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讀完于全有老師的《語言本質理論的哲學重建》一書后,對語言本質的問題有了一個全新的思考。于老師對語言本質理論的思考不但具有深度,而且具有廣度,于老師認為語言本質應該是分層次的,在不同層次面上本質是不同的。
關鍵詞:語言本質,層次性,多角度,典范
研究一個事物、一種理論,總是要研究其根本,即最本質最內在的東西是什么。那么對語言學研究者來說,語言的本質問題就是其所要研究的根本所在。有人認為,交際是語言的本質,讀完于全有老師的《語言本質理論的哲學重建》一書后,對語言的本質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了解了認識事物應該是分層次的,在不同層次本質也是不同的,于老師的觀點是一種創新的認識和觀點。
于全有老師認為,按照本質的層次性之理念及語言的實際狀態,從整體上說,語言本質也是一個有層次性的結構統一體,可以從底層本質、一般本質、特殊本質等層面上,對其進行有層次的整體觀照與觀察。于老師認為,語言的底層本質是實踐,這個可以從語言的產生、發展、習得應用等多層次多角度地表現出來,為其所證明。語言的一般本質,是指潛隱于語言現象中的,既為語言的每一個現實的個體所不完全地表現、又在不斷地趨近的那種性質,因此于老師認為語言的一般本質應該是“表現”,其中“表”為“表述、表達”之意,“現”為“顯現、呈現”之意,二者簡稱為“表現”。而對于語言的特殊本質,指的是最接近語言現存生態的、語言最低的屬,亦即語言本身所特有的、決定語言之所以為語言的那些性質、關系等,它是由語言內部矛盾肯定的方面所決定的語言在現存生態下的本質;因此于老師認為符號是語言的特殊本質。因為語言不但具有符號的性質而且具有音義結合的這種符號的特征。
遼寧大學的李樹軍評價于老師的《語言本質理論的哲學重建》一書是對語言本質理論問題研究的時代創新,對以往的傳統本質觀點進行了批判和改造;“于先生的這種語言觀在語言研究的方法和內容上都體現出了多維度和綜合性的特點,它能夠給語言研究的深入展開提供方法和理論上的借鑒與支持”。高文新在這本書的序中評價到“于全有博士的《語言本質理論的哲學重建》一書,是一部從哲學的視角來考察語言本質理論問題的語言哲學力作”。
本書正文共分為四個部分,首先是緒論,對本書所研究的問題進行了一個界定,并且綜述這一問題的研究現狀以及研究意義所在;這也是我們寫論文的過程中所應遵循的思路,給了我們很好的學習之處。接下來的二至四章則分別對語言的本質問題進行了解構、回歸以及重構,這三章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把所要研究的對象拆開進行分析,分析得出新的結論,再把拆分后的對象進行重新“組裝”,進行還原處理。本書的附錄部分,是語言定義百態,學術界對語言學的122種定義全部被于老師收納了進來,可見于老師對語言本質問題的研究是經過了多次的收集的。
這本書在細細品味之后可以發現是很耐人品讀的,本書的一大特點是在每一章的開端,于全有老師均用一句有關于本章以及可以代表于老師觀點的名言來總括全章,可見于老師所用功夫之深。
上過于老師的課程并且學習了于老師的書之后,對我們在語言學學習的道路上有很多啟發。首先,應該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此以前我們對語言本質問題的研究上還局限在對西方觀點的轉述上,并沒有過多的獨立見解,我們更需要有對語言本質理論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認知。其次,應該全面的去看事物看問題,不僅要注意研究的深度,更要注意研究的廣度;于老師在《語言本質理論的哲學重建》一書中就給了我們很好的范例,于老師不僅注重了語言本質問題的深度思考,而且也注意到了所要研究的語言本質問題的廣度,注意到了其他學者對此問題的看法,并對此進行整理,得出更深層的見解。而且,在文章的寫作過程中,也應該持有一種嚴謹的學術態度,具有學術嚴謹性;對所研究的問題一定要全面了解掌握之后再下定論,不應急于求成。毫不夸張的說,于老師的《語言本質理論的哲學重建》一書,對語言本質問題的思考是具有轉折與跨時代的標志意義的。
參考文獻:
[1]王慶.《語言研究的高層次探索——讀于全有教授新著《語言本質理論的哲學重建》.遼寧工業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
[2]丁耀武、郭步月.《語言本質理論問題研究的一場重大革新——于全有教授新著《語言本質理論的哲學重建》述評》.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3]李玉娟、王芳.《“語言”定義問題研究綜論——兼評于全有《語言本質理論的哲學重建》中的語言觀》.遼東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4]《語言本質理論的哲學重建》簡介,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3年03期
[5]李現樂.《以實踐思維探尋語言本質》.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01月13日
作者簡介:
史天冠(1992~),女,遼寧省鐵嶺人,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2014級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在讀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理論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