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百年大計,教育為先”,教育是立國之本,民族之魂,強國之基。對于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來說,農村的教育問題是我們必須重視的國計民生的一部分。在農村教育的組成成分中,做為基礎教育的義務教育則是我們需要關注的焦點問題,其地位舉足輕重。然而,今天的農村義務教育開展工作仍然困難重重,本文擬將就我國農村義務教育所面臨的若干困境問題進行簡略的探討。
關鍵詞:農村;義務教育;教育資源;教育差距
在經濟非常落后的農村地區,貧窮所造成的教育資源分配問題與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大。其次,在對農村教育的財政投入上也遠遠不夠,造成農村教師收入低,甚至長年累月拖欠教師工資,教室環境惡劣等現象,從而造成農村教師隊伍的流失。另外,在教育意識非常薄弱的農村家庭,家長已在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們的受教育權,很多農村孩子在未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的情況下走進了大社會。在眾多的教育環境,教育資源,教育財政投入等外在因素與家長的教育意識,孩子的受教育期待等內在因素的雙重沖擊下,農村義務教育進展不容樂觀,以下從四個方面分析其問題所在。
一、與城市相比,農村義務教育資源極度貧乏
目前城市重點學校占據著眾多優質的教育資源,農村教育資源則極度匱乏。由于在教育資源分配上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城鄉分化,導致了一些農村中小學學生存在輟學、流失等現象,甚至還有新的“讀書無用論”苗頭萌生,從而產生了所謂的“馬太效應”,導致農村基礎教育繼續“薄弱”下去,進一步加大了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的差距,同時也給構建和諧社會帶來了一大障礙。盡管近年來我國一直在不斷地解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但就目前而言,教育資源不均衡分配仍然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資源與城市教育資源之間的不平衡尤為嚴重。
二、農村義務教育財政投入總量不足,投入結構不合理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我國的農村義務教育投入量雖不斷地增加,但農村義務教育財政投入占GDP的比重卻有所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顯實著我國農村義務教育存在財政投入總量仍然不足的問題。對農村義務教育財政投入不足必將在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方面拉大與城市的差距,從而導致教育結果的不公平,教育財政投入的不足勢必引發一系列負面影響。另外就對農村義務教育財政投入結構而言,由于我國各地區的自然資源稟賦、文化習俗等具有差異性,以及教育內部利益集團的相互競爭等原因,導致目前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的財政投入結構不合理。這些不合理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育內部投入結構失衡;二是城鄉投入不平衡;三是區域間投入不合理。
三、農村義務教育缺少優質的教師隊伍
農村中小學校師資總體素質不高,隊伍不穩。由于國家對農村和城市學校建設的投資不均衡,導致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惡劣,教師待遇差、工資低,許多骨干教師流向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在廣大農村,尤其是偏遠山村,多數教師家在當地,并且配偶沒有固定收入,一個人的工資難以養家糊口,不得不分散精力從事其它職業,增加收入以維持生計,從而不可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工作。由于家在當地,調動可能性小,也影響了教師的進取精神。其次學校經費不足,教師外出學習培訓、交流的機會少,致使多數教師不可能進行教育科研和教學改革,因此改革意識較為淡漠。山區教師缺編嚴重,教師所教學科極不穩定,并且常常是同時教幾個學科,這極不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培養學科骨干教師,造成教師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法單調,就更談不上提高教學藝術水平了。
因此,必須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逐步提高義務教育隊伍整體素質。農村教師是農村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基本力量。建設好一支高素質的農村教師隊伍,直接關系到農村教育質量和水平的提高。要使農村教師隊伍穩定,整體素質提高,必須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增加農村教師的山區補貼額。
四、農村家庭受教育意識薄弱
我國農村經濟基礎差,教育投入不足,農村家庭文化素質偏低。長期以來城市與農村的差距漸漸拉大,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制約著人們素質的提高。而人的素質的提高是長期的,甚至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其中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處于基礎地位,受到經濟發展的制約,導致家庭教育發展的不均衡。
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沒有一技之長,農民在改變生存環境過程中大多數從事著體力勞動。而面對當今的就業壓力,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在參加工作后,其收入并不農民工高。這一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農村家長對教育的看法,也是造成農村孩子教育缺乏的原因之一,為了盡快脫貧,在城市化進程中,廣大青壯年農民紛紛涌進城里打工,他們想借此改善家庭環境,也希望改變下一代人的命運。但事實并不是如此,家長為了掙錢長年離開家庭,使孩子缺乏家長應給的關懷,從而造成了眾多留守兒童的厭學情緒的滋生。
本文所提到的關于農村義務教育所面臨的幾方面的問題最為明顯,也最為廣泛,是我們必須正面對待并迫切解決的問題。然而,透過以上幾方面的問題,農村義務教育還有更多潛在的問題有待我們去發掘,探討并解決。在我國這樣一個農村人口大國,辦好農村義務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的重大任務。因此,必須關注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與落實情況,并以此做為我國教育任務中更加任重道遠的一項。
參考文獻:
[1]李竹宇.我國農村義務教育財政現狀與改革對策[D].南京師范大學,2006.
[2]張春梅.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模式研究[D].沈陽:東北師范大學,2007.
[3]江文濤.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相關投入政策回顧與評價[J].2006.
[4]蔣文昭.教師德性的制度文化困境及超越[J].教育學術刊,2009(3).
作者簡介:
匡玲娟,女,重慶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