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杰+黃健龍

摘 要:中德諾浩(北京)教育投資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為我國提供最專業的職業教育課程,并通過“中德諾浩高技能汽車人才合作項目”引入德國汽車維修課程。經過多年的本土化實踐和探索,總結、開發出了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汽車維修人才培養體系。以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為研究對象,探索我國技工院校依托“雙元制”汽車維修課程進行本土化的創新實踐。
關鍵詞:技工院校;雙元制;汽車維修;本土化
中圖分類號:G718.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8.116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高級技工人才尤其是汽車維修領域的復合型高級人才炙手可熱,各大技工院校也緊緊抓住了這一點,紛紛開設汽車類專業,并積極探索各種先進人才培養模式,希望為社會輸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以滿足產業用人需求。在實踐過程中人們發現,德國“雙元制”汽車維修課程及其教育模式比較符合我國當前的人才培養計劃,因此,技工院校也開始以“雙元制”教育模式為依托進行本土化探索。
1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簡介
“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起源于德國,被認為是德國人才培養和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從德國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中可以看出,高素質技工人才一直是德國經濟發展的“支柱”,同時也是“德國制造”的標識,“雙元制”教育模式為德國培養和輸送了一大批專業復合型人才,保證了其產品的高質量和高品質,同時,還提高了其國際競爭力。所謂“雙元制”,即雙軌道職業教育,一方面,學生需要在普通的公立職業學校接受正規的文化教育和理論教育,另一方面,他們需要在職業教育企業中接受系統的培訓,從而掌握相應的職業實踐能力,為將來從業打下基礎。由此可知,“雙元制”的核心是“學校教育+企業培訓”。這種將文化與職業教育緊密結合的教育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應用型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德國“雙元制”模式如圖1所示。
2 引入德國汽車維修課程并本土化的策略
雖然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在汽車維修人才培養方面有突出的優勢,但需要注意的是,“雙元制”模式畢竟起源于德國,其具體內容和教育方法與德國的社會背景、法律法規、機構組織、文化等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將其直接移植到我國的職業教育體系中,必將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從而影響實踐效果。鑒于此,需要依據我國當前國情、區域經濟發展、技工院校辦學條件等進行本土化探索,在吸收其合理性精髓的基礎上剔除不符合我國特點的內容,從而創建出本土化的“雙元制”教學模式。下面,本文將提出幾點可行性策略以推動德國汽車維修課程本土化的發展。
2.1 進行課程對比,完善課程設置
技工院校應當對比德國汽車維修課程與本校的課程設置,發現兩者的不同和共同點,從而取長補短,不斷完善本校的汽車維修課程。通過對比發現,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課程安排的不同,德國課程設置的基礎是職業工作過程,也就是以實際的職業活動為中心逐步完成教學。雖然其課程體系不是很完整,但是,就職業行為來說它卻是連續的。我國在汽車維修課程設置方面過于追求學科體系的完整性,雖然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加完整的知識體系,但是,對其今后從業沒有幫助。從具體課程安排上可以看出,德國將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內容分成多個模塊,比如職業禮儀、汽車維修企業管理、舊車鑒定及評估、汽車總成系統及子系統、汽油發動機機械機構檢修,等等。授課過程采取布置任務的方式,并讓學生分組協作完成。我國技工院校普遍采用的課程設置順序為文化基礎課(語文、數學、汽車文化等)→專業基礎課(汽車機械制圖→汽車英語→汽車材料等)→專業技術課程(汽車發動機模塊→汽車底盤模塊→汽車電氣模塊等),而且理論課與實習課是完全分開的。從課程設置內容和順序上可以直觀的地感受到兩國在汽車維修課程設置上的區別。
針對我國與德國汽車維修課程設置上的區別,技工院校首先應當微觀調整教學組織和教學大綱,之后借鑒德國的課程設置特點,按照汽車維修職業要求在學生中開展教學實踐。在本土化探索和實踐過程中,為了保證新的課程設置方案符合我國職業教育的特點,首先應當進行市場調研,分析當前汽車維修領域的工作任務劃分情況和能力標準,從而將其轉化為職業教育領域的具體教學方案。同時,應當依據實際工作情況構建系統化的課程,單純按照學科體系開展教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因此,應當以工作過程為課程設計中心,以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實踐方法為培養目標,將原有的基礎課與專業課合并,突出專業技術課程的重要性,不斷強化其實用性。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傳統文化課可以不作為一項獨立的課程,應當
根據教學進度隨時引入。隨著高新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對職業技術人才的知識結構要求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當前的汽車維修領域不再需要從業人員擁有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而是需要他們將專業技術與學科知識結合起來,使科學文化知識更具“主觀性”和“經驗性”。也就是說,擁有知識的“能工巧匠”將遠比知識豐富但不具備專業技能的人更被社會需要。
2.2 制訂個性化專業技能培養方案
汽車維修專業教育和課程的開展需要以技工院校的教學設備和師資力量為基礎,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的特點。鑒于此,需要在反復調研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個性化的專業技能培養方案,具體包括以下3點:①應當擴大專業范圍,將區域行業現狀和用人需求與多職位培養方案結合起來,探索多個崗位的共通性,從而打造本專業的特色。同時,還要根據職業需求調整課程知識,著重轉化專業技術課程中的難分化點,突出職業技能要求,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②確定專業方向。雖然學生的專業范圍比較廣,但是,專業方向應當是固定的,教師應當在學生入學之初講解各個專業方向的對其能力的要求和具體的工作內容,使他們明確今后的就業方向,從而在日常學習中有的放矢。在企業實習時,教師和實習企業應當細致地觀察和考核學生,發現他們的興趣點和成長點,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專業方向。③對學生進行精細化“訂單式”專項培養。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不論是在教學理念上還是在具體的課程設置上,都非常注重和關心學生今后能否適應就業崗位,滿足職業需求。由此可以看出,“雙元制”教育正是以此為目標開展各項教學任務的,從而完成各種“人才培養訂單”。因此,我們可以借鑒德國的這一做法,不斷加強學生在某一領域、技能上的培訓,保證他們能夠成功就業并很快適應崗位。這種人才培養方案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它可以切實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強化職業教育的實用性和應用性。
3 結束語
廣大技工院校的汽修專業應當充分重視德國在汽修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在借鑒的基礎上注意轉化、歸納和總結,逐漸形成本土化的汽車維修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現代化人才培養體系,為行業發展不斷輸送專業型技術人才,為職業院校改革提供成功示范案例。
參考文獻
[1]姜紹忠,閻文兵.基于“雙元制”模式的高職本土化技能型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以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汽車維修專業教學改革為例[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5(09):13-18.
[2]黃利非,徐琤穎.基于“三個優化、六個加強和四個推進”的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研究——以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5(09):5-9.
[3]翟鶴,張昕,赫爾穆特·貝克.中國本土化雙元制職業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以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5(36):6-7.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