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經過了九個月艱辛的懷胎,寶寶降臨人間,新媽媽的喜悅之情是溢于言表的。可是李先生卻不明白,自從有了“小天使”之后,妻子莉莉非但沒有想象中那樣高興,反而整日愁容滿面,憂心忡忡。莉莉從小就不會干家務活,都是岳母操勞打理,莉莉只要念好書就可以了。結婚后,也是退休的岳母隔三差五來幫莉莉處理家務。如今有了寶寶,岳母干脆與女兒、女婿住在一起,撫養、照顧寶寶的事情都由岳母一手包辦。即使這樣,莉莉還是整天嘮叨:“我不會給寶貝洗澡……我沒有盡到做母親的責任,我不是一位稱職的母親……假如媽媽回她自己的家了,我一個人怎么辦呢……”岳母和自己的規勸,都無濟于事。漸漸地,丈夫認為妻子在“無理取鬧”,母親認為女兒在“耍性子”,周圍的人對此也不能理解。直到有一天,莉莉用小刀割了手腕,血液染紅了被褥,這才引起家人的重視。將莉莉送到醫院檢查后,醫生診斷莉莉得了產后抑郁癥。
產后抑郁癥的臨床表現
雖然目前人們對抑郁癥(包括產后抑郁癥)并不感到陌生,可是一些中等乃至小城市的人們,對抑郁癥尤其產后抑郁癥還是缺乏認識,很多得了產后抑郁癥的病人被忽視,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有的甚至導致嚴重后果。
患產后抑郁癥的新媽媽情緒低沉,抑郁寡言,整日面無笑容,眼望著新生的寶寶,一籌莫展,自我貶低。病人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將嬰兒撫養成人,還在夏天的時候,病人就擔心寶寶過冬的棉衣還沒有準備好,自己又不會做,從而責備自己只會生不會養,沒有盡到母親的責任。如果寶寶有發燒或者腹瀉等小疾,就會急得團團轉。病情嚴重的患者認為自己不配為人妻母,只有一死,讓丈夫另娶。可是又擔心丈夫再婚后孩子會遭罪受苦,于是產生將寶寶餓死或者扼殺寶寶,然后再自殺的念頭。
產后抑郁癥的病因
醫生認為,引發產后抑郁癥的因素,既有內因,又有外因。
在女性的一生中,青春發育期、產褥期和更年期這三個時期體內環境變化最大,最不穩定。處于青春發育期的少女,體內的性激素從無到有,由少到多,猶如旭日東升的太陽;當處于更年期的時候,體內的激素從多到少,從有到無,好像西沉的夕陽,與青春發育期剛好相反。
懷孕、分娩使得原先穩定的體內激素開始尋求新的平衡。在產后所發生的一系列內分泌變化中,以性激素的變化最為明顯。胎兒娩出以后,緊接著是胎盤的排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驟然減少,引起體內雄激素、孕激素分泌的紊亂和比例失調。這就是產后出現精神癥狀的生理基礎。
產后初期發生的精神癥狀,是由類固醇類激素分泌增多所致;產后后期出現精神癥狀,則是由于甲狀腺功能減退和垂體前葉功能減退所造成的。約2/3的產后抑郁癥患者為初產婦。一般來講,明顯的精神障礙多數發生在產后第4天到第4周內,其中產后兩周內發病的約占半數,產后2到6周發病的占32%左右。僅有14%的病人在歷時長達9到10個月的妊娠期中出現抑郁癥狀。
有些產婦分娩時大出血,使垂體前葉缺血缺氧,患者閉經、乳房萎縮、產后無乳汁、陰毛與腋毛脫落。若再加上外界某些因素的作用,如臨產前夫妻同房致產后感染,或者盼子心切卻生了女兒,大失所望,也會出現精神抑郁,此為希恩綜合征引起的精神抑郁。這種抑郁障礙與分娩次數有關。分娩次數越多,垂體前葉缺血缺氧的機會也就越多,產生精神抑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也許有些讀者會有疑問:幾乎每個女性都要經歷分娩“關口”,分娩后胎盤總要娩出,總會發生上述的身體內環境失調現象,為什么絕大多數人安然無恙,只有少數人會患產后抑郁癥呢?這就說明只有體內的生理因素還不夠,還需要有體外因素。體外因素就是心理因素。有些家庭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意識較重,希望能生個兒子傳宗接代,結果卻生了女兒,大失所望。心理學家認為,期望越高,失望時受到的精神刺激也就越大。產婦受不了精神壓力,又錯誤地認為是自己的肚子不爭氣,于是自責,得了產后抑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