運動能力增強,鑒于中學生運動員所特有的這些生理特點,因此在短跑訓練中應注意以下問題:一、運動知覺敏感易變,二、步頻與步長的重要性。
3.2 心理因素
對于體測考生,短跑項目的特征是距離短,速度快,情緒興奮,強度大,單位時間消耗能量大。因此心理狀態好的,速度感覺好,能準確估算跑速,合理分配力量,情緒強烈而興奮能迅速調動機體的最大能量,有利于最短時間內最大速率的活動;反之心理焦慮,情緒波動大,急于體測,想贏又怕輸,思想壓力大,總擔心體測中發揮不好,對自己期望過高,出現不自信的心理狀態,對考生及其不利。中學生心理上因素主要變現為:一、注意力不集中,二、激發動機不足,三、 競技能力缺乏。
3.3技術因素
短跑全程技術一般可分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終點跑4個部分.近些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短跑的訓練方法與手段進一步朝著科學化方向發展,教師應該講解最新的短跑技術。
4 提高中學學生短跑成績的方法與措施
針對以上分析生理、心理、運動技術等存在的眾多問題,提出一些提高短跑成績的方法與措施。在此基礎上也不能忽視身體素質訓練。
4.1 針對生理因素提出的方法與措施
在訓練中要想形成正確的運動知覺,就要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逐步形成自然、協調,并符合運動力學原理的正確的技術動作,這是他們參加短跑運動提高成績的保證。
對于步頻能力的訓練,我們側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縮速度,加強對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過程的靈活性訓練,提高肌肉快速收縮力量等。
結合百米的技術特點著重發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髖關節的靈活性。在訓練手段的選擇上,采用負重跑、負重跳、跑臺階、大幅度跨步跳來提高跑時的后蹬能力。與此同時,還采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條高抬腿“車輪跑”、收腹跳等訓練手段,提高擺動幅度,加快擺動速度,加強髖關節的靈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訓練,從而提高了步長能力。
4.2 針對心理因素提出的方法與措施
注意力的培養可以采取訓練和比賽相結合的辦法,做到“訓為賽,賽中訓”,有意安排緊張氛圍,讓他們集中精神,自覺地進行注意力的培養。有計劃的參加模擬考試,以積累經驗,處理好訓練與測試的關系。注意培養考生臨場應變能力。以適應考試的強度與氣氛,增加其心理承受力與適應力,從思想上減輕負擔,鼓勵他們相信自己。重視訓練后的恢復,嚴格生活管制,保證正常睡眠與充足營養。
4.3 身體素質訓練
4.3.1發展爆發力的練習
爆發力由兩個有機組成部分確定,即速度與力量。因此,可采用以下練習方法:1、跳深;、2、縱跳;3、負重縱跳;4、負重蹲跳起; 6、負重弓箭步交換跳。
4.3.2柔韌的練習
柔韌素質是指人的各個關節活動的幅度,肌肉韌帶的伸展能力。它在短跑運動中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于增大運動員的步幅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訓練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體前屈練習;2、把桿拉腿;3、縱、橫臂叉;4、肋木體前后快速屈伸;5、踢腿(正、側面以及外擺內合四個方面),盤腿坐膝等。
4.3.3動作速度的訓練
這個環節是短跑訓練的關鍵,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輔助練習法、重復法、比賽法和游戲法。
5 結語
總之,提高短跑成績的方法有很多,每一位教練員和體育教師都做了很多的研究和想了很多方法。研究表明,要想有效發展運動員的短跑成績,在符合生理心理的要求下,既要加強以技術為中心的全面身體訓練,又要突出專項能力訓練。對于專項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的選擇,關鍵在于能否因材施用,因人而異。并且,根據對短跑項目技術特征的認識和對運動員個性的了解,選擇和設計一些符合現代短跑訓練的方法和手段,對運動員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使短跑訓練的觀念、指導思想及具體操作有個全面的更新,最終達到提高短跑運動成績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姚鴻恩.體育保健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2.
[2]熊西北.田競運動技術教學理論與方法[M].上海:中級教程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9:49.
[3]鄧樹勛、王健、喬德才.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8-49.
[4]王保成、王川.田徑運動理論創新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