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紅梅
(南京市寧海中學 江蘇南京 210024)
?
用微課彌補化學課堂中的智力差異
——化學微課制作使用心得
龐紅梅
(南京市寧海中學江蘇南京210024)
摘要:根據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制作合適的微課來彌補學生的不同智能的差異,從而彌補課堂教學上的不足,可以幫助學困生進行預習、促進難點的理解、難題的反復學習或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等多個角度彌補化學課堂中的智力差異。
關鍵詞:化學;微課;智力差異;互聯網+;多元智能
加德納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結構》一書中,首次提出并著重論述了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八種智力,即:語言智能、邏輯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智能上存在差異,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
多元智能理論為教師們提供了一個積極樂觀的學生觀,即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和可取之處,但同時我們也會發現,不同的孩子在某一些智能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學習過程中也會有相應的困難。常見的有:邏輯智能偏弱的孩子在理科學習的理解方面欠缺,不易理解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內容,反應較慢,需要反復咀嚼消化,才能將問題思考透徹;語言智能有缺陷的孩子在語文、英語的學習上會有困難等等。所以我們面向全體孩子進行教學時需要盡可能彌補因為不同的智力差異導致的學習困難,即因材施教。
我們不難發現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我們怎么設計教學方案,也不可能兼顧到每一個孩子,這時我們則需要課后來進行彌補,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今天,“微課”的開發和利用為“因材施教”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形式。
“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
“微課”是對課堂的一種很好的延伸,具有很好的針對性,可以針對某些知識點進行教學,也可以針對部分學生進行教學,和一般PPT相比有下列優勢:
1.“微課”可以在錄制PPT后,配以教師講解,有完整的思路去引導學生思考,學生可以反復學習,不懂的地方加以理解消化,最后形成自己思路,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2.“微課”形式多樣,可以將視頻、動畫、實驗等多種元素與PPT加以結合,按需整合。
3.“微課”內容少而精,問題聚集,主題突出,還可以與學生形成互動。
因為微課的優勢和教學的需要,筆者從一年前開始制作和使用微課,下面通過制作的幾個示例來分享我在制作和使用過程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課前有針對性的預習,能提高課堂效率,尤其對學困生來說,預習可以對知識形成初步的印象,有助于課堂理解和增強自信心。但目前學生課業比較繁忙,預習不能做到位,若是教師有具體內容布置,并配有“微課”指導,學生可以有目的,有針對性進行預習,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習效率。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第四章第一節“無機非金屬的主角——硅”的“微課”為例,談預習課的微課制作。

硅單質及其化合物在工農業生產和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知識點比較碎,容易混淆,包涵了豐富的歷史知識,考點也比較繁多,學生容易遺忘。我以硅及其化合物在歷史上的應用順序為主線制作了微課,課題為:在歷史長河中尋找硅的足跡,內容包括四個篇章。
第一篇章:歷史悠久的硅酸鹽材料
內容包括瓷器、陶器、玻璃、水泥在歷史上的應用、制作的原料、玻璃的制作原理;最后介紹常見硅酸鈉的用途。最后用3個練習,與學生互動,學生將答案進行反饋。
第二篇章:變幻莫測的二氧化硅
內容包括二氧化硅的產品的應用及從實驗常識和工業生產的應用學習二氧化硅與氫氧化鈉、氫氟酸兩個反應。
第三篇章:神奇的硅酸膠體
通過實驗視頻重點學習硅酸膠體的制備,簡單介紹硅酸膠體的應用。
第四篇章:改變世界的晶體硅
主要介紹硅的應用及粗硅的制備。最后用5個練習,與學生互動,學生將答案進行反饋。
這節“微課”沒有按照教學的流程進行學習,而是按照一條主線結合歷史故事對硅及其化合物的應用進行學習,有一定的趣味性,僅僅使學生對知識點有所了解,難點有初步的印象,學習的方法和學生的合作學習仍留在課堂上,學生仍需通過課堂的學習和合作交流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這節微課獲得了南京市微課大賽一等獎,送全國參加微課大賽評比。
對于部分邏輯思維能力較弱的學生,課堂上一些難點不易理解,課堂上教師又不可能反復講解,也不可能留太多時間給學生思考,我們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利用課后的時間彌補課堂的不足,在過去,老師可以針對性地給學生輔導,今天,我們就可以利用微課彌補智力的差異。我們可以將難點的講解過程做PPT配合講解,或錄制視頻,學生通過學習后再加以練習。
如必修內容中的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方法,選修內容中的分子結構構型的判斷,電解質溶液中離子濃度的關系,有機物同分異構體的書寫方法等內容,學生不易理解和接受,需要反復思考,在思考過程中遇到問題時若能借助微課進行再學習,可以對邏輯思維能力較弱的孩子課后的自主學習起到一定的作用。
下面以“化學方程式的配平”的“微課”制作為例,談教學難點的微課制作:

首先制作PPT,內容包括化學方程式配平的基本方法:奇偶法,化合價升降守恒法。將詳細的配平過程在PPT中呈現,并穿插練習。然后錄制PPT,同時對講解過程錄音,最后編輯,編輯過程中還可以再加注釋。對選修化學的學生,可以制作“溶液中復雜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微課,詳細講解不同溶液中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在江蘇省化學學業水平測試的試卷中,選擇題的最后一道題和全卷的最后一道題,是學生考試沖A的難點,對于一些思維能力較弱的孩子,尤其難度很大,教師課堂的講解不能使每個孩子都很好的理解,還需要課堂之后更好地消化吸收。在進行學業水平測試的復習過程中,我將這兩道題的解法在白紙上邊寫邊講,錄成視頻。發給學生,根據需要進行學習。
學生結合視頻,反復理解,將題目吃透,從而彌補自己在思維能力差異上的不足。
“微課”的優勢在于形式可以多樣化,空間很大,對于一些知識點的學習,記憶,我們可以借助各種方法,但若能借助學生的興趣,則可以更好地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的動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而使學生參與其中,體驗這個過程,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在進行離子反應方程式和離子共存的復習過程中,在知識點學習之后,我布置學生分小組將知識點填入一些熟悉的曲子中編成歌曲,在班上演唱。學生們將詞填入“多啦a夢”主題曲編成了“化學A夢”;填入“自由飛翔”編成“離子飛翔”;還有“夜空中最亮的星星”,“那些拆不拆的事”“BABY CHEMISCTY”,“化學江南”等等,在班級開心地演唱。
我將“離子飛翔”進行修改,孩子們演唱,錄音,然后進行編輯,制作動畫,添加注釋,制成微視頻,讓大家學著唱。
在這個“微課”的制作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記住了相關知識點。這也彌補了一些孩子記憶力不好的智力差異。
學生的智力差異決定了我們需要“因材施教”,但中國的分班制教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們需要通過各種途徑來彌補這樣的不足,而各種形式的“微課”,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微課的制作非常簡單易學,不需要專業人員,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科需要進行制作,所以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而且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今天,更應充分利用“微課”配合教學,這也是互聯網發展的需要,更好地促進了互聯網+傳統教育的發展。
但我們也應看到一個問題,微課制作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教師教學任務普遍比較重,不可能每個人都有足夠的精力進行微課制作,所以需要團隊的合作。
以我們學校化學備課組為例,7個人可以進行分工,首先將需要進行微課制作的內容進行整合,確定課題。然后分工進行腳本制作,然后將腳本進行集體研討,定稿后再進行分工,進行實驗錄像、教學錄像、PPT制作和視頻合成。通過大家的通力合作,形成適合本校學生的校本課程。

若要使“微課”能有更好的情景,充分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服務,我認為在制作的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有互動,有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微課學習。
2.有反饋,有評價,將學習的內容進行運用。
3.畫面簡潔清晰,避免干擾,語言規范,內容嚴謹,沒有科學性錯誤。
4.盡可能有趣,或邏輯清楚,能吸引學生,引導學生逐步提升。
以上就是我在一年里制作和使用微課的一些心得體會,微課的制作過程其實也是微教學研究的過程,在實際教學中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制成微課,簡單實用,本身也是一個教學反思的過程,能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很好提高教學效果,并提高教師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能力,也是未來互聯網+教育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多元智力理論(http://baike.baidu.com)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4.006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4-0016-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